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 李儒豪 朱忠輝 黃一鳴 陸杰
【摘要】歷史的車輪浩浩蕩蕩,只留下斑駁的車轍,若隱若現卻又明滅可見,曾經深受黎民大眾喜愛的民間美術繪畫漸漸為西方現代繪畫所取代。本文在闡述了中國民間美術繪畫的基本內容后,又從三個角度簡要闡析了茶文化元素在民間美術繪畫中的具體表現,最后就茶文化元素在中國民間美術繪畫中的前景作出了具體展望
【關鍵詞】中國民間;美術繪畫;茶文化;美學藝術
1民間美術繪畫內容概述
中國民間美術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的民間風俗活動中創作而成的藝術形態,其發展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后來戰國時期的石雕、秦朝的陶俑、漢代的磚畫、魏晉的版畫以及唐宋的年畫等也都是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平民百姓中盛行的、寄寓了其美好愿望與憧憬的刺繡、印染和剪紙也在時間的沉淀下漸漸演變為一種通俗化的民間美術形式。其實,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緊密相關,很多美術作品的內容取材于風俗活動中的某一場景或歷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或民間傳說中的造像,例如,春聯門畫中的關二爺、泥塑中的十二生肖等均是我們熟知的民間美術創作。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民間美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玩具、家具、雕塑、插畫、首飾、掛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打上了民間美術繪畫的烙印,甚至可以說民間美術繪畫己經滲透到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F今,陜西的窗花剪紙、鳳翔的木版年畫以及和田玉的泥人等,作為民間美術繪畫的優秀代表都先后被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民間美術繪畫茶文化元素的具體表現
雖然茶文化屬于文化的范疇,民間美術繪畫歸于藝術類,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兩種文化形態,相反其在浩瀚的傳統文化中相互碰撞交融并創造出了茶畫這種文人氣息濃郁的繪畫藝術,其無淪是色彩搭配還是構圖造型,抑或是美學思想上都旱現出鮮明的融合之勢。
2.1色彩搭配
民間美術繪畫的色彩大多較為樸實、濃郁,通常以簡潔的色彩展現出強烈的視覺效果。而這一用色理念與茶文化中的簡單純樸思想具有相通之處,茶文化主張自然簡單之美,茶畫的用色大多以清淺的淡墨為主在筆墨潑灑和點染之下,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綿延的山巒與蕩漾著的綠水也即刻顯現。于是,民間美術繪畫也紛紛采用自然配色原理,創作了一一幅幅流傳千古的山水筆墨畫,例如明代張宏的《浮嵐暖翠圖》。同時,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原則對茶畫創作也產生了影響,其冷暖色調的對比和補色效果形式也為茶畫創作所借用,譬如《會茗圖》中以冷暖色調的相互映襯突出了宮廷仕女品茗娛樂的盛況
2.2構圖造型
民間美術繪畫與茶文化元素看起來風牛馬不相及,但事實上,民間美術繪畫無不折射著茶文化元素的影子,尤其是年畫、版畫與雕塑等民間美術繪畫均在構圖上借鑒了茶具、茶臺、茶勺以及飲茶空間等茶元素的造型設計。同時,民間美術繪畫多是以二維平面空間的形式展現出來,茶文化元素在民間美術繪畫中的應用亦是如此,茶畫的整體布局存在遠近差異之分,民間美術繪畫則與其大同小異。一般來說,民間美術在運用茶文化元素時往往會采用象征性的藝術手法對繪畫作品進行整體設計,并以大的形狀作為基本立足點加以夸張修飾,從而凸現出民間美術繪畫的藝術性
2.3美學思想
民間美術繪畫與茶文化元素同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這就使得茶畫與美術繪畫在美術思想上旱現出相似之處。因為,二者同出于一源。無淪是民間美術的繪畫創作還是茶文化元素鮮明的茶畫創作都會從傳統文化的沃土中汲取養分,繪畫者會下意識地運用傳統美學思想進行創作意象之美、對稱之美、虛實相生之美等美學理念貫穿于美學創作之中,包括茶畫。比如,唐代閻立本的茶圖》中六個人相對而立但神態動作卻又不一,對稱之中的不對稱將斗茶之景刻畫得入木三分。民間美術中的窗花剪紙以對稱為原則剪出形狀各樣的花鳥蟲色飛禽走獸,而其所凸顯的也是對稱之美。
3茶文化元索在民間美術繪畫的前景展望
3.1借鑒現代藝術手法,將茶文化與民間美術進行巧妙融合
自工業革命以后,民間美術繪畫一直處于現代產業的對立面,一度為現代都市人所遺忘。尤其是機械化時代背景下,批量生產的手工藝作品完全被推到了現代文明的另一端。中國民間美術繪畫作品也難逃厄運,不僅工藝價值被快餐文化粗暴地否定更重要的是連文化意蘊也被蒙上了功利主義的陰影。因此,茶文化元素在與民間美術繪畫相融合的過程中應當以傳統文化為根本點,借鑒現代化的藝術手法對民間藝術進行優化改良,使其能滿足當代人的精神需要也能符合時代美學品味。首先,設計師應以茶文化元素為切入點從中吸取靈感,根據大眾對于傳統美學文化的認知度對民間美術繪畫作品進行特殊化的理念設計。例如,創作者可以從茶畫中散發的清幽意境著手,借用茶畫的意境營造手法創作出具有濃濃的中國特色的民間繪畫作品。其次,設計師也應當從現代藝術創作的角度入手,將時代潮流元素與茶文化元素相融合,而后再注入到民間美術作品之中,使其兼具中國特色之時也能綻放出現代藝術人文之光
3.2利用技術手段,加大茶文化美術作品的傳承與弘揚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掀起了新一輪的傳播革命,計算機的出現改變了大眾傳播的方式,也顛覆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模式。新媒體在推動世界文化大融合的進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互聯網之下整個世界的聯系越發緊密,麥克盧漢先生所預言的“地球村”儼然形成。所以,我國民間茶文化美術繪畫應當以此為契機,抓住信息大革命的歷史機遇,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加強傳統茶文化民間美術的傳播與弘揚。在利用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這些新媒體形式進行茶文化美術繪畫宣傳時也應當勇于面向全世界,借助社交軟件向全世界的人民推送傳統茶文化民間美術繪畫作品和思想理念。例如,我國可以將經典的茶畫大作—《事茗圖》、《文會圖》、《盧全烹茶圖》等進行精心整理后制作成專題紀錄片并轉換成視頻格式上傳至互聯網上,使全世界的人都能隨時隨時地地瀏覽觀看。再者,我國也應結合“一帶一路”這一主題著力推動茶文化元素與民間美術繪畫的融合,尋求妊綢之路沿線各國茶文化的共同點并將其以潤物無聲的形式滲入到中國民間美術繪畫之中,從而使中國元素能更好地“走出去”
3.3強化美術教育,建立民間美術茶畫的學科體系
茶文化與民間美術繪畫在融合的過程中衍生出了一種新的文化藝術產物,即民間美術茶畫。我國目前的美術教育通常是以傳統的中國畫與現代西方畫為主,甚少會涉及民間美術茶畫,而關于其的理淪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眼下我國需要不斷加強對民間美術茶畫的研究力度,透過茶文化與民間美術繪畫來增強對民間美術茶畫的認知程度,進而推動二者向全面化、立體化、多方化融合。一方面,應當與高校合作建立民間美術茶畫學科體系,也就是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研究,從其產生、發展、表現以及前景等各個方面展開深入的理淪研究。例如,高校在建立民間美術茶畫專業之后,可以分別從民間美術專業與茶文化專業選取優秀教師共同擔負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高校也應當切實加強美術教育,構建完善而又具體的美術教育體系,擯棄籠統的專業劃分模式,對不同的專業進行具體劃分,通過增設茶文化民間美術繪畫專業來提升大眾對其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