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金
摘 要:目前的試卷講評課大多是“師講生聽”式的簡單重復,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壓抑,久而久之,收不到良好的講評效果。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性,從了解學生答題情況的基礎上,在初中數學課教學中嘗試采用“三步走”試卷講評課模式,具體而言就是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互助糾錯、師生共同糾錯、當堂檢測鞏固三個步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試卷講評的全過程,從而達到有效提高試卷講評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三步走;試卷講評;有效性;效果分析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單元測試、階段性測試等考試形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信息聯系和反饋的重要且可靠手段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上好講評課對鞏固學生基本知識和提高基本技能等均有著特殊的意義。
然而,在目前的試卷講評課上,常常會出現以下兩種不盡如人意的現象:
1.就題講題,“目中無人”。
一堂試卷講評課,老師往往感到時間不夠用,所以拼命地講,一直講不停,時間上安排得緊緊的,下課鈴響后還要拖幾分鐘,學生則被動接受,根本沒有思考與參與的時間,這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
2.重解題過程,輕方法指導。
教師分析試卷,往往把著重點放在哪道題錯了,錯在哪里,正確的應怎樣解答,卻忽視了為什么錯。沒有把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作為教學資源,更沒有徹底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創建一種新的能適應新課程改革和與學生對講評課的期望相符合的數學試卷講評的教學模式,是我在教學中常常思考的問題。
一、核心概念闡述“三步走”:指在數學課上把試卷講評時間分為三步,即前10分鐘小組互助糾錯,中間20分鐘師生共同糾錯、后10分鐘當堂檢測鞏固三個步驟,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試卷講評過程。
以下是“三步走”試卷講評課模式的步驟:
1、小組互助糾錯;2、師生共同糾錯;3、當堂檢測鞏固,組內同學相互討論、交流,使每位同學都能初步解決一些問題。
易錯題、重點題及難度較大的題由師生共同解決完成,及時總結方法,尋找最佳途徑。檢測試卷分析課的教學效果,鞏固知識點,便于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
二、“三步走”試卷講評課的實施
(一)做好試卷講評前的教學準備
1.教師分析試卷
每次測試之后教師都應認真地做好調查分析:一是加強對試卷的分析,統計試卷中所考的知識點及分布情況,判斷試卷的難易度和重點及難點;二是對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既要總體分析所任教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又要逐項分析學生各題答題的正確率(得分率和失分率),確定講評中的重點和難點。
2.學生分析試卷
考試后,在試卷分析課的前一天教師就把批改好的試卷和試卷分析表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書寫試卷分析內容:
(1)你對本次測驗成績是否感到滿意?
(2)你覺得滿意的題目有哪些?
(3)錯題剖析:①錯題題號;②錯誤原因(如審題錯誤,因粗心而使計算錯誤,表述不規范或解題格式不正確,數學公式、法則或性質不熟,解題速度慢而沒時間做題)。
(4)你覺得哪個知識點你最薄弱?
(5)你最希望老師給你講解哪道題?
學生寫試卷分析,其目的是教師可聽到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在考試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便于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講解。
(二)“三步走”試卷講評課的課堂組織
1.組內合作糾錯在前10分鐘,教師安排組內合作糾錯。
(1)分組:將學生分成6人左右一組,要求水平涉及優、中、差三個不同層次,選出一個組長。
(2)組內合作學習:在組長的組織下,對于個人無法獨立糾錯的題目,請同組成員幫助,組內不能解決可尋求老師的幫助。
(3)目標:解決一些基礎性的基本問題,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探討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發生碰撞。教師在分析試卷時往往選擇一些學生容易錯的,或較難的題講。
但是要知道,講評卷子到底講給誰聽?好學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所以組內合作糾錯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分組糾錯的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讓學生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發現錯誤,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的基礎。
2、師生共同糾錯
(1)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盡情展示小組糾錯完后,由各組代表發言。教師讓學生說的題主要是一些易錯題、典型題及難題。在組內無法糾錯的題,將在這里得到解決。教師可以請各組代表在這里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包括典型錯誤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對其他學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引起學生的注意,特別是在考試過程中,避免類似的錯誤,運用相關的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考試習慣。
(2)教師要及時總結、完善
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在講解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不足,他們無法向老師那樣高屋建瓴,這時候教師要及時跟進,做一些補充或延伸,使錯題成為教學的寶貴資源。
①延伸發散,指引變化
試卷講評課上,老師不能就題論題、孤立地逐題講解,而應透過題中的表面現象,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發散式講解。就考試來說,考查點是相對穩定的,但命題人卻可以隨意變化題意、角度,在設計題目的條件、問題的設問方式上推陳出新,讓應試者眼花繚亂、防不勝防。因此教師要把原題進行變化,同學生一起進行解題小結和反思,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②歸納總結,升華認知
對數學題,聽懂不等于就會做。卷面上發現的問題,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訂正,同時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精心設計題目,組織好學生再練習。在設計新題目時,新的題目最好是以逆思路或變式的形式出現,使大部分學生及時得到鞏固。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接觸變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開啟智慧大門,使能力得以升華。
③注意分析歸類,注重減負增效
講評課時不能只按照題號順序講評,而應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涉及的問題情景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對試卷上的同一類問題有一個整體感。這樣有利于學生總結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可按知識類、解題方法類和答卷中出現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按知識點歸類:就是把試卷上同一知識點的題,歸在一起進行分析、講評,這種歸類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可選擇重點知識的典型題目進行分析講評。按解題方法歸類:即把試卷中涉及同一解題方法、技巧的題目,歸到一起進行分析。如把一份綜合測試卷分為:a.一題多解類;b.多題一解類;c.用方程思想解題;d.用函數思想解題等類型。按答卷中出現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一般可分為:a對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錯誤;b.讀題時對題中的關鍵字、詞、句的理解有誤;c.數學模型建立失當;d.運算錯誤等類型。以上三種歸類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交叉滲透的。通過歸類思想的練習,學生就會逐漸養成思考的習慣,避免“題海戰術”,從而達到減負高效的目的。
3.當堂檢測,鞏固復習效果
試卷講完后進行課堂小測試,讓學生完成兩個題目,一個填空題,一個解答題。課堂檢測猶如“實彈演習”,好比戰場上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檢測試卷分析課的教學效果,反饋準確的信息,便于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
“三步走”試卷講評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到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中,讓教學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輕負高效。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能夠把握好試卷講評這一關鍵環節,試卷講評課就能“活”起來,進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道勇.淺談數學測試卷的講評[J].中小學數學,2008(3).
[2]呂耀平.試卷講評課模式的構建[J].溫州師范學院院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104.
[3]張永平.論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J].初中數學教與學,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