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崢 柯玉寶 上官琪琳
【摘要】國際民航行業協會是一種非官方性質的航空單位聯盟組織。本研究通過對國際民航行業的代表性協會展開調查,對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參與民航安全管理的歷史實踐及其作用表現進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對我國的借鑒意義,旨在發現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在參與國際航空產業發展中的優勢和不足,進而探索出一套可供航空行業協會借鑒的參與機制和優良經驗,從而推動航空安全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用航空;行業協會;安全管理;歷史實踐
1國際民用航空發展的歷史進程和民航行業組織的實踐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民用航空協會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快速發展。從國際民用航空發展的長期歷史來看,其主要經歷了萌芽、發展和成熟三個歷史階段。
首先,在航空萌芽階段,航空先人們構建了一系列有關飛行的理論設想,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羅吉爾·培根、達·芬奇、喬治·凱利、奧托·李林塔爾等。其次,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后,國際民用航空開始迅速進入發展階段,世界各國先后簽署了《巴黎公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并成立了國際民航組織。最后,1970年以后,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客機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發展和航空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民用航空逐漸走向成熟,并迎來了民航新的蓬勃發展時期。
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行業組織作為國際民用航空發展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已經成為公域和私域之外的最為重要的第三域。目前,全球與民用航空相關的社團組織約有一千多個,盡管其規模大小、服務內容、運行時間等不盡相同,但都對民航事業的安全穩定發展貢獻了不可小覷的重要力量。例如,國際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IAOPA)作為國際上最大的通用航空社會組織,不僅堅持維護通用航空利益,促進通用航空航空器的飛行安全、效率和效用,還積極參與了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的各類活動和項目。國際無人系統協會(AUVSI)以其理念先進、運作規范等特征在世界范圍內擁有深遠影響。通過定期組織無人系統論壇、無人機研討會直播、世界無人機系統展會等各項活動,不僅促進了無人機系統愛好者的交流合作,也進一步推動了世界無人機系統的安全發展進程。我們針對國際民航相關代表性行業協會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調研和走訪,搜集了大量一手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實踐發展資料。
2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表現
此次調研結果發現,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在民航安全相關政策法規的推進落地、數據庫系統建立、行業預測、安全教育普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而言,以國際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IAOPA)、國際無人系統協會(AUVSI)、國際直升機協會(HAI)、國際機場協會(ACI)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為代表的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表達民航行業訴求,促進政策法規實施。各類行業協會通過改進國際通航飛行管理方式、優化機場便利設施和程序、成立立法小組參與立法、提供應急救援實施方案,參與重大搶險救災行動、堅守立場形成民航慣例、編制民航相關行業標準、提供法律咨詢與訴訟服務等舉措,充分表達了民航行業的訴求。
第二,建立數據庫體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盡管各類行業協會收集數據的方式、類型和內容等有所差異,但其收集數據的目的均是為了構建動態服務平臺,防范化解民航行業重大風險。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大多建有較為完備的數據庫體系,小到會員單位個人的基本信息,大到詳細的行業安全事故統計分析,都被納入專門的數據庫。
第三,預測行業發展狀況,預警民航安全管理。各個國際民航行業協會通過對協會內部成員或成員單位的飛行時間、銷售情況、航空器型號類型、事故投訴情況等多個方面的信息進行分析匯總,密切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發展方向等,捕捉行業發展最新需求,預測民航行業的發展狀況,從而為民航領域的安全保駕護航。
第四,普及民航安全知識,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在參與航空安全管理過程中,通過舉辦論壇、博覽會、座談會等,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將國際民航知識普及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通民眾之中,對于提高國際民航安全起到了良好的預防性作用。
第五,強化安全技術培訓,輸送安全管理人才。在國際民航安全管理中,國際民航行業協會的組織架構、運行機制等固然重要,但人才無疑是推動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國際民航行業協會通過舉辦教育培訓,為民航行業培養了大量優秀的拔尖人才,對于民航行業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3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經驗啟示
從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參與國際民航安全管理事務的作用路徑來看,我國民航行業協會在民航安全管理中有以下四個方面經驗可以借鑒:首先,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善民航監管制度。美國的歷史經驗表明,改變對航空運輸業實行嚴格管制的政策,能夠充分滿足日益多元化的航空運輸服務需求。這就要求,必須破除行政壟斷,逐步放松經濟性管制;成立獨立的監管機構,創新監管手段;深化產權體制改革,探索分類管制模式。其次,建全民航行業組織,推進信息安全共享。要充分發揮民航行業組織的橋梁與助手作用,促進行業合作以及擴大社會參與;發揮民航行業組織的“造血換血”功能,打造一支能夠滿足民航行業組織安全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隊伍;發揮民航行業組織的信息安全集聚效應,加強安全信息風險管理,為民航信息安全管理保駕護航。再次,普及民航安全知識,營造安全文化氛圍。近年來,民航行業協會通過定期舉辦學術交流論壇、國際博覽會、訪問交流團等方式擴大了民航安全知識的宣傳渠道,但這種宣傳大多沒有跳出“行業內部”的圈子。要積極開展民航安全教育研究,創新民航安全普及方式,發揮民航協會成員和會員的主體作用,推動民航安全知識普及和行業發展。最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安全技術研發。要建立國際交流合作保障機制,重點促進大型民航行業協會與世界各國的國際交流合作;優化區域內民航資源配置,加強民航行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術等的交流合作,適應我國民航行業協會的發展要求;加強安全管理技術輸出和人才交流,促進安全管理科技和安全管理信息的交流與共享。
4結束語
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促使民航業成為世界各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性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日趨提高。從國際民用航空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國際民用航空主要經歷了萌芽、發展和成熟三個階段。本研究通過對各類國際民航組織開展調查研究,重點考察了其在國際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研究發現,國際民航行業協會在表達民航行業訴求、建立數據庫體系、預測行業發展狀況、普及民航安全知識、強化安全技術培訓等方面作用發揮明顯,但安全管理基礎仍然相對薄弱,民航行業安全體系也有待完善。因此,應通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民航行業聯盟、普及民航安全知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等舉措,促進安全技術研發,全面提升我國民航安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趙瑋萍.中國民航業管理制度變遷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5.
[2]吳薇薇.航空運輸經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3]董淑霞等.民航發展簡史[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7.
[4]陳芳,郭娜,韓適朔.民航運營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勝任力模型實證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8,14(06):165-170.
[5]胡玉敏,杜綱.美國民航放松管制的效應及其新問題[J].生產力研究,2008(10):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