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玲苑
摘 要:在新課改大環境下,數學教學既要考慮學科的屬性,還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數學學習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因此,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探究,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
新課改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更好地在生活中發揮數學的作用。然而,在當前教學實踐中,教學多以教材為中心,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依賴性強,不能學以致用,缺乏創造性。所以,要把生活元素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1.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創新能力人才成為國家急需人才,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就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傳授的大多是知識內容,創新能力無從談起。數學生活化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將生活實踐中學生熟知的常識和教材加工處理,與創新性相結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做到寓學于樂,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對教材的創新整合,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傳統的數學課堂都是老師在講解、演示,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而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則不同,它實現了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變化生動起來。例如,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模式,不再是老師問,學生答,而是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充分思考,自己提出與教學內容相聯系的生活中的問題,然后和同學探討,在已有經驗和能力基礎上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心,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
2.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對一件事產生了興趣,就會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做這件事。數學學科本身比較抽象,如果數學課堂只是概念、公式、定理、數字,難免會讓學生失去興趣,課堂變得枯燥且無味。因此,一定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生活化的內容呈現給學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能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距離。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有利于師生互動。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學習興趣更濃,更加激發學習動力;另一方面,生活化使數學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現實生活,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形成學習和生活的良性循環機制。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手段措施
1.巧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
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宗旨就是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發現數學問題,并把課堂上獲取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就實現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調動學生探索生活的積極性。課堂成功的關鍵很大程度上由教師自身所決定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生活化教學應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然后結合學生生活整合教材,創造性地講解,鍛煉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其次,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況,巧妙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對解決生活問題非常有幫助,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應用所學知識;再次,把生活數據融入數學教學中。例如,在低年級學習1到10以內的數字時,教師讓學生比賽背誦和書寫家庭電話號碼進行創新教學。
2.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日常教學中,數學教師也認識到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但是,依然把考試成績作為課堂成功的評價標準,這與新課改精神相違背,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教學過程中嚴重的短視行為。因此,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消除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陌生感,這對學生思維發散很有益處。并且,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例如,為了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結合低年級心理特點,老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字。3個蘋果、5本書、6個小朋友等等,在生活實踐中得到鍛煉,建立數的概念,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3.善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
課堂所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便于學生識記所學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師要把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富有生活情趣。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時候生活化素材和教學內容聯系不是很緊密,數學元素和非數學元素是相對而言的。因此,語言是知識傳授和交流互動的主要橋梁。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教師的語言要富有生活氣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運用生動、富有童趣、幽默的語言進行交流。例如:高年級學生圓周率的記憶(3.1415926)可用詼諧的語言來形象記憶:“山頂上有一寺廟一壺酒兩個二流子”。
三、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改進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要樹立生活化數學教學的理念,不斷跟進教改步伐。首先,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的意識,這樣才能指導行動。數學教師是數學知識的傳播者;其次,自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高綜合素質。努力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善于觀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教學中,促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再次,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教師要創造性地改進教學方法,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把生活中的案例融入其中,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強烈需求感。
總之,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認真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數學,掌握學習方法,促進思維發展。生活化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生活”和“數學”的互動中培養興趣,熱愛生活,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丁學峰.課堂與生活接軌,數學與趣味并存: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4(6):92.
[2]張火生.新課程標準下數學生活化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淺談小學數學科中的生活資源利用與開發[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1):6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