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銘
摘 要:人之所以區別其他動物的主要標志就是人具有基本的行為準則,有基本的是非對錯觀念,有羞恥心。評價社會進步的標準不是看這個社會設備多么發達,儀器多么先進,人們多么富有,而是整個社會人們的道德下限。隨著社會大發展,時代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德才兼備當然是首選,退而求其次也是有德無才之人。中職對人才的教育也應該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中職德育教師更應該重視中職學生的品德教育。
關鍵詞:中職德育;培養方法;
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學校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不僅關注中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如何,更加關注這名學生在校的表現,例如,職業觀念、有無違紀、教師評價等。中職德育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主要從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目前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哲學與人生四方面突出了中職生的教育,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根據多年從業經驗認為,想要做好中職學生的品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面向職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是新時期社會各個企業對中職生的職業要求。中職學校是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中職德育教學必須服務于學生的職業,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當下中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中職學生就業率的問題,很多中職學生“畢業即失業”,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工作,還有一部分中職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但是工作了沒多久就離開了原來工作的單位。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本身職業技能不夠過硬,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不過關。部分中職學校在教學過程沒有堅持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統一,忽略了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使得很多中職學生畢業之后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無法正確的面對自己即將參加的工作,同時自由散漫、時間觀念單薄、團隊意識薄弱、與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格格不入。因此,中職德育教師應當強化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培訓,利用校園文化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在學校樹立職業意識,培養中職生的職業品質和遵紀守法意識。在中職教學的后期,安排中職學生去與其職業相符的的合作企業實習,嚴格按照合作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工作,讓中職生提前適應企業的生活,了解自己的工作環境,學習實習企業的企業文化,讓中職生將中職德育課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處,在企業實習當中鍛煉自己的工匠精神。
二、以孝入手,健全人格。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悠久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流傳下許許多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我認為應以孝道入手,健全學生價格。中職德育教學當中必須要讓學生明白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家庭負責是社會穩定的保障,中國古代就有很多關于母慈子孝的例子,孝道也被作為了古代教育體系的基本準則。“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勸君莫吃三春魚,萬千魚仔在腹中”,人和動物的喜怒哀樂并不互通,但是,唯獨會對母愛和孝道產生共鳴,每一位中職學生都有父母都有家庭,都帶有父母對孩子的期盼,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但是,很多中職生由于年齡較小,平時承擔的責任較少,意識不到母愛,體會不到孝道,做事我行我素,從來不考慮父母的感受,自我意識嚴重。因此,在中職德育教學當中要加大孝道的教育,傳授感恩文化,讓中職生從內心深處真正感受到父母之愛而自覺履行為人子女的義務。在中職德育教學當中應滲透關于孝道的內容,可以是關于美好家庭、感恩父母、價值觀的教育,可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讓中職學生深刻的從中體會到自己在家庭的作用,深刻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同時中職德育教師在言傳的同時還要身教,中職德育教師也要對孝道有深刻的體會,要用自己的事跡感化學生,也可以定期舉辦感恩活動,條件允許應盡量請一些中職生父母參與進來,讓中職生親自去做,親身去體驗。
三、新時代新面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人才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定義,古代的忠君報國是上陣殺敵,但是到了現在則應是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當中,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拼搏就是報國。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是,百米大廈也是一磚一瓦建立起來的,我們要重視自身的價值。黨的十八大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的基本行為準則提供了依據,也為中職德育教學提供了思路。中職的德育教學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必須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部分中職學生出現了思想迷茫,價值觀混亂,行為處事浮躁的現象,被社會上的負面新聞所影響,對生活產生了消極的態度,因此,中職德育教師可以定期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注意觀察中職生的行為方式,一旦出現反常應及時對其進行引導。中職當中專業眾多,在入學之前很多中職生可能不知道那個專業適合自己,可能較隨意的選擇了當前的專業,因此導致了部分中職生在學習當中有厭學,自暴自棄的現象。中職德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樹立對該專業的信心,也應全面地看待一個專業對應的是多個職業群,從而能理性對待自己所選的專業。另外,中職德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注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通過德育課的學習,能夠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正確的定位自身。
四、結合其他學科,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課標要求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中職德育與其他學科進行結合,能夠提升中職德育教學的趣味性。純碎的德育教學難免會顯得枯燥乏味,德育理論的講解,有關德育詞語定義的解釋,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聽課當中走神。與中職學生其他學科進行掛鉤,充分利用其他學科中豐富的教學案例能夠促進中職德育的發展。比如,在講述性格時,可以結合不同專業的不同要求,作為營銷人員與國家保密人員是完全不同,前者是百問不煩,百拿不厭,而后者則是守口如瓶。又如,在法律專業的班級教學時,可以結合法制史學科故事進行講解。在封建社會雖然有各種法律條文,但是皇帝是凌駕于法律之上的,并且皇帝可以隨意修改法律條文,產生很多朝令夕改的現象。還有明清時期的文字獄,皇帝可以以任何名義將人治罪,法律條文并沒有今天的法律條文公正公平。通過古今法律的對比,可以讓課堂更加活躍,讓冰冷的法律條文,更加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哲學教學當中可以結合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學說,進行教學。先秦時期涌現了一大批思想家,留下了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文章,例如,老子、莊子、孔子等著名人物,他們的思想是中國早期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并且成為了近兩千年帝王統治國家的指導思想。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情懷,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綜上所述:中職德育在中職生德育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職教學的目的就是為社會提供人才,而人才的選拔標準也在與時俱進。為了給社會提供更多優質人才。中職德育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面向職業,注重學生工匠品質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率;還要結合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孝道,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結合新時代的特點,在教學當中注重學生的職業規劃,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職業信心;在德育教學當中結合文史學科,豐富政治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職業素養。中職德育教師要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學生德育方面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俊玲.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滲透價值觀教育引領中職德育教學[J].職業,2019(13):96-97.
[2]王調蘭.中職思想德育教學中加強德育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