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芳
“雨后的青山,像淚洗過的良心。”這是冰心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從初識冰心的筆名,便對這位女作家產生了莫名的好感,似乎如清泉溫潤的名字,如同她的文字,一直透出一股正面的能量,如《小桔燈》一樣,如我們教師堅守的崗位職責一般,給讀者也好,給學生也罷,一絲暖暖的微亮,一點指路的標識。
《小桔燈》創作于1957年。文章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記敘了十二年前即1945年春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去重慶郊外尋訪朋友時偶遇的一件往事。訪友不遇,“我”便留在鄉公所樓上等她。不久,來了一位八九歲的小姑娘,要用鄉公所的電話為生病的母親叫醫生。“我”熱心的幫助她打通了電話,并關切的詢問到小姑娘的家就住在山下那顆大黃果樹下。朋友久等未回,“我”從窗外看見山下濃霧迷蒙中小姑娘的家,便決定去探望小姑娘及她生病的母親,臨走時在樓下買了幾個大紅桔子帶上。到了小姑娘家,映入眼簾的是小姑娘家窘困的家境和重病在床的母親。小姑娘的父親出門不在家,后文交代是因為常替醫學院幾個有共產黨嫌疑的學生送信遭到當局的抓捕而下落不明。面對這一切,小姑娘沒有灰心,沒有畏懼,悉心的照顧著病重的母親,還懂事的安慰“我”,叫我不要擔心。臨別時,小姑娘用大紅桔皮為“我”麻利的制作了一盞靈巧的小桔燈,照亮“我”上山的路。這樣的從容鎮定和勇敢樂觀感染了“我”,更鼓舞了“我”,“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桔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全文僅1600多字,卻煥發出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語言樸素洗練,情感深摯含蓄,風格細膩溫婉,主旨蘊藉雋永,有著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文學藝術的使命在于創造出各式各樣美的形象來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冰心的散文《小桔燈》中的主人公小姑娘,是一個極為平凡、貧苦的農家少女,而她的所言所行卻無處不蘊含著內在的美——心靈美,情操美。作者通過精巧的、別開生面的藝術構思,十分真實而生動地刻劃了小姑娘這一美好、感人的藝術形象。 ?????首先,《小桔燈》之“美”,美在選材上能夠“以小見大”,“平中見奇”。作者善于從看似尋常的事物中發掘出不尋常的意義,從一滴水反映出太陽的光輝。冰心把山村小姑娘、不起眼的小桔燈、小姑娘照看生病的媽媽和做燈送客這些十分普通平凡的人、物、事,放在四十年代抗日戰爭的最后階段、在國民黨的陪都重慶、光明與黑暗正在作生死搏斗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上,從而開掘出“人民在受苦,也在反抗,在盼望,盼望著革命勝利的曙光”這一具有深刻思想意義的主題。《小桔燈》只有一千五百多字的短小篇幅,卻包容著如此深刻的寓意,真可謂是一篇玲瓏剔透、回味無窮的散文佳作。 ?????其二,《小桔燈》之美,美在立意的深刻新穎。作者選取小姑娘“打電話”、“照看媽媽”、“巧制小桔燈”等三件事,如果僅只表現小姑娘的“早熟、能干、心地善良、珍重感情”這樣一個主題,也是能夠成立的。然而作者并沒有停留于此,而是站在特定的時代的高度來挖掘這一平凡題材的深刻含義,揭示生活的真諦。因此,《小桔燈》的主題提煉得深刻而新穎。作者緊接著敘事之后的一段抒情文字,直抒胸臆,真切自然,是對前面敘事的歸結和深化,是全篇的點睛妙筆。
其三,《小桔燈》之美,美在其結構處理的明暗相濟。初讀《小桔燈》,似覺其結構平淡無奇,但仔細推敲,則會發現它的精妙之處。冰心善于精心地組織材料,把各種材料都放置在最適當、最能發揮其效用的地方。《小桔燈》結構的突出特點,即是明線與暗線的互相交替運用,這種結構處理使文章增加了立體感,而不同于那種一般化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的平面結構。“我”與小姑娘的交往,小姑娘的音容舉止是明線,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始終讓這一明線處于主導地位;小姑娘的爸爸王春林及一家人與醫學院的學生的關系,則是暗線,作者運用了側面描寫,直到文章收尾,方令讀者恍然省悟其中的奧秘。其暗線對明線起了陪襯和補充說明的作用。明暗相濟,缺一不可,共同為表現主題服務。這種立體的藝術結構使全文平添了美感,使讀者領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情趣。 ?????其四,《小桔燈》之美,美在對人物形象的白描式勾勒。小姑娘是作者傾全部感情、著力表現的中心人物。在全文五分之四的篇幅里,作者運用中國傳統的白描手法,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言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以寥寥數筆,便將一個早熟、鎮定、勇敢、樂觀、純真善良、富于內在美的中國農村貧苦少女的形象展示在讀者面前,宛若塑像一般,很有立體感。她那貧寒的外貌,令人同情;“我”和她攀談,進而感到她的懂事、可愛;“我”到她家探訪,她沉靜有禮地接待;她樂觀地“笑談”那寒酸的年夜飯,深思般地解釋爸爸的下落;熟練、敏捷地制作小桔燈;熱情地送客;特別是對光明未來的自信,……這一切,衣著、外貌、言談、舉止,都只有在“這一個”抗日戰爭年代的、飽經生活磨難的山村小姑娘的身上才能具備,再不能有第二個了。她是那樣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情,她的形象仿佛開放在荒野中的一朵散發著清香的野菊花,給人以美的享受。
其五,《小桔燈》之美,美在運用了相互襯托、交相輝映的表現手法。首先,小姑娘的言行是通過“我”的觀察表現出來的,而“我”的感受也伴隨著對小姑娘的描寫而逐步流露,“我”的感情也伴隨著對她的了解而不斷升華,由初遇的“同情”,到了解后的“可愛”,直到最后告別時的“敬佩”。“我”的感受有力地襯托了主人公形象的可愛,心靈的美好、高尚。
重讀冰心的《小桔燈》不僅讓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多的溫暖和明亮,也是值得其他同仁們再去重溫冰心作品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