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
摘 ? ?要: 中職教育現狀讓語文教學遠離了生活,也讓生活遠離了語文教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實踐活動生活化,作業布置生活化,專業生活語文化,課余生活語文化,這些探索可以有效地將中職語文教學與生活融合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并能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 中職語文教學 ? ?生活 ? ?有效融合
從事中職語文教育十多年,深感中職語文教學與生活漸行漸遠,其尷尬現狀是:(1)學生家長認為語文無大用,技能才是真功夫;(2)學校認為專業課和技能訓練是本分,各種比賽名次才事關影響和招生;(3)老師覺得大氣候如此,循老規蹈舊矩更加輕松穩妥。如此,更讓生活遠離了中職語文。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由此看來教學應力求貼近生活,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的環境,擴大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變封閉的、語言文字等的教學為開放的、生活化教學。只有走教學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改變教學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窘迫境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可見,生活是寫和說的源頭活水。說出的為語,寫出的為文,這就是語文,若無生活這源頭活水,哪來語文,語文教學若脫離了生活,又何其為語文?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
中職生的本性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強,且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可“上課蔫,下課歡”,是中職生的語文學習現狀。整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得苦、學得累、學得厭倦、學得低效。
傳統的語文教學環境過于封閉、單一、壓抑,學生被束縛在秧田式的課桌、椅子之間,面對的是冷冰冰的黑板、嚴肅的老師和拘謹的同學。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注重設置模擬生活的課堂教學環境,營造寬松、無拘束、富有生活氣息的課堂教學環境,讓課堂不再遠離生活。這樣的教學環境更符合中職課堂教學要求。
教賈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時,我先布置學生水果攤調查,了解荔枝的產地,觀察荔枝的外形、顏色,并把觀察結果形成書面材料。在上課的時候,我特地買了幾斤鮮荔枝,還特意準備了幾顆干荔枝。鮮荔枝班上每個同學發一顆,先觸摸其外殼,仔細觀察其顏色、形狀,再剝開殼,觀察果肉的顏色,品嘗果肉的味道。還提醒他們,不要忽略殼內的花紋和緊貼殼壁的薄膜。又請幾個同學剝開干荔枝,讓大家觀察、比較、品嘗,了解二者的區別。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再引導他們自讀課文。
指導學生排演課本劇或者自編劇,是又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我常常讓學生根據角色、宿舍、私交等因素自行分組,開學即進行任務分配,從劇本《雷雨》、《威尼斯商人》到小說《祝福》、《裝在套子里的人》、《鴻門宴》等,讓學生事先自選劇本,預習該課文,幾個同學一組,先選擇角色、制作道具、揣摩人物,然后上課時分角色扮演劇中的人物,這樣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更易理解作者所塑造的人物,體會劇中人物形象和人物語言。同時也讓參加表演的同學有了一次展示自己創造性、表演性才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表演結束,共同討論成敗得失,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既保持了語文本身的特點,同時又實現了中職語文為專業服務。
二、實踐活動生活化
比如,先能讓學生開口,讓學生關注每天的新聞及身邊的逸聞趣事,然后在上課時用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先自由表述,改變課堂不吭聲,課后鬧哄哄的局面。再引導學生好好說,模擬播報新聞,要求運用普通話,從語音語調語速到表情體態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提高。也可以創辦手抄報,安排學生進行新聞采訪,充當校園講解員;舉辦征文、朗誦比賽;每學期,我還舉行“我也來當當老師”的體驗活動,讓學生自選一篇課文進行15分鐘的講解等,都是一舉多得的活動。現在校園電視臺的兩位主播是我班學生,進行小型比賽,從主持到評委,從計分到PPT制作,再到場地布置,學生各有分工,都已輕車熟路。這樣,學生走出了課堂,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生活,擴展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同時提高了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提高創造力,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這使得中職語文教學恰如其分地發揮了它的育人功能。
三、作業布置生活化
職高學生本身對學習文化課的興趣就不濃厚,許多學生從中學甚至從小學以來就不愛做作業,來到職校自然也不會輕易改變過去的習慣。因此,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應把語文作業或作文緊緊封閉的課本中,切斷學生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尤其不能切斷與專業課的聯系,應將作業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結的橋梁。
2015年寒假,我布置給任課班的共同作業是:(1)作文兩篇《我家的一件**事》和《最精彩的春晚節目》;(2)最讓我關注的20條新聞。機電專業作業:(1)《關于機電專業在我家鄉的現狀和前景的調查報告》;(2)《家鄉機電小作坊中存在的問題》。這一嘗試讓我吃驚不小。尤其是專業作業,學生寫出了家鄉從事焊、車、刨、銑的大小作坊的大概收入、收入來源、雇工素質、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工資狀況、操作工序、加工質量、安全隱患、改進設想等等,雖然每個人的內容有別,也不可能十分全面,但大都經過親自實習或實地調查,開學后我又要求他們進行有效的整合,共同寫出了一篇相當有質量的調查報告。
四、專業生活語文化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教學方式是很難達到按需施教的目的的,因此中職語文的教學內容要針對學生專業特點,培養適應未來崗位需要的人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專業緊密結合。例如,在汽修班,掛出他們專業有關的汽車發動機圖片,讓學生向大家介紹說明,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在護理班,拿出人體模型讓學生或介紹整體結構,或介紹個別器官,學生興致勃勃,參與積極,可見,用熟悉的事物接通了并不熟悉的抽象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課余生活“語文化”
生活,永遠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生活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源頭”。要讓學生生活“語文化”,就必須強調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生活,擴大生活信息的接受量,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學習語文或者運用語文,要求學生充分利用每一次學習機會學習語文。
1.抓住時機,矯正不文明用語。
因為我校學生大都是農村孩子,平時說話滿口方言土語“出口成臟”,這是我長期思考并想要致力改善的。一次晚休檢查,聽著宿舍內滿口方言土語“出口成臟”的熱烈討論,得到啟發,我安排學生悄悄錄音,然后讓全宿舍學生聽,他們很難為情。接著,我要求他們將對話以作文形式重新表達,寫好交我審查合格后再在宿舍朗讀。并讓他們制作文明用語提示牌貼到本班宿舍,且保證今后盡量改正,錄音就不再播放,所扣宿舍紀律分處罰從輕。此舉進行不到一學期就取得明顯成效,一旦有人說臟話,說方言,常有同學從旁提示。
2.設置話題,用語文表達真情。
我設置話題,讓學生模擬電話通話,如如何勸解失戀的同學走出陰影,如何說服沉迷上網的同學轉移興趣,如何安慰家庭遭遇變故的同學重新振作起來,如何調解同學矛盾,等等。
3.節日慶典,用語文傳遞祝福。
利用節慶活動,編寫祝福短信,元旦國慶、中秋端午、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同學生日等,我都會讓學生編寫祝福短信,傳遞祝福。
4.校園活動,用語文激濁揚清。
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是學生運用語文的好機會,我讓學生寫報道、寫小結、批評不良習氣,表揚好人好事。中職語文教學要與生活相聯系,走向生活化。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哪里有語文,哪里就有生活。
總而言之,通過對職高語文生活化的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只有著眼于生活這片廣闊的天地,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才能真正擴大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空間和視野,擺脫以往語文教學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尷尬境地。
參考文獻:
[1]武贊智.教育教學論語集.教學篇.蘭州大學出版社,2009.3:464.
[2]朱翠林.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實施.大學時代.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