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華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是進行語文學習活動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增強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為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這也是教師和學生的學習需要。現在的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應該如何進行開展?下面就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作為資源相對貧乏,思想相對落后的農村小學,教育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缺失,存在閱讀能力培養被忽視的問題,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和原因
(一)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遠離城鎮的農村地區,所以交通比較不方便。又因為受到經濟條件和人文環境的制約,所以家長和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偏低,這就使學生的學習環境不好。
(二)閱讀面狹窄
因為學生的閱讀量比較少,甚至遠遠不夠,造成了學生的閱讀面過于狹窄。農村小學幾乎沒有圖書館,學生想要閱讀也找不到書籍。學校里面往往沒有很多的藏書,內容單一,幾本優秀的作文書和破舊參考書就是全部的內容,這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
(三)家長沒有進行輔導
城市和農村地區教育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家長對學生教育問題的關心程度和自身的素質。對農村地區來說,很多家長的父母都離開孩子出去打工,他們對孩子的關心更多停留在形式上,例如問學生作業做完了?沒有主動地和教師交流過,更不用說是輔導孩子了。而同時他們也沒有很好的文化修養,不會主動看書讀報,這就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積極性不強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一直處在一個誤區里面,就是一切以考試為重,功利化的目標也讓閱讀教學活動變得支離破碎,嚴重地打擊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這樣就讓原本優秀的語文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沉悶,學生的主動和創新精神也被扼殺了。另外,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處于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特思考的機會,導致他們的思維得不到發展。
(五)注重基礎知識的講授,輕視閱讀能力的培養
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應該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單一的知識點講解和技能的練習。不過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壓力,讓一些教師還不能正確地對待閱讀的教學問題。他們習慣從考試的內容出發,一味地抓文本中的字詞和需要背誦的地方完成相應的文本教學,對引導學生理解好詞好句,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卻有所忽視。
例如學習“女媧補天”這一部分的時候,要求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劃線句子的意思: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田野里到處是洪水。結果很多學生回答說可怕,這一句本來是中心句,學生這個回答也很正常,可是教師非要引導學生說出天塌地陷這個成語,這樣就讓學生產生懈怠的心理。
二、增強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更新閱讀的相關理念,構建輕松的氛圍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讓閱讀呈現出開放、對話和平等的狀態。教師必須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原來一言堂的情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多元的閱讀環境。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旦確定,就能迸發出屬于自己的熱情,用它們獨特的感受來品味相應的文本材料,感受相關的內容。
(二)構建平等的課堂環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還要為他們營造寬松自由平等的課堂環境。學生只有在民主的教學環境下,才可以更加放松自己,從而進入樂學的狀態里面,全身心地投入閱讀教學活動,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因為學生的知識面、經驗等方面都有限,所以他們會從很多個角度理解文章。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地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才可以給思維和創造能力發展打下基礎。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學生雖然年齡比較小,但是他們的情感卻特別豐富,所學習的語文教材也有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是編輯精心挑選出來的,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僅要把握好文本情感內涵,也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的一些情感因素,這種情感不僅僅可以貫穿學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喚醒學生的內心情感,走出文本,聯系生活。
(四)增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習慣
新課標中有明確的說明,語文教學活動應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往往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成為學生成長中的推動力,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樂趣。在趣味閱讀活動中要盡可能地增強學生學習語文,感受語文的快樂。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快樂和悲傷,產生同樣的感受。對于一些興趣不高,能力不強的學生,首先要根據他們的喜好選擇相應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他們感受輕松和愉快,主動地進行相關的學習。二是要增強學生的表現欲望,發展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進行個體化的表達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強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讓閱讀成為他們的興趣愛好,從而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使用語文。所以只有學生學會了使用語文,才可以更加認真地對待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在和學生進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的學習,感受語文,讓知識在對話中進行獲取,在具體的交流中進行理解。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陳青蘭.農村小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等教育,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