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鳳英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學活動也隨著改革。無論是在識字、閱讀還是口語表達和寫作中都體現出同一種改革趨勢——建立多維互動,加強主體體驗,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以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以及健康發展為核心,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基于此,本文以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為例,探究多維教學課堂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維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如何實現高效教學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為了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生本互動和親子互動的多維互動教學模式下,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創新教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學生之間因為年齡相仿、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水平大致相同,相處時間最久,因此關系更為親密。學生加強彼此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和提升團結合作意識。
生生互動教學課堂的目的是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為了節約時間和提高效率,小組成員之間要有明確的分工,各自完成分配的任務,體現團結合作精神。如,在學習《觀潮》這一篇寫景散文時,在學生完成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筆者打亂文章段落順序并提出了一系列問題:
你認為段落的正確排序是怎樣的?
你排序的理由是什么?
從排序問題中,你發現散文有什么特點?
看到這些問題后,學生們主動開展小組合作,商討著如何回答筆者的問題,大多數的小組成員選擇分工合作,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分配到了明確的任務,在成員們共同合作、努力探究下,最終順利回答了筆者的問題。尤其是回答最后一道問題的時候,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展開聯想和想象,充分體現了自己的觀點,受到了筆者的贊揚。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們能夠主動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明確分工,既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最終獲得了成長,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能力,提升了語文學科綜合素養。
小組合作教學不僅使得學生從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中掙脫出來,充分體現出自身主體地位,也有異于傳統的個體學習形式,在互相合作中建立起信任,學到新知識,贏得友誼,獲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其實除了上文中提及的課堂分組練習外,還有角色扮演、社會調查等活動,多種合作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值得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們嘗試。
二、師生互動,拉近師生之間關系
“教師教,學生學”的課堂教學形式在部分學校依然存在,學生被灌輸大量的語文基礎知識,不僅占據了自身消化吸收知識的時間,還會造成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壓抑。為了改變這些弊端,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實施師生互動模式,把學生放在教學第一位,關注學生成長,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出錯,讓學生成長,從而在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下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如,筆者帶領學生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篇文章時,利用網絡技術找到了爬山虎的圖片和相關視頻,讓學生們根據播放的教學資料為同題構思寫作內容。十分鐘后,筆者邀請學生們陳述自己的作文中可能會涉及到的內容。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有些學生想要寫爬山虎的腳是如何攀爬的;還有的學生想要把爬山虎的角擬人化;還有的學生想要寫一篇讀后感,學習爬山虎的精神,筆者一一給予肯定。四年級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還不能準確理解本文抽象的情感表達,因此需要筆者耐心的引導。基于此,筆者要求學生們打開課本,細讀文章內容,并提出問題:為什么開頭寫道“滿是爬山虎”?學生們回答到是因為作者要寫爬山虎。筆者繼續問道:作者不知道爬山虎是如何爬的,你知道嗎?這一問題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帶領學生共同從文章中尋找答案,雖然花費的時間較長,但是最終解決了問題。接下來,筆者要求學生們分小組討論:請你用文中的詞語概括爬山虎的角有什么特點?學生們經過討論后,一致認為“嫩紅”“六七根細絲”“小圓片”……是爬山虎的腳的特征。筆者點點頭,稱贊了學生們的表現。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筆者不斷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最終在一問一答、共同探究下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除此之外,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拉近師生關系,筆者每天利用十分鐘的時間,隨機挑選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閱讀體驗,由筆者擔任評論官,點評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和獲得的成果。再如,舉辦互換會,師生把在閱讀中看到的好詞、好句、好文章搜集整理出來,一周交換一次,已達到互相了解的目的;再如,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閱讀演講比賽……筆者認為通過以上方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尋找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的途徑;對于極個別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一對一的交談,保護學生的尊嚴,如果當面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教師和學生之間還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進行溝通,減少隔閡;教師要改變舊有的態度,站在平等民主的立場,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努力進入孩子的內心,和孩子成為朋友,共同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三、親子互動,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說,校園、家庭生活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因此,家庭環境的和諧程度、舒適性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直接影響。在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家長也要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家庭中營造全家讀書的閱讀氛圍,孩子們家長一起閱讀、家長鼓勵孩子閱讀、孩子推薦家長閱讀,拉近親子關系,也提升家庭文化素養。
筆者在“對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的調查中發現,有很多家長催促、監督學生學習,但是自己卻在一旁玩手機;還有的家長雖然在陪伴學生閱讀,但是形式過于簡單;還有的家長干脆以工作為由,逃避“陪讀”的責任;還有的家長要求較為嚴格,經常批評學生在閱讀中犯下的錯誤,導致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也不意愿和家長一塊兒閱讀。針對數據中反映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加強親子間的互動,花時間和精力了解學生閱讀興趣點,鼓勵教學為主,不打擊、不忽視學生的閱讀自信,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筆者相信,每一個孩子熱愛學習的、喜歡閱讀的,只要家長方法得當,所有的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會提升。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學生深化閱讀興趣,糾正學生的錯誤閱讀方式和讀書行為,挖掘學生在閱讀中取得的進步,鼓勵學生閱讀。多認識一個字、多閱讀一頁書、多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想都是一種進步的象征,都要受到家長的肯定和贊揚。為了使得學生在家庭和校園生活中提升閱讀能力,家長和也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學校、教師站在教育的同一線上,建立一個公平、民主、寬松、愉悅的家庭閱讀氛圍讓,加強親子聯系,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們不斷探究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經過筆者多年教學工作經驗總結出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值得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嘗試,為學生打造一個以學生為主,充滿生機與活力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孫澤文,雷呈勇.互動教學模式的特點、類型與實施環節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4).
[2]雷煥平.分層分組互動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