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摘 ?要:英語歌曲做到了語言和音樂的有效結合。音樂能產生優美的旋律,讓人投入到音樂創設的情境中。小學生習慣了漢語環境,突然接觸一門新的語言可能會不適應。在口語練習上,很多學生開始想說英語,但是逐漸就又習慣了說漢語。老師把英語歌曲引入英語課堂,能夠讓學生習慣英語歌曲的旋律,從而促進英語學習。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語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以及具體措施。
關鍵詞:英語歌曲;小學英語教學;具體措施
英語歌曲是一種很好的英語學習方式,一首英文歌曲包含了很多英文單詞,學生根據歌曲的旋律能夠很輕松地記下這些單詞。如果學生死記硬背50個英文單詞,學習難度就很大,但是學習一首英語歌曲,不僅讓學生背下了歌曲中涉及到的英文單詞,還讓學生掌握了這些單詞的相關應用,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一、英語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與成年人不同,很難在枯燥的課本知識上集中精力。老師在英語課堂引入小學生喜歡的英語歌曲,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通過動人的旋律,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英語知識。在英語歌曲中,體現著西方國家的文化特色,也隱藏著英語的地道表達。音樂的旋律能讓學生沉醉其中,投入時間、精力,形成英語語感。英語語感在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
2.能夠鍛煉學生的聽力和記憶力
英語聽力能力和記憶力是影響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能力。每一首英語歌曲都是由很多英語單詞組成,有些單詞簡單,學生容易記住,有些單詞難度大,學生記憶起來有困難。英語歌曲把這些難易程度不同的單詞組成一句話,再配合動人的旋律,讓學生記憶這樣的句子更加容易。英語聽力是很多學生都發愁的事情,學生普遍有聽不懂、不想聽的問題,英語歌曲相比聽力材料,更能吸引學生,同時也能達到鍛煉學生聽力能力的目的。
二、英語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1.在邊聽邊唱的韻律中,自然滲透語言知識
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英文歌曲,讓學生們聆聽、學唱這些歌曲。學生在熟悉歌曲的旋律之后,就會很自然地哼唱英文歌曲,老師在這個時候滲透課本內容,將課本上的語言知識和英文歌曲結合在一起,同時滲透英語語言文化背景,這樣的教育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小學生喜歡聽歌曲,不同的曲風,會把學生帶入不同的情境中,如一些動畫片的主題曲,能讓學生回憶起動畫片的內容。老師在英語課堂上,要逐步引導學生,讓學生把對英文歌曲、動畫片的興趣轉移到英語知識上。
例如,在學習《Good morning》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講課前搜集一首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英文兒歌,同時,這首歌曲要與“Good morning”這個主題密切相關。老師在課堂講授中播放這首歌曲,讓學生們學唱,在課下,老師也可以播放這首歌曲。隨著播放次數的增多,學生就能逐漸跟著音樂哼唱這首歌曲,從而學習歌曲中的單詞和語言表達。英語歌曲中涉及到的語言表達都是西方國家地道的英語表達,學生從小投入到這樣的語言氛圍中,就會培養良好的英語語感,同時也能糾正自己的發音。英語歌曲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滲透出地道的英語知識。
2.引導學生創編歌曲,在樂趣中培養英語的應用能力
在和小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很多小學生都喜歡自己哼唱一些歌曲,這些歌曲的詞、曲都是學生自由發揮。通過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生對音樂的熱情與喜愛。老師根據學生的這種特點,讓小學生自己編寫英語歌曲,一方面,他們會對自己編寫的歌曲產生驕傲感,從而更有動力去學習英語;另一方面,大聲哼唱歌曲也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勇敢說英語的自信。很多成年人都缺乏張口說英語的自信心。老師鼓勵小學生自己編寫英語歌曲,能夠給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很多小學生隨意的哼曲都被成年人忽視,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可以記錄下這些美好的時刻,讓學生能反復聆聽自己創作的英文歌曲。
例如,在學習《This is Miss Li》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先教學生一些基本的單詞和英語語言表達,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在課上學到的內容,哼唱一段歌曲。老師沒有規定歌曲的旋律、時間,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小學生把這單元的內容改編成自己喜歡的歌曲,就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學習英語,這給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也給了學生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老師利用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講授英語知識,這能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負擔,有利于老師教學。
英語歌曲能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感。現在有很多學生,盡管他們掌握的英語單詞不多,學習英語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們能夠看美劇、英文動畫片,他們喜歡聽英文歌曲,這些并不取決于學生詞匯量的多少,而是一種興趣。小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就可以通過英文歌曲,向學生們滲透英語知識。從一開始簡單的童謠,再到復雜的歌曲,老師的引導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楊萍.生活教育視域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
[2]劉緒平.著眼于問題,應用于實踐——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