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媚春
摘要:幼小銜接是建立在整個幼兒階段的發展基礎上,有著自身的意義與價值,是幫助幼兒較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的基礎。在這個銜接過程中,附屬幼兒園的孩子們與獨立園孩子相比較,具有比較大的優勢。
關鍵詞:附屬幼兒園;幼小銜接;家園合作
讓幼兒園孩子們從幼兒園常規生活向小學生活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階段平穩地對接與過渡好,讓幼兒園畢業后的孩子們無論從心理還是情感上為升入小學提前做好準備,幫助孩子們順利地渡過他們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一直是家長和教師關注的問題。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幼小銜接是建立在整個幼兒階段的發展基礎上,有著自身的意義與價值,是幫助幼兒較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的基礎。在這個銜接過程中,附屬幼兒園的孩子們與獨立園孩子比較,具有比較大的優勢,因為他們每天的學習生活和小學生們息息相關。但如何讓幼兒快樂又迅速地融入小學生活,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孩子入學的興趣
(一)準備實施階段
附屬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入園學習時,就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許多的交叉和融合點,學校組織的許多活動,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參與其中,雖然要求不一樣,但從小耳濡目染,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進入幼兒園的最后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后,教師們會在幼兒生活中處處、時時有意識地強調他們即將進入小學生活這個事實,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讓幼兒參與其中,盡量做到無縫銜接。在參加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歌詠比賽、在防震演練、防火演練時,降低難度,但也稍微提高了要求,在教師的嚴格要求和嚴密保護下,讓他們盡量跟隨小學的節奏走。每天在學校學生做操的時候,教師們會帶著孩子們排好隊,整齊地站在操場邊,讓他們模仿做操,從而孩子們對小學生活的向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們帶著濃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從容而自豪地踏入新的生活,邁開人生新一步,大步朝前走。
(二)課堂教學方面,緊扣教材
我園使用的教材是由北師大出版的《甘肅省幼兒快樂與發展資源包(A)版》,這套教材的配套教案也緊扣幼兒年齡特點,在編排上加強了幼小各方面的銜接。每個月按時間順序編排的這套教材,根據季節的交替,穿插了許多衍生性很強的內容,從大班第一學期的認識漢字的起源,到第二學期的生活中的數字,簡單的加、減法訓練,讓孩子們通過多種途徑,初步了解漢字和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生活實際和書本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對未來的小學生活充滿了向往。為了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還幼兒園的孩子們一個快樂童年,寫字教學,加減法和拼音教學在我們教學內容中從來都不涉及,但語言的訓練和口語的表達能力,教師們會用自己多種教學手段,讓孩子體會文字的魅力,讓孩子們把學的詩歌和故事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然后讓他們拿著自己的畫講解畫面內容,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還增加了他們畫畫的興趣。游戲中數字教學的穿插,也使孩子明白了數字不是一串抽象的符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字的影子,數字的作用也慢慢被孩子接受。
(三)把小學教師請進課堂,進一步提高入學期望欲
由于我們附屬幼兒園和小學在一棟教學樓上共同開展教學工作,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彼此之間非常熟悉,孩子們對小學的教師也不陌生,在適當的時候,幼兒園教師會請小學教師一起參與幼兒園的教學或游戲,有些活動還會讓小學生和幼兒互動,更增強了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二、全面而非單向的銜接
1.銜接應該是從幼兒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地進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原來的幼小銜接,偏向于“智”,教師和家長們都把孩子們一天學了幾個生字、會讀了幾個拼音、會算了多少數學題作為幼兒每天學習的目標。近幾年,國家嚴厲禁止學前教育小學化,所以我們要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了科學的育兒觀,讓幼兒擺脫原有文化課為主的生活,轉而開展了多項以發展幼兒適應能力、學習興趣、求職欲望等的多種室外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合作、交流、嘗試、探索、滿足中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既增強了體質,又對小學規律化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培養幼兒靈活運用手指的能力,從而鍛煉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群。我班幼兒的動手能力較強,每周的手工課,是孩子們最喜歡并且完成得最好的課,用卡紙折疊各種動物,串珠子,搭積木,用橡皮泥捏出心中最喜歡的東西,所有的這一切,不僅讓幼兒的手腦眼得到了鍛煉,也讓他們養成了良好的遵守規則的習慣,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打下了好的基礎。
3.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幼兒閱讀,讓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熱愛書籍、喜歡讀書的好習慣。我們班的幼兒每天進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書架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靜靜閱讀,從書中得到樂趣。
三、大力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幼兒園和小學的過渡銜接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也不只是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事情,幼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會對其產生影響。而這其中家長們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可忽視的一環。每個幼兒都是在不同的家庭中生活成長的,父母和家庭的生活習慣,直接會影響到幼兒的生活習慣,幼兒的自理能力也和家長們密不可分,他們的身體素質、對學習態度和能力,都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家園互助中,教師們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時間、家長開放日、班級微信群等方式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縫對接,有力地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經過家長、幼兒園教師、小學低年級教師的共同努力,幼兒的適應期將會大大地縮短,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也就會順暢很多。
總之,教師應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調整好心態,當幼兒唱著《畢業歌》,走向小學生活,順利地完成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快樂優秀的小學生時,幼小銜接工作也就完滿結束。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欒萍萍.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