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師忠
摘 要:數學是一門知識具有抽象性與邏輯性的學科,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升解題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其中,反思意識作為啟發學生思維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點、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本文結合中學數學基本現狀,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對反思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在總結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為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中學數學;反思意識;教學探究
反思能力是新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通過反思,學生既能夠將前后所學數學知識有機串聯起來,形成綜合性的知識體系框架,又能促進自身思維品質的提升與發展,為形成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做好充分準備。中學是學生思維發展、意識形成與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應遵從新課改下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觀念,通過鼓勵反思教學將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此基礎上結合先進的教學技術創新教學形式,在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滲透反思理念,提高教學效率。
一、在課前預習中反思,做好學習準備
課前自主預習是學生所應具備的一項良好學習習慣,在預習階段進行自我反思,學生一方面能夠及時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鞏固記憶,另一方面對下節課教師要講的內容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以往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中大多數借助課外參考書等輔導教材,缺乏自主思考與反思的意識與能力,只做到了預習工作的“表面功夫”。這種預習方法使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程度大大降低,不僅浪費預習時間,還容易形成一種對參考書的依賴性心理,嚴重影響著數學思維的提升與發展。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教材內容,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習策略,使其在預習過程中通過自我反思,對授課內容中的重難點部分提前做好標記,在課堂聽講時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將學生所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作為預習線索,讓其首先復習這部分舊知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比來形象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定義與基本性質等。隨后,教師還可以在導學案上結合教材內容,將“雞兔同籠”的問題作為預習效果監測,使學生分別運用一元一次與二元一次方程列出兩個等式關系,求解雞、兔的個數。這樣一來,使學生在求解過程中對二元方程的表示產生疑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反思,從而為課堂正式學習做好充分準備,有助于吸引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
二、在課中學習時反思,加深知識印象
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道受業解惑的關鍵環節,學生的聽課質量與思考方式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以往教學模式下,課堂授課過分夸張了教師的作用,學生緊跟著教師的思路前進,沒有形成自主思考等良好習慣,久而久之,被動式、接受式、機械式的學習模式誕生了。因此,在素質教育觀與新課程理念大力提倡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扮演好自身教學引導者身份的作用,改變以往教學觀念下灌輸式教學的思想。而應多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在聽講過程中適時進行反思,一方面吸收新知識、另一方面回顧舊知識,通過交替理解的方式來強化記憶,不僅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構建數學理論體系架構。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體現平行四邊形的事物,以此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啟發其思維。其次,通過提問“我們之前學過哪些圖形的判定依據呢?”,使學生根據問題的引導,在學習過程中一邊反思舊知識,比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這樣一來,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思考的主動探究過程,不僅極大調動了學習的主動積極性,還有利于在反思過程中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通過對比深化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三、在課后復習時反思,鞏固所學內容
及時的課后復習是學生鞏固已學內容、拓寬知識層面的有效方式,在該環節中進行反思,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查缺補漏,逐步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與習慣。在中學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而學生一邊要接受大量信息,另一邊還要針對例題、變式進行強化訓練,因此,真正在課堂進行的自主反思時間少之又少。而課后環節,學生可以自主安排復習計劃,在這過程中通過自主反思來回憶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并通過練習舊知識進行歸類整理,這既有利于構建知識體系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性,又能鍛煉學生邏輯思維,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這一課后,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學習反思將本節學到的所有證明條件進行歸納整理,并選擇教材中的典型例題來輔助理解。另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課后習題完成后,按照參考答案進行批改,并反思自己的錯誤,將不懂的及時記錄,在上課前尋求教師的幫助。通過這樣,在復習階段鼓勵學生進行反思,既能夠鞏固其已學知識,又能使其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看問題的角度,從而提高解題效率,發展數學思維。
結語:綜合上文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是一項需要師生共同堅持、長期配合的過程,對學生思維發展與能力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在新課程理念與素質教育觀提倡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背景下,發展學生反思意識與能力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鉆研教學設計,反思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與發展規律有效地滲透反思意識,通過歸納總結、錯題糾正等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反思的積極性,在形成反思習慣的基礎上提升反思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唐攀岳.淺談初中數學“先學后教”課堂教學反思[J].學苑教育,2018(1):45-45.
[2]樊生麗.淺談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2018(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