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輝
摘 要: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在實現立德樹人和大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在勞動教育的長期實踐中受機制體制不完善、重視度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往往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嚴重制約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發展,影響教育的實效性。本文針對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試探性提出幾點有效對策,以便相關人士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問題;對策
勞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教育與勞動的結合成為高校辦學應遵循的重要原則,也是我國一項基本的教育方針,關系到受教育者的成長成才[1]。現階段,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勞動教育被淡化,尤其是高校勞動教育的社會功能有所弱化,無法發揮出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應用價值,影響大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顯得尤為關鍵。
一、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①普及度不高。當前高校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諸多平臺或機會,如勤工助學崗、青年志愿大隊等,但這些崗位數量相對有限,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實際需求,只能讓極少數學生獲得鍛煉機會;同時許多學生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志愿服務活動只局限于學生會干部,普通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活動。一般因信息渠道不夠暢通等原因的限制,大學生無法掌握全面的信息,加上高校考慮到安全隱患,基本持消極態度,因而忽視勞動教育,導致其普及程度不足。
②認識不足。通常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足多表現為勞動教育的功利化、片面化、膚淺化,其中功利化是指將勞動與利益、金錢相聯系或對等,致使大學生因功利性動機而參與勞動,而不是通過勞動來歷練自己[2]。片面化只對勞動的外在形式加以關注,強調智力至上,對勞動的育人價值予以忽視,如傳統勞動教育的重心就是課堂教學,這樣雖能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但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膚淺化是指學生在家只需看書做作業,家務都由父母承擔,學校亦是如此,致使學生錯誤理解“勞動”。
③時代性和專業性不強。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形勢下,所有事物每天都有新的變化,然而高校組織的大部分活動都只能勉強與勞動教育沾上邊,如義務勞動打掃衛生、探訪敬老院或孤兒院等,這些活動缺乏新穎性和時代性,難以吸引學生,且明顯不符合學生所學專業,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由此可見,對勞動教育的內容與形式進行研究,使其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十分之必要。
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優化對策
第一,加強課程思政與日常思政的結合。要想增強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知,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高校必須要從與勞動教育相關的課程出發。當前很多高校未單獨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多是在思想政治課中滲透勞動教育內容,但思想政治課涉及的內容較廣,勞動教育占據的比例有限,故而無法利用思想政治課來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為此,高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輔導員日常思政與專業課程思政相結合,鼓勵大學生參與勞動教育,其中輔導員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勞動教育,借助個別訪談、班級活動、主題班會等方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3]。而課程思政應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理念,以構建全課程育人、全程、全員的格局形式為依據,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各類課程相結合,形成協同效應。具體來講,即在所有課程中都納入勞動教育內容,讓課堂教學以人才培養為目的,有機結合具體的勞動實踐與課程內容,使學生不僅能學習專業的知識,還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第二,提高勞動認知。高校是大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需要將專業技能與理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掌握部分勞動知識和生產技術;或者是將社會發展、家庭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尊重不同職業的勞動者,對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之間的關系進行準確理解,形成辛勤勞動、熱愛勞動的情懷,并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
第三,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根據教育部門對立德樹人以及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時,必須要以第二課堂為重要載體,從勞動教育體系的建設層面進行頂層設計[4]。具體要做到:①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勞動教育,明確其概念的外延與內涵,確定第二課堂中的哪些項目屬于勞動教育范疇;②從經費層面確保劃撥的固定性,使勞動教育工作中的資金需求得到滿足,如宣傳費、差旅費、資料費、教師酬金、評審費等;③以激勵學生創業創新為主進行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在勞動中歷練自己。
第四,強化校企合作。對于大學生勞動教育而言,其屬于廣義上的教育,預期目標的實現不能只依賴于狹義的教育路徑和教育場所,如課堂教學和學校教學等。鑒于此,強化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讓社會和高校分別成為大學生勞動教育的“主戰場”和“指揮所”,為勞動教育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實現社會—學校的聯動式教育。通常二級學院可以從自身的專業需求出發,積極尋求與企事業單位的深度合作,使社會實踐基地得以拓展,讓學生同步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能參與到一線的勞動生產活動中,為社會生產貢獻自己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勞動教育需要與所學的專業進行深度融合,在學生中全面覆蓋專業勞動實踐,并在學生畢業的必修項目中納入專業勞動實踐的參與情況,以此發揮出勞動教育的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普及度不高、認識不足、時代性和專業性不強等,嚴重影響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必須要立足實際,加強課程思政與日常思政的結合,提高大學生對勞動的認知,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強化校企合作,從而彰顯出勞動教育的應用價值,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袁超.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智庫時代,2019(26):122-123.
[2]梁燕,侯興蜀.新時期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與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2019(06):98-101.
[3]郭聰聰,張金輝.關于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幾點思考[J].知識經濟,2019(16):133+135.
[4]姜莉莉.大學生勞動教育途徑與方法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