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周英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學階段是積累知識的重要階段,作文環節則是對學生積累知識的直接體現,語文老師需要給予作文環節教學足夠的重視,積極開展寫作練習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語文老師認真分析,探究新形勢下做好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對策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語文寫作不能是流水賬式的,寫出有質量的文章才能體現個人的語文綜合素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實踐中,語文老師需要思考如何實現和新課程改革相適應,創新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思路,和小學生的實際狀況相結合提出優化作文教學的策略。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問題,對于作文質量的把控也不夠嚴格,往往因小學生生活閱歷的缺乏而寫出沒有靈魂、乏味的文章,對于讀者而言是一種“白開水”般的文章。誠然,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實現這樣的目標是有難度的,小學生往往容易因生活閱歷的缺乏而難以寫出富有真情實感與個人特色的作文,空洞和乏味成為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通病,逐漸喪失了寫作的積極性,阻礙語文寫作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給學生布置寫日記或周記的作業,小學生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這樣的寫作任務,通常只是草草了事應付老師。而相對的,語文老師在檢查學生寫作作業時也深諳學生寫不出高質量的文章,也是難以認真閱讀學生的寫作作業,僅僅用一個“閱”字回應小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的寫作。對于學生作品的質量把控不到位,導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難以穩步提升。
二、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若要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必然要經過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需要全方面的素質提升。語文老師的作文教學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標,明確寫作目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閱讀,實現“以讀促寫”,在積累中豐富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實現合理的寫作評價方式,積極應對教學新形勢。
1.制定目標,明確寫作目的
語文老師指導小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時需要以明確的目標為導向,確定合適的計劃和目標進行作文教學,在循序漸進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短期的計劃和長期的計劃作用下,語文老師需要確立階段性目標和總體目標,在大致方向確定的前提下實施科學的寫作教學。例如,在寫作教學之初,語文老師需要讓學生提升寫作內容的把控,再進行形式上的訓練,再進行內容和形式結合的規范化訓練,逐步實現小學生作文綜合水平由弱到強的過程。
2.重視學生閱讀,拓展學生視野
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首要工作是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老師需要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指導小學生科學的寫作。從閱讀方面著手,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在模仿和練習中寫出盡可能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學生的閱讀需要引導學生先口頭發表個人想法,激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學會賞析文章,而后再落實到紙面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六年級上冊的習作四要求以自我保護為話題寫作,語文老師可讓學生課余時間閱讀完整的《魯濱遜漂流記》,能夠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學習如何實現有效的自我保護,在課外書目中學習知識和信息,對于學生們素養的提升非常關鍵。
3.善于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強調的是積累的重要性。語文老師需要激勵學生多多積累,摘抄一些值得應用于自己作文當中的句子或短語,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在積累中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渲染和熏陶,寫作時也不再生澀。語文老師可以讓班級內學生都準備好摘抄本,摘抄在學習中所讀的排比句或比喻句,摘錄優美文章中精彩的段落,學生們在課余閑暇時間可以隨時翻看或背誦。做好積累環節的工作后,小學生的頭腦中才能“有東西可寫”,并不是所有優秀的文學家與生俱來具備那樣的文學理論以及優美的詞句。積累環節實施到位,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寫作時思路猶如“滔滔之水”奔涌,學生們對于寫作的興趣也就在成就感中越來越強。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的習作三中,作文要求是寫一寫體現人們互相關愛的事情,學生單純講述自己和他人相互關愛的事跡是比較平白的,加上日常積累的佳句,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關愛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關愛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被人關愛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愛他人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整篇文章能夠增彩不少。
4.積極改進作文教學的方法
語文老師們需要讓小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將個人的生活經驗進行共享和交流。語文老師的作文教學需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老師并非這一過程的主體,而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老師需要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個人最近經歷的趣事,引領小學生多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以實情實景輔助教學,較之枯燥的想象和生硬的解釋,更能引起小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習作八時,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可以先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些藝術品,或者到美術館進行參觀,或者到畫展進行鑒賞,獲得真情實感的體驗。
5.合理定位學生的作文,由教師評轉變為學生互評
評價環節是讓小學生對個人寫作有所定位的重要環節。傳統的由教師評價的方式逐漸被時代淘汰,語文老師需要實施學生互評的方式,在交叉評閱中學生對拿到手的文章進行優點和缺點的分析,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能看出一個人的能力。學生互評對于學生自身而言是有趣的,語文老師再將不同學生的意見返給學生,針對不同的意見進行寫作修改,能夠激發小學生認真對待寫作的態度,提升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6.積極應對時代新形勢
作文作為語文這一基礎學科當中的基礎部分,需要得到語文老師的深度重視。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小學生能夠接觸到移動電子設備的時間越來越長,學生家長需要約束這一時間以防止學生對網絡“著迷”。語文老師需要和家長形成“統一戰線”,讓學生將網絡游戲時間變成收集素材的時間,將網絡中的海量信息變成自己作文當中的有效素材,利用這一強大的作文學習工具。例如,六年級下冊的習作二“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為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地區風俗上的差異,語文老師可以布置給學生素材收集作業,讓學生分別了解南方與北方、漢族與少數民族等地域上和民族差異導致的“俗”的不同,學生在網絡中收集信息實現使用網絡的需要,同時還能為自己的作文寫作提供準確的素材,便于學生滿足暢游網絡和積累作文素材的雙重需要。
總而言之,語文老師作為作文教學的實施者,需要探討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在以生為本、師生互動、共同努力的原則下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培養小學生的寫作習慣,教授給小學生正確的寫作的方法、技巧,提升小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龔惠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內蒙古教育,2014(16).
[2]田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