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換屆大會暨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成功召開
2019年5月23日,“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換屆大會暨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蘇州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籌辦,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秘書長郭海鞍主持。
首先,由中國建筑學會副秘書長楊群致辭并宣讀《關于同意召開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換屆會議的通知》。
隨后,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第一屆委員會代表王明田作上屆委員會工作情況匯報。
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換屆大會籌備組負責人趙輝作換屆大會籌備工作簡介。
換屆大會采取選票制進行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常務委員、委員的選舉,并由中國建筑學會綜合部人員進行監票,最后由主持人宣布選舉結果。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宋源當選為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馮長春、張玉坤、張彤、張鵬舉、趙輝、章明6人任副主任委員,丁奇等15人任常務委員,丁亞虎等42人任委員。(排名先后按姓氏筆畫排序)
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宋源在大會作就職發言,并提名擬聘秘書長、副秘書長候選人。經全體委員表決通過,由郭海鞍任秘書長,王明田、張昕楠任副秘書長。
最后,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副秘書長王明田作分會未來工作計劃報告,并宣讀工作條例。之后全體委員對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一年及五年工作規劃進行了熱烈討論,并表達了對分會未來發展的殷切期盼。
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換屆大會暨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掌聲中圓滿落幕。新時代,我國村鎮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小城鎮建筑分會在此時換屆也被賦予了不一般的歷史使命,可謂恰逢其時。小城鎮建筑分會作為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領域的二級組織,將把助力鄉村振興和小城鎮建設發展作為己任和義務,積極團結社會和行業力量,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大力拓展規劃實踐,力求將小城鎮建筑分會打造成為我國村鎮規劃設計、鄉村建設和田園建筑理論建構、學術交流和社會實踐的核心平臺。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田園設計論壇”成功舉辦
2019年5月23日,“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田園設計論壇”在蘇州太湖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仲繼壽、理事長助理李存東,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主任委員宋源、副主任委員趙輝、副秘書長王明田等領導出席論壇。來自行業內的8位名家大咖作為特邀嘉賓參加論壇并做專題講演。
論壇現場精彩連連,200個座位座無虛席,所有參會者都接受了一場思想與學術的洗禮,大家紛紛為本次論壇鼓掌點贊。“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田園設計論壇”成為了本屆中國建筑學會年會最火爆的分論壇之一。
中國建筑學會小城鎮建筑分會秘書長郭海鞍作為論壇主持人,首先對與會領導和特邀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介紹,本次論壇將結合國家戰略發展的熱點及重點,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要求出發,在具有探索意義的創新實踐中,進一步明晰“鄉村振興”戰略對小城鎮及鄉村建筑的要求與希望,總結建筑助力鄉村探索發展機遇的工作思路與經驗做法,為小城鎮及鄉村的建設理清工作重點及正確方向。
隨后,8位國內頂級的行業專家和學者圍繞“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田園建筑發展與創新”進行了精彩的講演。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呂品晶——《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鄉村改造實踐》:傳統村落的改造實踐,要在物質性的空間存續上做足文章,保護、修復、回歸傳統聚落形態,強化鄉村風貌特色;更要在精神性的文化傳承上下功夫,發展、織補、延續傳統鄉村文脈,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注入現代文明的同時,兼顧區域文化的保護。
香港大學建筑系教授王維仁——《不只是地域主義:一種城鄉策略》:由設計實踐出發,以浙江松陽平田、界首村和香港菜園村等設計為例,討論在中國鄉村建設的語境下,建筑師應該如何定位角色,明確關鍵的設計議題并尋找有效的設計策略。除了重申鄉建應有的社會性,以及設計者對土地社區和肌理的基本理解,演講更強調建筑師兼具的研究者身份,期望探討一種與形態學相呼應的設計態度,透過針灸式從點到線的設計過程,建構村落空間的公共敘事,倡導一種重建尺度與自然關系的城鄉設計策略。
謝英俊建筑師事務所/常民建筑創始人謝英俊——《居民能參與的“裝配式建筑”》:我們過去20年在災區協助農民重建家園的經驗是強調通過工業化的做法,結合在地工法及材料,由村民互相幫忙協力進行房屋建設,這與建筑產業化的做法有許多相似之處,并介紹四個關鍵作為:(1)開放體系;(2)簡單技術;(3)數碼化;(4)強化輕鋼結構。同時,配以相應的實例進行深入地探討。
HHD華匯設計規劃總監及華匯環境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營運主持人黃文亮——《營造大氣田園為先導,積極推進有機村建的華北村落再生》:從飛機上看華北農業大地景觀,過去農業時代過渡到工業時代之后,農業榮景中的詩意村落在華北美麗的大地上,無奈地呈現了類似無法控制、不斷蔓延的無數癌細胞,威脅大地的可持續生命力。作為身處各地的建筑專業人士,應該思考各地農村如何能在社會過渡到未來的新經濟時代的進程中,熟悉地域的特點,重建農村的生命力,進一步完成地域生態文明建設,復興中華文化的使命。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王竹——《鄉建:經營與永居》:針對當前鄉村建設中出現的混沌現象與問題進行思考,將視野從“建造本體”延展到“營建本體”。對“鄉建真實”進行了解讀與詮釋,明確了鄉村產業形態、社會形態、空間形態、文化形態“異質同構”的本質,提出鄉建的目標與梯次、“自組織”與“他組織”、“價值認同”與“價值認異”、“地貌單元”與“居住單元”、“低技術”與“高效率”、“未完成”即“高完成”等鄉建策略,并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
打開聯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國滄——《從“嵩口模式”與“洛陽工作”談復層脈絡》:古村鎮是一個復雜的活體系統,面對環境中持續演化的歷史脈絡與當代生活,要如何梳理、介入與發展?我們探索的是一條在西方現代都市主義外,村鎮茁壯發展的另一路徑。報告藉由兩個古鎮的工作,針對創造式歷史保存、促進居民宜居樂業、推動地方建造、建筑類型研究與運用、穴點/經絡式依次整治、節慶式展覽活化村鎮等方向,說明我們探索的觀念、方法與實務。
gad·line+studio主持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工程師孟凡浩——《與日俱新 回歸自然》:隨著城市營建和鄉村激活領域的不斷深入,城市和鄉村已成為不可分割的社會生態體系,需要建筑師以更宏觀的視角介入與嘗試。通過東梓關、飛蔦集、松陽原舍這三個項目的實踐,以不同策略回應自然、文脈及時間性,嘗試構筑特定環境下真正有價值的空間場所,追求人工與自然的和諧平衡。重新反思當下建筑師的責任與立場。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鄉建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建筑師蘇童——《鄉土再造——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鄉建實踐及理論探索》:鄉土,是要喚醒原住村民內心意識的精神依托,主要包括自然、建筑和人文環境等綜合氛圍;再造,是運用現代規劃和建筑設計的方法和技術來實現功能提升。鄉建設計研究中心的實踐以鄉土環境和文化的再生與復興為目標,助力鄉村產業興旺,樹立文化自信,堅持鄉土再造的價值觀,以服務村民、協力政府為原則,強調公眾參與,共同締造的工作途徑,注重“多規合一”,提供有針對性的鄉土策略和一體化設計。
嘉賓講演結束后,李存東代表修龍理事長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田園設計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他指出,當今的中國是開放的中國,建筑業更是開放、競爭激烈的行業,我們應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把黨中央的戰略意圖領會好、領會透,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上來,在“雙手沾滿泥土”的實踐中苦干實干,“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為功,就能描繪出一幅別樣的鄉村美景,把鄉村振興這盤大棋下好、下贏,讓農業真正強起來、農村真正美起來、農民真正富起來。
仲繼壽秘書長代表中國建筑學會對論壇表示了高度肯定,他認為此次論壇在國內行業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特別是論壇品質之高,參會嘉賓發言之精彩,現場反響之熱烈都是非常值得學會驕傲的,在學術領域具有時代意義。
論壇現場,李存東和仲繼壽秘書長都高度評價和推薦了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鄉建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建筑師蘇童的最新力作《鄉土再造——鄉村振興實踐與探索》,并與宋源,趙輝等一同登臺為蘇童的新書發布進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
本次論壇為廣大參會者提供了更高的學術平臺,現場反響熱烈,學術氛圍濃厚,推進了我國田園建筑設計的發展和創新,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