高文君
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對學生邏輯思維和想象力要求很嚴格的學科,讓學生學習數學并且愛上數學這門課程是小學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小學階段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的“種子期”,在這個階段,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以后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讓學生主動學習接受數學知識是當前的重點。所以本文將針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主動探究;策略
小學生是相對特殊的一群受教群體,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剛剛踏入校園的學生,他們對校園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小學生又有著出名的“三分鐘熱度”的特點,所以數學教師要抓住機會讓學生愛上數學并且主動去探究數學相關知識。
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的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對數學這門學科感興趣的情況下才會主動“出擊”。而不論任何事情,學生只有主動積極去做、去學習才會對這件事情有著積極向上的幫助。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是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要抓住學生在學校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精神。
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的策略
2.1 運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參與積極性
喜歡游戲是每一位學生的天性,學生都是從游戲開始學習的,所以如果數學教師利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對小學數學的喜愛之情,可以有效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例如在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教材三年級《位置與方向》時,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且通過學習可以根據教師給的其中一個位置而知道其他三個方向,還能熟練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數學教師通過關于位置和方向的小游戲讓學生喜歡數學活動,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學都是誰,由淺及深讓學生辨別太陽在各個時間段出現的方位。這樣的教學模式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數學教師在學生做游戲時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時候可以巧妙地將知識點傳授給他們,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2.2 運用合作教學法加強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
數學教師在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合作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諧的教育環境,使學生主體能夠在合作、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獲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自實施以來充分的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教材三年級《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課的學習中,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幾百幾十(幾十幾)的口算除法的過程,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這節課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并且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意識,要敢于將講臺交給學生,在學生理解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后,讓學生根據本節課的要點進行同桌合作,雙方出題并且由對方答題,在這種互幫互助的學習中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學生可以培養交際能力。由于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2.3 運用任務教學法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對數學保持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化被動為主動。任務教學法是數學教師采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在任務組織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的發揮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可以主動去學習探索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調動所有的學習資源去完成數學教師布置的任務。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材《復式統計表》的學習中,這節課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初步了解復式統計表的格式,讓學生正確的填寫表格并且可以合理的分析表格中的數據。數學教師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歷統計的全過程,讓學生可以自主體會復式統計表的產生和優越性,由此可以增強統計的意識和能力。數學教師要明白數學教學活動是要學生理解數學來自實際生活,學習數學是因為要讓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發現的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要提高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意識,讓學生理解數學的魅力無處不在。數學教師通過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運用合作教學和任務教學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進一步優化,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健.激發學習需要,促進主動學習——小學數學結合實際生活的教學實踐探析[J].教育觀察,2018(24).
[2] 鐘琦.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2).
[3] 陶體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之我見[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8).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長樂博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