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豐
【摘要】在中職學校,許多班主任仍然喜歡自己挑選班干部,讓學生選舉班干部的現象雖然有,但也不多。然而,在筆者看來,由學生選舉班干部,雖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只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學生,采取恰當的選舉方式,注意處理好一些問題,多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這種做法對班級管理和學生的成長,也有很多的好處。
【關鍵詞】班干部;選舉;班主任;學生自治
在中職學校,讓學生選舉班干部,既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對班主任管理班級也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精心組織,選擇合適的選舉方式,許多問題都是能夠避免或解決的。
一、班干部選舉的重要意義
相對于高中學校來說,在中職學校開展班干部選舉活動,有利于提高班級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對職業人才的培養和公民社會的形成,都有重要意義。第一,為現代社會培養有民主自治能力的公民。由學生自己選舉班干部,來做好班級工作,是學生自治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自己選舉班干部,由班干部處理班級日常事務,實現班級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民主自治的意識和能力,為踏入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做好準備。第二,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選舉班干部,培養民主的管理氛圍;讓學生覺得班集體是自己的班集體,增強學生對班集體的認同感和參與意識,從而形成一個更活躍、更團結、更有責任感的班集體。讓學生自己選舉班干部,體現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的民主作風,對學生的信任。第三,有利于改進班干部的工作作風。班干部通過學生選舉產生,班干部就會意識到,如果工作態度不好,就會引起同學們的反感,就會在接下來的班干選舉中落選。因此,班干部會更多地考慮班里大多數同學的評價,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也會處理好和普通同學的關系。第四,有利于培養有團隊合作能力的職業人才。班干部選舉,是民主精神的體現,他可以使每個學生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這個班集體的重要一員,增強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可以在班級活動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班干部選舉存在的問題
第一,中職學生社會經歷和經驗少,判斷力還不強,可能選出的班干部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協助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甚至可能選出一些學習、紀律比較差的學生,把學風帶歪了。對于這個問題,首先,大部分學生還是有基本的是非觀念的,一般不會選出學習和紀律很差的學生。其次,即使當選的學生干部,學習和紀律較差,但他能夠得到大多數同學的支持,說明還是存在某方面的優點的。再次,班干選舉前,班主任應該對學生開展適當的引導和培訓,明確班干選舉的標準,要求學生根據這些標準來選,以避免選出不合適的學生。最后,如果選出的班干管理能力確實較差,只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多花些心思,多做學生的工作,也不會出什么亂子。
第二,學生之間缺乏了解,或者學生對班干選舉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導致選舉時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學生之間缺乏了解,主要是新生班級。因此,新生班級不宜一入學就進行班干選舉,而應該由班主任通過觀察初選一批學生臨時充當班干部。經過5-10周的學習交流后,學生互相之間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再來開展班干選舉,是比較合適的。
第三,班干選舉中出現拉幫結派,拉票賄選的現象。首先,學生中拉幫結派,并不是班干選舉造成的。如果這種派別關系太過明顯,甚至產生矛盾,就是班主任必須警惕并試圖解決的問題,但是,這與班干選舉沒有必然關系。其次,如果班主任引導得法,班干選舉實際上是有利于緩和與消解派別矛盾的。因為民主選舉本身就是一種兼顧各方面利益,各方面利益都能夠平和表達的機制。再次,在班干選舉中,好的班干部,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夠和同學們保持良好的關系,得到大多數同學的支持。
三、班干部選舉的經驗和效果
筆者在中職學校擔任班主任十多年,一直都由學生選舉班干部,摸索和總結了一些實踐經驗,這些經驗也許并不適合于每一個班級,但對于想要開展班干選舉的班主任,相信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特點
只有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才能選擇恰當的時間、恰當的方式進行班干選舉,并根據當選學生的特點,安排合適的職務。
2.選擇恰當的班干選舉形式
班干選舉有多種形式,班主任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一是班委選舉。如果班級設十名班委,可由學生投票選出十名同學,由班主任安排具體職務。當然,班主任也可以宣布在支持率最高的十幾名同學中挑選班委,以增加靈活性。二是班長選舉。先選出一名或兩名班長,再按照上一種形式,選出其它九名或八名班委。如果班主任對班長的能力有信心,還可讓班長根據選舉結果組織班委,提交具體職務和名單,班主任作最后的調整并公布。這種形式既樹立了班長在班級中的威信,又使班長在班級管理中自主權比較大。如果班主任事前知道某位學生管理能力很強,支持率也高,適合做班長,可以采取這種形式。筆者大多數時候采用的就是這種形式。三是逐一選舉。即每一個班干部職務都進行一次選舉。此外,還有其它一些形式,例如選出十名班委,然后班委內部自己選出一名班長。以上各種形式,在具體做法、特點要求、適用的班級等方面可能稍微有些不同,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形式。
3.及時了解班級動態,加強監督管理
通過選舉班干,提高班級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大大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使班級管理變得更加輕松。但是,班主任也不能因此對班級事務置之不理。班級事務可以放手讓班干部去做,但班主任一定要經常了解班里的情況,對班里發生的事做到心中有數。班主任除了向班干部了解工作情況之外,有空要多找非班干的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對班干的態度和看法。對有問題的,要及時糾正。
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覺得相對于自己挑選班干部,讓學生選舉班干部雖然也有一些問題,但總的來說,好處多多:一是每次班干選舉的結果,與筆者預想的大體一致。雖然也曾有筆者看好的人選落選,但當選的黑馬,能力往往也出乎意料的好。二是學生比較認可班主任的民主作風,學生對班主任的工作都比較配合與支持。三是筆者在班級管理上,感覺比較輕松,許多具體事務都可以交給班干部去做。四是學生干部得到了鍛煉,為人處事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有些畢業后表現非常出色。
參考文獻:
[1]陶行知.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J].陶行之教育文集,2007.
[2]郭美美.中職學校班干部挑選和培養[J].赤子,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