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
摘 ?要:自主探究學習方法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或途徑,激發學生主導探索、發現和體驗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在自身的參與、探索及體驗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實踐活動中充分挖掘學生潛力,發揮其自主性,培養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活動目標,根據學情進行合理安排,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以此達到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實踐活動;自主探究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各類實踐活動的開展逐漸被老師們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并且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教師出現了濫用的情況,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并且使得實踐活動的效果大大折扣,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如何有效地運用自主探究學習方法呢?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教學目標是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導向
教學目標是我們完成各類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中,首先要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根據這一目標設置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然后再確定本次實踐活動的最終目標,這兩者是隸屬關系,以此避免實踐活動中盲目的弊端。比如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家鄉的民俗民風教學時,結合當地剪紙藝術比較盛行的情況,我確定了讓學生了解我國剪紙藝術歷史,初步掌握簡單的剪、刻、鏤空等剪紙藝術技法,培養學生對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根據這一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實踐活動具體目標是通過搜集剪紙藝術的相關資料,學習剪紙藝術作品的創作手法,掌握當地剪紙的藝術特色。學生在學習當地剪紙藝術的過程中,又逐步掌握其他地方剪紙的藝術特色,從而實現了解我國剪紙藝術特點和相關歷史的目的。
二、關注學情是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條件
根據目標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熟悉學生的學情,只有對學情十分了解的情況下才能有針對性地組織各類活動,因此,關注學情是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實踐活動開始前就要對學生學習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有些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強,有些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有些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強,有些學生的組織能力較強……根據這些不同情況,教師在設計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將不同的學生進行搭配,組成探究學習小組,并且進行合理分工,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適當促進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比如在開展剪紙實踐活動中,每個小組由4人組成,所有成員都負責搜集、整理剪紙的相關資料。每個小組由一名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制定并按照實施步驟組織本組成員開展實踐活動,其余成員作具體分工,進行剪紙藝術作品的學習,將剪紙藝術作品進行收集、整理,制作成一本實踐活動相冊,定期在組內進行交流、展示,并且說說自己對剪紙藝術的認識。這樣在每位學生參與的同時,既發揮了各自的特長,又達到調動每位組員積極性、自主學習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選擇合適的自主探究策略是探究學習的關鍵
任何學科學習策略的選擇至關重要,怎樣使得實踐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也使我們的學習活動有趣的開展,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激趣原則。“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要依賴于興趣。”組織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比如在了解民風民俗這一實踐活動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我國剪紙藝術的發展著手,在欣賞不同的剪紙藝術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剪紙藝術作品的魅力,而我縣又是剪紙之鄉,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藝術資源,確定了“有趣的剪紙藝術”這一實踐活動。活動主題就是通過學習當地的剪紙藝術,了解當地剪紙藝術的特征,掌握簡單的當地剪紙藝術方式,使學生在整個剪紙實踐活動中增強對剪紙藝術的了解,并且提升剪紙藝術欣賞能力和動手能力。
2.創設情境。在實踐活動中,一是根據探究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比如進行“了解民風民俗”這一實踐活動時,教師根據學生喜愛動物這一特點,創設出“動物樂園”這一情境,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動物的剪紙,并且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將自己收集的動物剪紙進行展示,同時結合搜集的動物剪紙說說剪紙藝術的特點。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搜集、整理、了解剪紙藝術特點的興趣,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二是結合學生需求創設情境。在開展的實踐活動中,根據實踐活動的內容設定一些故事情境,采用闖關環節激發學生完成階段性的探究實踐活動。如在開展傳統節日教育的實踐活動中,設置端午節、中秋節到來時的場景,讓學生說一說,演一演,對其總結。再根據學生了解的情況,進行補充,結合各類風俗的來歷、演變等內容讓學生進行猜想,最后在課下進行實踐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三是根據探究展示結果創設情境。在自主探究環節中,學生完成探究成果后,要進行成果展示,這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要展示的欲望,從而增加成就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
3.方法選擇。一是直接查找。根據實踐內容直接采用查、找、整理的方式獲得與主題有關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不斷進行學習,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二是直接體驗。對于需要動手體驗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階段完成,尤其是強調將操作程序進行記錄,這樣使學生能夠養成體驗、記錄的好習慣,保證實踐活動開展的有效性。三是間接了解。學習中,有些知識要通過尋訪來完成,比如關于當地的一些民俗民風和歷史故事,可以從一些老人或者專門的史料研究機構中獲得。這就要學生先確定了解對象和要提的問題,然后再通過采訪、參觀等形式進行了解。根據不同的實踐活動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最終都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目的。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只有明確導向,創設條件,抓住關鍵,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真正使學生動起來,并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參考文獻: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2]陳向明.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