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憲
摘 要:在新課標深化實施的背景下,對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構建高效課堂也隨之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毋庸置疑,高效課堂的構建情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筆者將談一談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歷史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顧名思義,高效課堂就是高效型的課堂,它主要是指教學的效果或者效率能夠有相當高目標達成的課堂。換句話說,就是指能夠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以較高的效率和效益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不難理解,高效課堂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如何利用盡可能少的成本投入獲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當前初中歷史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學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教師應該對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完善,這樣能夠使教學過程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教學效率與效果的提升。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態度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利用恰當的方式使學生產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而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嘗試利用情境教學的手段。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發生更加積極的變化,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熱情,這樣一來,可以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主要給學生講解了《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法國大革命的過程與影響以及拿破侖帝國的興亡等方面的內容。在教材中,由于大部分都是一些簡單的文字介紹,所以很多學生都感覺比較枯燥。于是,我借助多媒體創設了教學情境,給學生播放了紀錄片《大國崛起》中“激情歲月”這一集,這一集的主要內容是:17世紀時,法國路易十四國王建立起了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王權,并以此為基礎將法國的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推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巴黎隨之誕生。由于路易十四十分喜好文化藝術,所以法國的思想文化發展十分迅速,并孕育出了席卷歐洲的啟蒙思想。隨著啟蒙思想的傳播,歐洲的神學桎梏逐漸瓦解,而法國內部的階級矛盾也因此愈演愈烈,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人權與公民宣言》頒布。但是,這場革命引來了歐洲封建國家對法國的絞殺,這時,拿破侖一世帶領法國征服了歐洲,然而,武力擴張并沒有維持穩定的政權,直到二戰之后,法國才在戴高樂的帶領下恢復了往昔榮光。在視頻中,無論是專業的背景解說還是充滿豐富情感的背景音樂以及生動形象的圖片,都使學生的情緒受到了感染,這也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由于視頻內容十分豐富,所以也使學生對這一節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由此可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十分重要的。
2.啟發思考,組織合作探究
在新課標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中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教師應該通過恰當的方式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而為使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就是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探究活動。同時,教師應該意識到,歷史學科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理解沒有絕對性。因此,為了使學生的思考更加全面,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可以對學生的探究方向進行一定的引導,從而保障學生的探究質量。
以《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這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促進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合作探究。首先,我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然后,我給學生提出了以下一些問題:(1)美國為什么要在戰后對歐洲進行經濟援助?(2)歐洲國家之間最早的聯合是什么時候?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聯合?(3)歐共體建立的背景是什么?歐共體的建立對歐洲國家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4)歐盟建立的大致過程是怎樣的?歐盟的建立有什么意義?(5)二戰后歐洲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6)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和歐洲的經濟發展相比有哪些共同之處?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哪些具體的表現?(7)同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日本在戰后的恢復與發展中有哪些不同?(8)西歐和日本的經濟發展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接著,我要求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了合作探究。最終,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大部分學生都對這一節的基本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
3.完善評價,優化教學流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所謂教學評價,主要是指針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分析與評定的過程。通過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診斷與調節,從而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因此,為了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師應該充分重視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而為了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教師應該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第一,將學生確立為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第二,將教學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只有遵循這兩個基本原則,才能有效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
同樣以《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這一節的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完成合作探究之后,我馬上組織學生進行了教學評價。首先,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要求學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由各小組的組長將本組的探究情況進行總結與匯報,通過這種方式,我大致了解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共同問題。如: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是這一節中的難點知識,一些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并不夠全面,于是,我引導從幾個方面對西歐與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并通過列表的方式將兩者進行了對比,從而使學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接著,我著重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評價。如: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到了小組討論當中、小組討論中的思維發散程度等,根據這些評價標準,我對一些小組與個人進行了表揚。最終,利用這種評價模式,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有了進一步完善。
4.鞏固練習,深化知識理解
評價教學的最終效果和效率,一個十分重要的標準就是學生是否熟練掌握了課堂所學知識。當然,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的受益量是有限的,所以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短暫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之后,應及時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練習任務,同時,課后練習任務應盡量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后練習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在《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這部分內容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對比了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等幾個方面的變化。于是,在完成這一節的課堂教學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調查的任務:通過兩種方式了解本地在改革開放之后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變化:第一,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查閱本地發展的資料;第二,通過訪問家中長輩了解家庭生活方式在改革開放之后出現的變化。最終,通過這次練習任務,不但鞏固了學生的課堂所學知識,而且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了起來。
總結來說,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不斷對初中歷史的教學手段進行優化與完善,只有這樣,才能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的構建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張貴欣.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15):100.
[2]方艾秀.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和思考[J].考試周刊,2019,(4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