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一種語言工具,學習英語最終的目的就是將其運用于與他人進行交流。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英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但在我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中,語音教學的環節薄弱,問題較為明顯。本文試從英漢對比的角度來分析小學生英語重讀的問題,同時還考慮到學生心智發展水平,教師教學方式等影響重讀的因素,旨在提高教師教授重讀的意識,糾正學生的重讀問題,提高教學生口語的標準度。
【關鍵詞】:英漢對比 小學英語 重讀
英語是印歐語系,是當今世界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促進文化交流、思維發展的重要載體。重視語音是因為發音的學習與學習詞匯、培養聽力、提高交際能力都有密切的關系。在小學階段,學生不管讀單詞還是句子,他們總是在重讀。部分老師對這些現象不重視,沒有意識到英漢間的差異性,使得中國學生的英語變為中式英語,母語產生了負遷移的作用。
一、小學英語語音教學中重讀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成為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關于英語的學習受到各個社會的廣泛關注,英語教育界也不例外。我國英語教育大部分在小學階段正式開始。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是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語音是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因為初學英語的中國學生必然非常不熟悉英語的語音。因此,他們會習慣性的運用母語相似性的語音語調來講外語。
小學階段,英語語音的教學主要是由語音、節奏、語調三大部分組成,節奏還包括重讀。第一部分——語音的教學發展較好,但老師對重讀這方面忽視較為嚴重,他們認為發音正確,語音就算過關。比如說,當教師引導學生去朗讀時,他們總是將重點放在每個單詞的發音上,認為每一個單詞發音正確代表學生會讀這個單詞,完成了教單詞“音、形、義”中的一部分。有的時候,老師的評判標準是誰讀的快,誰就讀的好。他們不僅沒有意識到重讀這一現象,而且教師的這些教學方法也與真正的英語學習規律相悖。
二、對重讀問題的分析
重讀主要包括詞重音和句子重音兩類。不同語言有不同的重音規律。重音在英語語音學里占重要地位。漢語中有四個聲調,我們對這些聲調可以靈活使用,但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英語中的重音很難掌握。所以,不能正確運用重音,發音別扭的情況總是會出現。這使得說話者自己沒有信心,不敢開口;當然,這也會影響聽力,不能正確明白生活化者所表達的意思。
(一)語言學理論
英語單詞的重音既是固定的,又是靈活的。首先,每個單詞都有其特定的發音,即重音是固定的。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的來讀,那么單詞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會發生偏差,詞性可能也會發生改變。比如: 當attribute 為名詞時,其音標為['?tr?,bju?t],重讀在第一個音節上,意為屬性,特質;當attribute 為動詞時,其音標為 [?'tr?bju?t],重音在第二個音節上,意思為歸屬。在某些復合詞中重音的位置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詞義,例如,“’wood’ container”存在兩個重音時,意思為“木質容器”,但存在一個重音時,意思是“盛木頭的容器”。由此可見,單詞的重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所要表達的意思。當然,重音在句子表義中也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Lily and Lucy are going to the cinema tonight. 當我們強調主語時,“Lily and Lucy”應該重讀,強調是“Lily and Lucy”而不是他人。
漢語中的輕重音也會影響到語義,但沒有像英語的輕重音那么明顯。在漢語中,除了那些含有明顯的輕聲字的雙音詞(如:“買賣;買·賣”、“反正;反·正”、“大意;大·意”、“下場;下·場”、“實在;實·在”)之外,其他輕重音不穩定,可以根據個人的習慣而改變。雖然有的時候不是那么標準、自然,但是我們依然能夠聽得懂。這是和來自不同地區的人所講的普通話都是會有所差異的。
那么,忽視英語重讀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漢語的影響。首先,漢語大部分字、詞都需要重讀,所以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為英語和母語應該是一樣的規律和技巧。這樣學生的語音不過關,學生自己在后期接觸中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羞于張口表達,沒有自信。其次,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剛開始接觸英語,對英語學習會比較生疏,所以他們往往依賴或借鑒母語的現象就尤為明顯。
(二)心理學理論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發展的水平處于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在這一階段,學生們不能進行獨立比較,所以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英語語音是否重讀,是否貼近本族語人的發音。這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應該發揮出來,帶領學生比較中英文重讀的差異。只有比較了差異,學生們才會有所體會,明白自己犯錯的根源。
(三)教師教學方式及其影響
同樣,這一問題還受到教師的影響。首先是教師自身的發音不好。對小學階段或者初學者來說,他們學習口語的主要來源是模仿教師,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換句話說,教師的語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語音水平。從一些有實踐經驗的老師的講座中,我們得知部分教師的語音問題較差,甚至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Tibet”正確讀音是 [t?'bet],但有的老師將其發為[tai’b?t];“interesting”正確讀音為[??ntr?st??],但老師們會將其發為[?n’tr?st??]。這種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不利于學生的正確發音。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只是帶領大家念幾遍單詞,中點是放在會拼寫。最后,教師的語音語音的意識單薄,不僅在教學目標中沒有體現,而且在教學評價中沒有體現語音測評。
三、針對重讀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一)提高教師語音水平,增強語音教學意識。
教師在接受教育時,就應注重自己的發音,關注自己的單詞發音及節奏、語調等。只有自身的發音標準,學生的發音才能夠準確。同時,這也會使學生一老師為榜樣,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語音培養的意識。不管是對于的單詞還是句子,應總是關注他們的重音,否則發音不正確會導致單詞記不準,聽力聽不懂的現狀。
(二)以模仿形式為主要手段的語音教學策略。
流利的口語與不斷地語音練習是密不可分的,但不斷地練習是要掌握一定方法的。“它包括三種方式:機械型、變化型和應用型。”機械型階段中教師需要關注的內容是讀音是否正確,所以學習語音首先就要要求被模傷的語音要具有高度的準確性。變化型模仿:許多學者的研究及教學實踐證明中國學生能夠很容易的發輕音,但對重音的位置卻很難確定。教師可以采用一種簡單又具成效的方法,那就是借助拍來輔助學生學習重讀音節。通過雙手有節拍的拍打,形成口手的一致性,讓學生自己就逐漸的體會到其中的拼讀規則。當然學生需要學習不同節奏的句子。在保證練習量的同時,教師要注重選擇句子或文章的質量,使學生能在今后的練習中可以有章可循。
(三)校應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舉辦多種校園活動。
學校應加強對課程資源的開發,這會使學生拓寬學習渠道。也就是說,學習不僅僅涉及到課內學習,也涉及到課外學習。例如,在課內學習中,除了教材、練習冊之外,教師們可以使用多媒體,音頻,視頻等手段;在課外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練習語音及口語的軟件。這些課程資源可以使學生學習的方式多樣化,能夠學到更加地道的發音。就拿學生的語音問題來說吧,學生需要大量的平臺來段練自己的語音水平,這時學校或班級可以舉辦多種活動,比如:英語配音大賽,話劇表演等來推動學生練習語音語調,這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四、結論
總之,母語會對外語學習產生影響,包括正遷移和負遷移兩大方面。因為漢語和英語的差異較大,在很多方面上有許多不同點,所以漢語會對英語學習產生很大的負遷移作用,尤其是在英語重讀方面。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人在講漢語時,總是會把漢語中每個字都重讀。因此,初學者,尤其是小學生,總是會將漢語中的一些習慣帶入代學習英語中,這就造成了中式英語。本文試從語言學角度,心理學角度以及教師教學方式來分析出小學生的重讀問題,并從教師的意識、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資源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糾正學生的重讀問題,提高我國外語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麗.英語語音學習中漢語方言的影響研究[J]. 語文建設, 2016(12): 41-42.
【3】朱麟.中國人說英語的節奏模式及在教學中的應用[D][碩士學位論文]. 中央民族大學,2007.
【4】何友先.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曾暉.自我形象與語音教學策略[J]. 畢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
作者簡介:李慧敏(1995-),女,山西大同人,在讀研究生,聊城大學,025000,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