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海
【摘要】隨著國內外關于教育和生活關系研究的進行,相關的理論體系己經逐步成熟。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現實生活的關系,也有部分學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進行了論證,本文就是針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進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方面的理論,然后分析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對策
1相關理論闡述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出發,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多元化思維分析現實社會,從而解決社會中的問題,感受思想政治課的魅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強調的價值主體是高中學生,看重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改造,與未來社會對學生各方面的需求相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另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強調教師和學生的感情互動,營造和諧的生活化課堂,轉變完全以教師為主導的單向授課形式,因為高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自然在思想方面比較脆弱和敏感,所以需要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教育對象的成長性,因為教育對象是教育活動的中心,學生自身的特性是教育成果的基數,高中生處于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希望用成人的態度和方式去行動,希望能夠與教師民主交往,而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并結合科學的教學規律,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與高中生成長特性相吻合,能夠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啟發,所以對高中生比較適用。第二,教育環境具有開放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走出書本,在社會、家庭中搜索材料,加強社會實踐,從而獲得在學校和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第三,教育方法具有靈活性的特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強調教師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圍繞現實社會問題組織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自己的觀點,并能夠在探究活動中檢驗自己的觀點,而這種靈活性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在理論研究是實踐中都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別是隨著新課改的提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獲得了師生的一致好評,教師能夠積極利用這一教育手段,而學生也能夠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興趣,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另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依然存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評價手段都與學生主體需求存在一定落差,與預期相比還有一些問題。
詳細來說,目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第一,教育理念功利化比較明顯。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活動,工具性價值只是外在表現,但是通過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可以發現,超過80%的教師上課目標還在于知識傳授的完成和學生知識的掌握,超過90%的學生學習目標也只是為了能夠在考試上獲得高分,而這種教學和學習理念違背了教育的本真價值,顯示出目前教育的缺陷和功利化。高中思想政治屬于必修課程,是高中德育的重要內容,在整個高中教育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學科學習的道德基礎,但是在一些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被其他主修課程所代替,整個學科教育失真,與高中政治教育理論存在偏差,功利性過于明顯。第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于空洞。通過與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的訪談可以總結出,教材知識并沒有完全生活化,學生對部分模塊知識的理解也存在一定難度,并且只靠教師的純理論講授很難理解,更不能應用到生活中。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經濟學、政治學和哲學,尤其是經濟學,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所以教師在講解中更應該從實際生活出發搜集教學資源,從而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刻理解所學內容,加深對生活的理解。但是由于教師在學術態度和教學資源方面的原因,還不能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依然堅持唯課本論。另外一方面,教師在講解中往往只限于考試大綱,超過考試范圍的內容只是一筆帶過,而這種跳躍式講課完全是課本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對生活知識的補充,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出現低效的重要原因。第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呆板。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訪談可以發現,目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理論教學,教學方法過于形式化,缺乏創新精神。首先是由于學校課時安排比較緊,并沒有充足的時間組織豐富的課外實踐;其次是學生生命安全的考慮,學生參與校外實踐機會很少。另外,我們還會發現其他因素,比如教師授課缺乏生活化教學潤色、學校不注重德育資源開發等,而這些原因都造成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并沒有讓學生體會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魅力。第四,教育評價手段比較單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評級一般采用顯性評價和靜態評價,脫離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與新課改精神也存在違背,主要是因為教學目標還依然停留在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
3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對策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了目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而本文認為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在實踐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并在相應原則的指導下開始具體實踐,詳細來說應該是:
3.1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原則
第一,走進生活和回歸課本相結合的原則。在現實生活中充斥著各種矛盾,并且存在易變性和重復性等特征,那么就需要高中政治教育適應生活環境的變化。社會主流價值觀并不代表著生活的全部,我們更應該看到社會的灰暗一面,比如生活中的違法犯罪行為,而高中生也處于思想不成熟時期,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正確引導,避免學生總是利用教材中的真理來衡量社會。因此,我們應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呼吁回歸生活,符合學生的身心特征,把握時代脈搏,發揮理論的優勢。
第二,課堂講授和生活體驗相結合的原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重視理論和生活的結合,將學校之外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教師在其中發揮輔助性教學作用,鼓勵學生去探索生活的奧秘,主動積極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第三,理想和現實相結合的原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關于學生價值觀、人生觀方面的教育,而個人生活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最重要的就是立足當下去思考未來,這樣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學生個體未來的發展,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為學生構建現實和理想相結合的平臺,能夠讓學生在關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創造一個可能的生活,滿足學生現實需求和未來理想的追求。
3.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具體途徑
本文認為,加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具體途徑包括:第一,擴充服務生活需求的教育內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大腦,不能用假大空的理論去武裝學生,而是要從學生的生活需求出發。比如在矛盾論一課教學中,教師應該搜集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充斥著矛盾,并能夠感受到矛盾的存在。
第二,綜合利用充滿生活情趣的教學方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改要求學生學會生活和做人,所以教學中應該采用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比如講解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教師可以采用模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形式,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內容。
第三,實施多維度的生活化教育評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和綜合素質,避免政治色彩過于濃厚的現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角度出發,構建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改變以往過于單一的評價模式,轉變為動態評價和顯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關注學生的進步,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價值,并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持,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欲望。
參考文獻
[1]郭淑清,房詠梅,張珊珊. 凸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實現途徑[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03:99-101.
[2]郝來廣.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3]柏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J]. 高教發展與評估,2011,02:102-107+124.
[4]張鳳萍. 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