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彬
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方法逐漸融入課堂中,使課堂教學逐漸趨于數字化、現代化。如果希望信息技術在實際教育應用中起到明顯的效果,那么就一定要在智慧課堂教學方法上進行探析,以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本文將針對如何打造小學數學智慧課堂進行系統性的論述。
巧妙設計,彰顯智慧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智慧課堂作為教育發展的趨勢,在課堂教學中逐漸得到普及。在打造智慧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好壞決定著打造數字智慧課堂的工作能否成功進行。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學目標需要從傳統的“將學生培養為學術型人才”轉變為“培養學生成為智慧型人才”。這就需要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由原本的“讓學生熟練掌握運用課本知識”變成“在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其各方面素質也有所提高”。
教師在授課前需要進行多重考慮:如何把智慧課堂的意義落實到日常教學工作中來;怎樣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成功融入到打造智慧課堂的工作中;能否恰當地運用現有資源讓課堂教學由傳統向數字化方向轉變。在選擇教學內容方面,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多方面考慮:應該選擇何種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充分表達;怎樣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工具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是否能夠在教授課程的同時讓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提高。另外,教師需要在上課前做好準備工作,授課過程各個環節安排緊湊,盡量讓課堂效率達到最大化。
巧用資源,循循善誘
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具有邏輯性、嚴密性、思維跳躍性等特點。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授課方式死板,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抵觸甚至是厭煩的情緒。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工作應本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宗旨開展。興趣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教學過程如果缺乏趣味性,會使學生對于學科的學習熱情減退,教師的教學工作也難以順利進行。因此,如何使課堂充滿趣味性,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是教師須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在新的課程開始之前設置一些趣味性問題供同學思考,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講到“大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向同學提問:“一億粒米是否能裝滿整個教室”“一千萬根火柴可以繞地球多少圈”等。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提升課堂效率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智慧課堂的魅力所在。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需要巧妙地運用課本知識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并借助教學設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講到“多邊形的內角和”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牢記常見多邊形內角和的大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一個小游戲:選出多名學生,將不同的角度(30°、60°、90°、120°等)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來,老師說出一個多邊形的名字,學生需在最短的時間內自由組隊,隊伍內每個人代表的角度相加之和如果等于老師說的多邊形的內角和,便能繼續參加下一輪游戲,否則就會被淘汰。老師可給予最終獲勝的一組適當的獎勵。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學習,還能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其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除了設立情景之外,教師在課堂上應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展開教學工作。比如在講“長方體與正方體”時,考慮到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限,無法對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進行正確的判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模型,對長方體,立方體等立體圖形進行平面展開,使其平面展開圖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親手制作各種平面展開圖并進行拼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各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同時能夠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及時反饋,做出調整
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在課后要及時做出調整,使打造智慧課堂計劃趨于完善。在該過程中,學校應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建立教學反饋機制,針對課堂狀況、師生課堂表現以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對教師做出反饋,教師結合反饋結果及時做出調整。
教師還應時刻注意學生的情感變化。學生之間在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對于這種潛在的差異,教師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每個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防止個別學生因跟不上教學進度或無法適應而產生“厭學”心理。
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切實考慮學生的能力來設立相應的挑戰。問題超過學生的能力極限會導致學生不能解決,會讓學生受到打擊,下次在遇到問題時不敢再次嘗試。問題過于簡單又會讓學生產生自滿心理,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所以教師在設立問題時,應把握好尺度,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總之,打造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過程對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總的來講教師應大致做到三個方面,即課堂環節設計要合理,不需拘泥于形式,可以大膽創新;應保持積極活躍的課堂教學風格,讓學生時刻保持專注;課下及時根據反饋進行整改,避免出現類似錯誤。同時,教師應認清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其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各位教師也可自行創新,對打造過程進行不斷感悟和改進,才能使智慧課堂日益完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