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飛
【摘 要】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市場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高效的財務管理是保證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但如今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中小企業的正常運營。文章通過分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現實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幫助中小企業加強內部財務管理,使其資金運轉能夠符合持續經營的需求,保障企業能夠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6.3;F2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6-0236-03
1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財務管理理念落后。如今,許多中小企業對財務管理工作認識不足,沒有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法,導致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權限界限不明確、崗位職責不清楚,管理權力無法行使,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另外,目前很多中小企業還是運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案,其財務管理核算體系未能根據經濟發展而進步,這與財務管理的相關軟件系統沒有同步更新、計算機硬件設備比較老舊有關,不能滿足當前財務核算的需求。而中小企業財務信息傳遞效率也比較低,不能為企業融資、籌資、投資等活動提供時效性信息,使得中小企業的資產配置跟不上企業運營需要。除此之外,目前很多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和學習,總體財務管理能力相對低下,導致了企業會計賬目不夠明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長期存在。此外,大多數財務管理人員認為只要做好記賬工作即可,并未意識到分析財務數據的重要性,因此也不會對財務數據進行專業分析。
(2)融資渠道單一,資金來源不足。第一,中小企業融資條件高、手續繁瑣。當前,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融資的難度較大,主要是因為銀行融資一般需要提供相應的抵押物作為擔保,或企業的信用等級較高才能夠申請。但中小企業一般很難滿足這兩點條件。一是中小企業自身規模都比較小,其資金實力相對薄弱,基本沒有可以作為擔保的資產。二是中小企業財務核算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因此其財務信用都比較低。由于這兩方面的限制,中小企業無法滿足銀行的授信要求,也就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相對來說,銀行貸款業務更愿意對信用等級高、能夠提供擔保資產的大型企業開放,即使有些銀行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業務,但也往往需要一系列非常繁瑣的過程,增加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
第二,中小企業銀行信貸成本高。中小企業要想從銀行獲得貸款,除了審核門檻高、手續比較繁瑣之外,銀行貸款等方式融資的高成本也阻礙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正常開展。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所產生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在簽約融資協議之前,搜集相關信息的成本、交易洽談產生的成本及在融資協議簽署后進行監督的成本。尤其是融資協議簽署前,為了避免融資所帶來的風險,銀行一般都會盡可能多地搜集有關中小企業的各項信息資料。但由于中小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再加上缺乏完善的財務信息管理體系,使得銀行調查其財務信息時難度比較大,所獲取的相關信息不夠全面,真實性有待驗證,所以,銀行搜集中小企業財務信息時,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會高出很多,導致銀行不愿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服務。
第三,銀行監管成本高,貸款業務不積極。如果銀行與中小企業能夠達成協議,辦理了融資貸款業務,那么銀行就需要對相關合同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但一般中小企業的經營壽命相對較短,缺乏長期發展規劃,銀行不愿為其提供長期的貸款服務。而中小企業在獲得貸款資金后,有可能因為受到利益的誘惑,躲避銀行的監督和管理,將資金投入長期項目中,使得財務管理風險加大。為了規避這一風險,銀行必須采用各種手段加強監督力度,導致銀行的監管成本過高。
(3)投資不合理,短期行為嚴重。由于中小企業管理存在較為嚴重的集權現象,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有著明顯的統一性,投資決策一般是由企業領導決定,而且極少提前制訂合理科學的投資計劃。同時,因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銀行貸款難度較大,這就導致在運營過程中資金嚴重不足,使得中小企業能夠用于投資的資金非常緊缺。而企業管理者為了能夠從投資中盡快得到回報,就會比較傾向于那些短期的投資項目,使得企業的投資行為具有明顯的短期性。這種短期行為,容易使企業錯失良好的投資機會,不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另外,這種投資行為表現出企業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反映,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使得中小企業的投資收益無法預測,容易造成投資失誤,讓企業陷入發展困境。
(4)信用促銷過多,應收賬款積壓。當前市場競爭中,企業間的競爭壓力巨大,中小企業為了在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不得已而采用商業信用促銷,而很多中小企業由于缺少科學規劃,容易出現信用促銷過多的問題。同時,企業還沒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和控制體系,對信用促銷行為監管不到位,使得企業的應收賬款過多,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正常開展經營活動,使得企業的現金流量受到阻礙。如果這些應收賬款無法回收,就會出現很多壞賬,進而損害到企業的經濟利益,對企業持續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5)企業資金分配不科學,使用效益較低。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完善其財務管理體系,對相關的財務法律法規也不夠重視,所以企業在現金管理方面力度不夠,容易出現企業資金過多閑置或周轉不足的現象。同時,一些缺乏職業道德的企業管理者還有可能會借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侵吞企業現金,導致企業的現金資產出現較為嚴重的損失。除此之外,很多中小企業在現金收支方面也沒有合理的計劃,缺乏編制現金管理方案意識。企業中有些人員認為現金才是衡量企業資產多少的標準,只注重錢而不看重物資,導致企業的資產嚴重浪費,企業中所擁有的閑置現金卻未能參與到企業經營中去,而有些企業花費大量現金去購置不動產,導致企業周轉資金不足。
2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優化策略
(1)政府給予相關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要想讓中小企業獲得長足發展,就必須從政策方面給予支持,通過政府的政策扶持,改善中小企業的市場環境和融資環境,為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開辟一條比較順暢的通道。從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趨勢來看,中小企業發展離不開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但這并非意味著政府可以放任不管,必要的政策引導對中小企業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政府應當積極運用財政手段,給予中小企業財政政策方面的激勵和金融政策上的支持,把財政資金作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杠桿,將商業投資引進中小企業,從而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通過政策手段,能夠快速建立并完善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體系,從而使中小企業能夠獲取更為直接的融資渠道。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稅收激勵政策,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在市場中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從而促進其穩定、快速發展。
(2)政府給予金融方面的支持。政府應當積極地鼓勵商業銀行及其他非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支持,激勵金融機構不斷創新融資產品,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服務,從而滿足其對于融資的需求。金融機構也應響應政府號召,積極發揮自身作用,轉變融資服務觀念,打破傳統業務模式,擺脫陳舊的制度約束,實現信貸體制創新性改革,以此提高自身金融服務水平,推動中小企業快速發展。金融部門優化改革策略,設計更為符合中小企業經營所需要的專項金融融資產品,并且要優化貸款申請流程,簡化貸款業務的審批程序,完善激勵機制,規范信貸管理體系,提升信貸崗位工作人員服務中小企業的熱情。此外,金融機構應當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現狀,適當拓寬其提供擔保品的范圍,從而讓中小企業有更大的優勢去申請貸款。總體來說,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一方面,要推動創新信貸產品,從而提高商業銀行融資貸款業務的開展力度,針對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特點,推出更符合其發展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要實現擔保形式和抵押品的創新,改變中小企業缺乏抵押物的現狀,提升其授信等級,讓中小企業有更多機會享受商業貸款服務。
(3)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站在中小企業的角度,要加強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必須提升其融資能力。主要從以下2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系,鞏固其會計基礎工作。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建立一套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的崗位職責,并且崗位設置應涉及財務管理各方面工作,保證財務管理的全面性。同時,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和權利,體現財務管理在整個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要設計合理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程序,捋清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企業領導和財務管理崗位人員都應意識到,企業財務管理是一個重要運營管理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包含籌資、投資、經營資金管理等方面的財務活動。對于一個投資項目來說,企業財務管理崗位人員應當關注企業投資前的計劃、投資過程中資金的應用、資金流管理及投資效益推測等,從而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相應的財務信息。只有做到了這幾點,才能增強中小企業的信息透明度,提高其貸款申請成功概率,進而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
(4)轉變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理念。財務管理理念是指導企業加強財務管理,落實財務管理責任的核心價值觀。面對如今復雜多變的經濟市場環境,企業只有及時轉變財務管理理念,才能夠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首先,中小企業管理者應及時轉變陳舊的管理理念,重點提升自身企業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還要有意識地提高員工的工作專業能力和道德素養。同時,堅持以人為本,把財務人員放在管理第一位,并以此為基礎,規范財務人員的工作行為,從而建立起一個權責統一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其次,中小企業還應加強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每一個市場中的利益都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有可能會遭受損失。因此,中小企業必須將風險控制意識擺在重要位置,以科學合理的風險防范和控制措施,應對市場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可以制訂較為詳細的財務管理計劃,把經營中可能會遇到的不確定因素都考慮在內,從而提前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風險預測模型,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預警,讓企業能夠及時應對風險問題。
(5)完善應收賬款與存貨控制機制。中小企業應當及時建立起應收賬款控制體系,從而控制企業應收賬款賒銷的額度,完善銷售收款問責機制,健全銷售管理體系,并且對應收賬款所涉及的人員、單位進行跟蹤和監督,從而降低應收賬款為企業帶來損失的概率。同時,還應加強對企業中存貨的控制,從而保證其既能夠滿足日常經營的需求,又能夠將存貨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所以,中小企業應當根據其經營實際,建立一套完整的存貨系統,體現企業的存貨情況,從而保證企業存貨既不能低于下方警戒線,也不能高于上方警戒線,在保證企業資金正常周轉的情況下,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潤。
(6)提升財務信息溝通能力。中小企業應當不斷地完善財務管理的指標體系,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杜絕會計信息由于管理不力導致失真的情況,同時還應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專業培訓,提升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中小企業財務信息溝通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提升中小企業財務信息透明度和公開化程度出發。目前來看,中小企業財務信息溝通能力還比較薄弱,主要原因是財務信息披露的對象較少,涉及范圍比較狹窄,因此中小企業應當加大財務信息披露范圍,實現企業內財務信息共享,讓與財務信息有關的主體都能通過相關途徑獲取這些信息,并適當對公眾公開企業財務信息,從而獲取金融機構或其他企業的信任,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推動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市場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高效的財務管理是保證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然而,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理念落后、融資渠道單一、投資不合理等問題都制約著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面對這些問題,我國中小企業有必要在政府扶持中改變自身財務管理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融資能力、財務信息溝通能力,并通過構建合理的應收賬款與存貨控制機制,為財務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參 考 文 獻
[1]甄庚.淺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商論,2019(6):147-148.
[2]聶瑩.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7):46-48.
[3]譚選娥.試析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4):30.
[4]張平.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策略探析[J].時代經貿,2019(9):83-84.
[5]劉志君.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9(1):81-83.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