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明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教師們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努力進行教學模式的重構、教材內容的補充和引導策略的實施。緊抓時機,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自主探究,發現數學的魅力后,能夠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這樣一來,教學效果隨之優化,師生關系也更和諧。另外,數學教師還有責任深入挖掘小學生的內在潛能,幫助他們提高自學信心,使課堂煥發新的活力,促進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研究
引言: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為了完成講課任務組織的練習活動,多半不符合小學生的實際需求。陳舊落后的授課手段,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都難刺激到學生們的興奮點,直接導致教學質量越來越差,師生矛盾越來越多。新課程改革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十分關鍵。筆者認為,只有讓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他們的抽象思維才會活躍,實踐能力才會提高,也方便教師高效實施各項人才培養計劃。筆者特意闡述了幾點不同看法。
一、善于創設良好情境
讓小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實現有效的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數學教師既有“素質教育”的光榮使命,就必須創設情境后鼓勵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學以致用,從而構建起和諧的互動關系,并使整體的教學效果得到更好的優化。在情境中創設懸念,能夠去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可以打消他們的認知顧慮,一舉數得。還有一點,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他們數學思維的閘門,最終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里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后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么辦?該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堅持知識的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一個警察,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通過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參與新知識的探究。
三、玩中獲取數學知識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在“玩”中也學到數學知識。如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模擬烏鴉喝水的實驗,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學生把石子放入水中又拿出,拿出之后又放入,在意猶未盡的玩興中,學生們說:“石子占據水的空間,大的石子占據的空間大,小的石子占據的空間小。”緊接著我又問道:“只有石子占據空間嗎?你能不能舉出一些其它例子?”學生馬上聯系到生活中,說:“電視機占有一定的空間,水占有一定的空間,書占有一定的空間……”在學生意識到任何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后,我馬上指出:“這就是它們的體積,你能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嗎?”體積的概念就這樣從學生的口中說了出來。這一模擬烏鴉喝水實驗的過程看似沒有什么意義,但學生正是在這“玩”的過程中體驗到了什么叫做體積。
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富有實效性,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發展了素質。
參考文獻:
[1]王羽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三大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74-75.
[2]劉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時代旬刊,2019(22)85-86.
[3]許敬澤.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中華少年,2019(1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