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華
【摘要】 ?多媒體及網絡資源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為教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性,為充實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直觀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而在每個班級中,總是有部分潛能生,其成績不佳,學習興趣不高,但又不是收到智力因素限制。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當提升重視并注重對學生的優化和培養,借助多媒體網絡資源的支持,實現對潛能生進行轉化,促進潛能生的不斷進步和提升。本文就多媒體網絡支持下的初中數學“潛能生”個別化教學展開了論述,提出了借多媒體網絡技術支持轉化潛能生的幾點方法和措施,為優化教學、提升效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 ?多媒體 網絡資源 初中數學 潛能生 個別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7-185-01
一、直觀教學,強化教學直觀效果
分析潛能生的學情發現,學生成績的不足并不受智力因素的限制和影響,但是潛能生的成績落后,源自于其基礎較差,對于數學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強。對此,結合潛能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直觀教學手段的應用,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特點,應用網絡資源的充沛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既受到直觀事物的支持,也能在直觀事物的吸引而對數學逐步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從學生的認知和認知傾向性兩方面出發,促進學生的知識和興趣同步發展。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將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抽象的概念和工具以生動的情境展現出來,創設如下教學情境: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僅給你座位號或者是座位排次,你能順利地找出相應的座位嗎?同時,在屏幕中投放出電影院的座次圖片。學生基于生活經驗和直觀情境的理解,必然感知到:僅座位號或者是座位排次無法順利找出自己的座位,需要同時具備座次和排次,才能精準定位,找到自己的座位。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的基礎上,用兩個相互垂直的坐標軸的交叉畫在紙上,將每個座次依次呈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通過這種情境引入和學生活動的創建方式,學生在直觀圖畫的引導下,開始主動排座。當學生排座完成后,學生便會發現:所排的座次實際上便是將座次放置到二維的空間中,這種表示方式也就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表示方式。以上教學方式的應用,學生在直觀圖片和生活化情境的引導下,在活動任務的促成下,直觀效果較好,潛能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被教師關注到知識基礎,也能夠循序漸進地感知、理解、應用。
二、注重反饋,提升教學針對性
在潛能生的認知中,存在著大量認知錯誤或者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對于這部分知識,教師要關注到學生愛學習過程中的“夾生飯”,將學生的錯誤暴露出來,并通過多媒體網絡資源的應用,讓學生在錯誤暴露后,受到教師針對性的引導和啟發,從而提升知識點額直觀效果,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潛能生的轉化。例如。在《有理數的乘法》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設置習題,引導學生借助多媒體網絡資源的支持,將自己所計算的答案即時反饋給教師。當教師網絡資源平臺的支持下,接收到學生的答案時,便可以及時給學生以反饋。由于這部分知識的知識應用和運算規律和計算方法都容易導致學生出錯,這種即時性的教學反饋能夠及時給學生以指點和啟發,潛能生即時獲取教師的答案和指點,對于知識的掌握必然更加嫻熟,運算規律必然更加靈活。
三、數形結合,高效提升課堂效率
數形結合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思想,也是化解學習問題、解決難題的重要方式。應用數學結合,在函數、幾何圖形的解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潛能生而言,數學知識相對抽象,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較強,所以普遍認為數學學科難度較大。而應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可視化的教學資源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了圖形的輔助,問題的難度必然降低,問題也就被隨之化解。但是,課堂時間有限,部分優等生的能力較強,不需要教師的畫圖引導,便可以主動在思維中構建相應的圖像,或者是通過自主畫圖的方式將問題情境順利解決出來。所以,基于這種差異性的存在,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借助多媒體網絡資源的調和,利用數學圖像軟件,如GeoGebra圖像軟件、函數繪圖達人等軟件,高效地將圖像繪制出來,引導潛能生結合圖像進行分析。例如,在《二次函數》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二次函數圖像,分析相應對稱軸、頂點、開口方向、與x軸的焦點、與y軸的焦點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圖像分析二次項系數a,一次項系數b和常數項c等,讓有圖像支持的數學問題解決更加直觀,減弱數學問題的抽象性,讓高效繪圖方式輔助潛能生的理解,減少教師手工繪圖時所消耗的時間,讓更加標準、更加精確到多媒體網絡資源支持數學教學,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總結
潛能生的轉化工作始終是教師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應用多媒體網絡資源,關注潛能生的學情,并通過直觀教學、重視反饋和數形結合等手段,將教學內容以更便于潛能生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有效幫助學生跨越數學學習困境,攻克數學學習的難點,進而將潛能生轉化為中等生,甚至培養成為優等生。
[ 參 ?考 ?文 ?獻 ]
[1]王發揚.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潛能生轉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7):156-157.
[2]趙建久.淺談初中數學“潛能生”的轉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6):122.
[3]阮敏娣.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潛能生”的轉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8):7-8.
[4]易海峰.初中數學潛能生的探討[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北京中教創新軟件發展研究院,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