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巖 陳力 吳春陽
摘 要:圖形、符號和語言的應用可以顯著增加商品的表現力,在視覺視覺設計中他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時視覺設計還需要充分表現作者的設計理念。本文通過探討圖形、符號和語言在設覺設計中的作用,分析產品設計中出現的問題,以便更好地達到設計效果。
關鍵詞:視覺傳達;圖形;符號;語言
1 圖形、語言和符號的關系
1.1圖形和語言的關系
語言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工具,而圖形是是一種不依賴語言的,介于圖片和文字之間的一種視覺符號。圖形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手法,它和文字一樣,也是一種設計語言。但是不同于語言的直觀表達,圖形的表達需要觀眾的思考,才能達到傳遞信息的效果。作為一種抽象的傳遞信息手法,設計人員需要明確主題,才能有正確的設計思路和成果,從而達到預期效果。語言傳達與圖形傳達的信息并不沖突,反之還有相互促進的作用。根據圖形部分的開發和探索,結合實際問題創新對圖形的設計和利用形式,在加上語言對觀眾的引導,可以讓觀眾進一步理解圖形設計的內涵,讓作品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1.2符號和圖形的關系
我們很難定義什么是符號,簡單說,符號其實就是一種認識事物的簡化手段。用簡潔易懂的方式優化人們的視覺體驗。符號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符號傳達的信息。符號也是圖形設計的基礎,符號的運用可以豐富視覺傳達設計的形式。靈活的運用符號也可以讓設計成果和理念達成一致,在保證作品功能性的前提下,提高設計的效率。此外,作為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符號也有將圖形和設計有效的結合,傳達更好的視覺效果的責任。讓圖形有更好的宣傳效果。
2 圖形、符號和語言應如何運用
2.1簡潔明了,抓住重點
宣傳產品是視覺設計的目的。所以視覺設計的重點就是展現產品的內涵。如果沒有準確的表意,那作品就無法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所以在設計圖形的過程中,應注意簡潔的原則,抓住產品的核心,突出對觀眾的視覺刺激,從而在各種產品中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一個成功的設計一定不會把所有的內容都疊在一起,而是只有一個單一的主題,讓觀眾一眼就能發現重點在哪。想達到這種效果,在設計之初,設計者就必須明確自己的設計目標,圍繞目標合理的運用符號、圖形和語言的搭配。也可以通過劃分多個模塊,以此突出產品的特點,抓住消費者的眼球。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在相同的模塊使用過于復雜的元素。
2.2從傳統中找靈感
人類有漫長的歷史,圖形也同樣擁有漫長的歷史。在許多設計中,傳統的圖形可以更好適應設計者的理念,突出作品的主旨,也更符合大眾的審美。這些圖形能被重復使用,就已經說明它們具有獨特的價值,要么是符合大眾的審美,要么是大眾追求這些傳統符號背后的意義。所以在設計過程中,不妨適當地使用有民族特色的圖形,同時也可以參考民族傳統圖形設計的經驗。這樣可以顯著提高設計的效果和檔次。
2.3注重個性
從古至今每一個藝術家都在追求藝術的個性化。設覺設計也一樣。因此,設計者需要注意大眾的審美變化,以此為基礎掌控設計細節。雖然傳統的設計勝在穩定性強,但是它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只有打出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走進消費者的視野。所以只有圍繞產品核心,制定突出產品優勢的設計理念,再通過各元素之間的緊密配合,才能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始終緊隨大眾審美的設計,才是企業需要的設計。因此,設計者必須注重,大眾在不同階段更喜歡哪種元素,及時更新,還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需求,才能得到有效的設計。
2.4注重創新
除了合理的搭配圖形、符號、語言這幾種元素,創意也是一個作品最重要的部分。設計的創新可以通過組合多種視覺元素實現,將不同的符號組合起來,賦予它一個新的含義。這就考驗設計者思考和觀察能力,這也是設計圖形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通過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才能設計出更符合市場要求的創意作品。只有積極創新才能才能避免設計浪費,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關注。標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不同于其他的設計,它本身就是一個有突出藝術特征的圖形,用來傳達一些特殊的信息。因此,藝術修養和對色彩的運用是一個是一個圖形符號設計者應有的素養。
2.5注意設計的局限和適用范圍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習慣,同時還要注意不同的年齡段,性別,文化程度等等多種因素。比如在給成年人看的和給兒童看的就不能一樣。如果把適用于成年人的產品設計成兒童產品的風格,那成年人就會誤會這個產品不適合他,從而忽略這種產品。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失誤。設計者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3 結語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師必須掌握語言、符號和圖形的應用,尤其是對圖形元素的應用,他們是作品與觀眾交流的媒介。一個作品成功與否,還要看大眾的接受程度。只有經過妥善處理過的設計元素,才能得到更優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江雪.論平面海報設計中的圖形符號視覺傳達 [J].藝術科技,2014(1).
[2]劉曉雨,耿文靜.漢字的圖形化符號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J].現代裝飾:理論,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