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章


【摘要】2011版課程標準修訂后,語文素養的培養成了語文教學界的熱點,而習作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語文素養的重中之重。筆者以閱讀教學作用為切入點,開展群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主要通過由“確立議題”“精選文本”“集體建構”“升格訓練”四個環節來實現群文閱讀與習作整合。
【關鍵詞】群文讀寫結合;四個環節
讀寫結合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十分關注的命題,也是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保證?!白x”的積累如何轉化成“寫”的能力?“寫作基于閱讀”(葉圣陶),基于這樣的認識,我通過群文讀寫結合教學來實施“讀”與“寫”的互相轉換。群文讀寫結合閱讀教學,指從單元習作要素出發組織文本群來展開,以寫帶讀、以讀悟寫、以讀帶寫、再讀再寫的教學策略。
一、確立議題,從封閉走向開放
議題是一組選文中蘊含的、可供師生議論的話題。確立文章群的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基于讀寫視角的群文閱讀議題是從單元習作要素出發,著重考慮:一是否有利于通過議題去獲取習作要素知識;二是否有利于完成本單元習作能力的形成。下面,結合人教版第七冊第四單元“作家筆下的小動物”為例,談談確立群文讀寫議題的方法。
在“作家筆下的小動物”這一專題中,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要求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特點,再具體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細細解讀,學生要寫好單元的習作,必須清楚:怎樣觀察小動物?怎樣寫出小動物的特點?怎樣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些習作要素如何獲???那就要從本單元的編排來考量了。
《白鵝》一課,作者著重觀察白鵝聲調、形態、吃相,通過小事、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鵝高傲的特點。此外作者用“鵝老爺”等反語來表達自己對白鵝的喜愛之情?!栋坠Z》著重抓住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平時的活動兩個方面來寫,運用了白描手法和夸張的寫法、風趣而幽默的語言形,呈現出一只高傲又霸道的白公鵝形象?!敦垺芬徽n,細細觀察了貓古怪的性格: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表現截然不同;它什么都怕但又顯得那么勇猛這三個方面看起來很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母雞》前半部分主要寫了作者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討厭母雞。后半部分筆鋒一轉,了成為母親的母雞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因為這是一位“偉大的雞母親”令作者佩服不已。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解讀本組專題,不難發現編者的意圖,找到了幾篇課文之間的共性:1.作者觀察動物的獨特視角。2.用總分段式敘述動物特點。3.用小事具體寫出特點。4.運用擬人、夸張、反語的方法來表達喜愛之情。這與本單元習作能力形成融合與統一,這樣就找到了讀寫結合的議題。找到本單元的議題,以此為鏈接點來組織群文,用群文閱讀去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構建習作的“點子庫”,更好地引領學生從封閉走向開放,拓展視野,練就能力。
二、精選文本,從單一走向多元
選擇合適的文本是群文閱讀的開展重要保證。從“讀寫”這一特定目標出發,重在選擇與習作要素相關聯的文章,形成主題聚焦的“閱讀場”,從課內文章與課外知識的銜接中,來促進學生多讀書,拓寬學生的視野。
如何選文?從“基于教材”和“基于課外文本”兩方面來進行日常操作,其中“基于教材”的有“1+X”和“X+X”兩種方式,“基于課外文本”的有“課外多篇”和“整本書閱讀”兩種方式。
“1+x”內涵其中一點是“以精讀課文有效延伸或單元主題有效延伸為主要路徑并進行文本組元”。如,學習了《貓》,老舍是這樣觀察的,其他人是怎樣觀察的呢?我推薦了梁實秋《白貓王子》中《阿咪》、季羨林的《貓》和夏目簌石的《我是貓》,組成“貓美文集”,感受不同作家的不同觀察視角?!癤+X”則是把握單元課文若干篇的共性去組文。如學習了《貓》和《母雞》兩課,以“老舍筆下的小動物”進行群文閱讀。針對課內的兩篇課文:我們的議題是兩篇課文在文章結構和情感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接著推薦老舍先生的另外兩篇寫小動物的文章《鴿》和《小麻雀》。與《母雞》相比較,在結構和情感上有什么異同點。從而感受同一個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小動物的感情的。
“基于課外文本”形式的選文,完成本組課文后,以這樣不同的表現方式為主要感悟點去選文?!蹲骷夜P下的小動物》主要是用小事寫出特點,怎樣寫小事?推薦不同作家的作品:《鯉魚》(葉至善)《夏天的昆蟲》(汪曾祺)《馬》(端木蕻良)《鳥》(梁實秋)《螞蟻》(曹文軒)。甚至,可以推薦整本書的閱讀,如達爾文的《昆蟲記》和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感受不一樣的動物世界。
總的來說,群文閱讀文本的選擇具有開放性和議論性,能從課內、外去選擇,也能選擇局部的片段或者是整本書?;谌何淖x寫教學的文本一定具有補充和解文的作用,這樣才能讓人一目了然,有更深的理解。
三、集體建構,從單向輸入走向共同參與
集體建構以形成共識為目標,大家共同認可某種理解或者理解的格局。群文閱讀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提供由多個文本組成的豐富的閱讀環境,在閱讀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比對、篩選、整合,從而形成對群文的整體性理解。我們可以根據文章主題和特點,合理選擇求同式、比異式、解文式、遞進式等群文閱讀教學結構,有效地呈現文章。
在《作家筆下的小動物》的群文閱讀教學中,筆者采取了遞進式的教學策略:
1.回顧主題
2.自主建構。出示群文《鯉魚》(葉至善)《夏天的昆蟲》(汪曾祺)《馬》(端木蕻良)《鳥》(梁實秋)《螞蟻》(曹文軒)。思考:作者怎樣觀察小動物的?文章怎樣寫出了小動物的特點?用什么事例寫出特點?
3.呈現差異。組織交流,呈現個人的理解。在討論的同時,學生必須注意傾聽他人意見,發現他人意見可借鑒價值、可以反駁的地方。并能記錄重要的信息,有意分類、整理,使大家的意見明晰并固定下來。
4.共同協商。對關鍵性的不同意見進行詳細辨析,展開對話協商。讓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彼此說出理由,并力圖說服對方。
5.形成共識。用表格梳理共識意見,形成一個理解的結構。
整個過程中,集體建構體是以個人閱讀理解為基礎,以對他人意見的傾聽、認同和接納為核心,最終達成大家共同認可某種理解或者理解的格局。
四、升格訓練,從緘默走向實操
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僅僅是獲得靜態的習作知識,要把這樣的知識轉變為能力,我們最需要的是學會實操。采用升格訓練,即搭建范例和習作間的橋梁,讓學生不斷審視自己習作的機會,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此環節的實施,借助“工作紙”引導學生在群文讀寫結合的每一個環節都對自己的習作做出思考。在《作家筆下的小動物》這個單元的教學,設置工作紙如圖所示:
從這一份工作紙中能發現,在立足單元課文教學、群文主題閱讀、習作幾個階段中,在
整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都不斷、多次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了篩選、比較、整合和構建。這樣,學生的作文就能水到渠成,不再擔心作文難的問題。
群文讀寫結合教學,有效實現“讀”與“寫”的整合轉換。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的發展和有效補充,是閱讀教學的新命題。近年關于群文閱讀的教學和研究,讓筆者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道路上,驗證了一些粗淺想法,也深化了一些認識。
參考文獻:
[1]陳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建設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4(54).
[2]胥光茂,郭傳金.“教材內外結合的群文閱讀”議題確定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 2018(14).
[3]朱紅.“段·篇”結合:“微”群讀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語文,2015(Z1).
[4]陳發滿.關于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選文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