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瑤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由此看來,語文教學包括課堂上幫助學生認識漢字,引導學生傾聽老師和同學的講話,聽懂他們說的意思,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指導學生讀、寫,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都要落實在語言文字運用上,因此語言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從低年級抓起,從每一節課抓起。教師要巧用方法,將語言訓練與教學環節緊密結合,讓課堂成為學生運用語言的場所。
一、指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意思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課堂上書聲瑯瑯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又有助于教師從學生讀的語氣節奏中知道他們對課文理解的程度。例如,《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小公雞捉到許多蟲子,吃得正歡,小鴨子捉不到蟲子,急得直哭”。通過反復朗讀,理解了重要字的意思,比較“歡”“哭”等詞語,讓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情,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文中還有這么一句:“小鴨子正在水里捉魚,忽然,聽見小公雞喊救。他飛快地游到小公雞身邊,讓小公雞坐在自己的背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飛快”的意思,讓學生反復朗讀,讀出了小鴨子急切的心情。
二、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語言訓練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著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發言,進行語言的訓練,對學生說得不太好的語言進行指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語言訓練有以下四種招數:
1. 改變講讀分析的方法
我認為,課文教學時,可以通過范讀、比較、評價等,讓學生體會和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小白兔和小黑兔》,讀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對話,要讀出不同的語氣。小黑兔說:“謝謝您!”要讀出感謝、有禮貌的語氣。小白兔說:“我不要白菜,請您給我一些菜子吧。”要讀出請求的語氣。“小白兔,你的菜是從哪兒來的?”要讀出驚奇的語氣。“是我自己種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要讀出自豪的語氣。讓學生在朗讀中比較、評價,從中領悟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有豐富的成果。
2. 巧妙引入,激發興趣,加強練習
教師可以利用富有技巧性的漫談,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語言訓練,使學生語言得到發展,同時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秋天》一課,用一則謎語引出課題:“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讓學生猜一字,這時學生會爭相回答。低年級的學生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教師可以順水推舟,讓學生用“秋”字進行組詞:秋天、秋風、秋月、中秋……學生再用這些詞語造句,比如:秋天——秋天來了,天氣轉涼了。秋天來了,稻谷熟了。……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習,語言得到了訓練。
3. 動作體驗,字字入心
動作思維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之一,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學中結合適當的動作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解字詞。例如教學《兩只獅子》時,讓學生模仿“撲、撕、咬、慢吞吞”等動作,體會兩只獅子不同的表現。
4. 直觀演示教學詞語,進行語言訓練
在教學中有些詞語比較抽象,單憑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式,學生很難對詞語有深刻認知,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PPT或直觀演示的方法進行教學,以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如教《烏鴉喝水》一課時,課文中有這么一句:“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著水了。”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知識經驗有限,很難理解句中“漸漸”這個詞的意思。教學時,我準備了礦泉水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然后仿照文中的描述,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裝有水的瓶子里,水面上升的過程直觀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漸漸”一詞。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用“漸漸”造句,學習效果更顯著。
三、借用課文,說寫結合,拓展練習
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模仿力。兒童學習語言最主要的方法是在模仿中學習詞語的組合形式,在模仿中內化語言的運用方法,在模仿中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以此來優化學生的書面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這一特點,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進行說話和寫話練習。例如教學《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這一課時,讓學生想一想:除了課文里所講的小畫家外,雪地里還有可能來了哪些小畫家?(提醒學生想一想動物的腳印,比如小鵝的腳印像雨傘。)有的學生會說:“小貓畫桃花,大象畫大餅,鴕鳥畫小草……”又如教學《四個太陽》一課時,讓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拓展練習,說一說自己在夏天看到的太陽是什么樣子的;想象你是小狗、小花、小樹等,太陽曬在身上是怎樣的感受。學生說夠、說透之后,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以使學生的語言得到嚴格的訓練。因此,在低年段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落實識字、寫字教學,更要著力培養孩子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加強低年級學生語言訓練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訓練,就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語言文字是根基。”假如沒有低年級有效的語言能力培養,那么高年級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只能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