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
一、課題來源(說明)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未來發展的直接責任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新時代,隨著人們的生活觀念的不斷發展,婚姻關系也是其中的一種,離婚率上升,單親家庭、重組家庭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問題,便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問題突出環節。家庭、學校、學生這個等腰三角形中,家庭和學校這個底邊越長,學生的發展受到的制約性因素就越多;家庭和學校這個底邊越短,學生發展的頂點就越高。針對家庭問題凸顯的今天,提出“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家校共育問題”,力主探索出一條適合復雜家庭關系的家校共育之路,讓學生能夠在家校關系穩定和諧的前提下,實現更加理想的發展和進步。
二、研究實施與管理
1.研究實施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采用行動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和情感教育法等。
(1)行動研究法即在具體的研究實踐中,以教育理論和教育心理學、教育現象學等知識理論為引導,在具體的行動實踐中,通過具體的觀察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互動形式、互動交流的內容、互動交流的方法、有效溝通的次數、有效溝通的方法等現象,展開對問題的具體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通過不斷地溝通、對比、交流、綜合、概括等方法,對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教育問題呈現,提出相對比較整體性的解釋和理解。人物的心理是通過其具體的表情、動作等來體現的,利用行動研究法,去展開對觀察對象的細致、具體、系統的研究,并通過對研究過程中的問題呈現、問題解決、問題延伸等的不斷思考和改進等實踐的開展,來進一步深入地思考解決特殊家庭中孩子教育問題的出現的頻率和方面。為家校共育,提出一條家庭和諧,學校關注,互通有無,促進發展的家校共育之路。
(2)個案研究法。以典型案例為范例,通過學校與家庭、學校與學生、學生與家庭等之間的合作溝通與交流等方法的有效實施,從中探索出一條適合家校共育的一般的,規律性的教育發展之路,探索出科學的家校共育的新模式。
(3)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是現代學校和家庭普遍缺失的教育內容,但是又是學生最需要的一項教育。利用豐富的教學活動開展,讓學生在具體而生動的活動實踐中,形成對父母、繼父母等之間的親子關系的科學認識,能夠以正確、積極的心態和家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學會換位思考,從情感角度去理解和關心父母的婚姻和家庭問題,從根源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是實現家校共育,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方面。
2.研究管理
(1)創設行動研究小組,通過科學地制定研究計劃方案,將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對話和交流的進度、方案等進行系統的開展,并對每一個階段的工作作出系統的概括和總結。
(2)創辦情感教育室,針對學生的情感問題,建立專門的、專業性強的教育部門。通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系統地統計和調查,對學生的問題展開科學的引導。并在具體的引導過程中,科學地實施情感教育,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建一個有效的調節和控制的引導機構。
三、研究計劃完成情況
2017年1月-4月,準備課題相關的材料,并參與課題研究培訓。
2017年5月-2017年9月,對我校初中新生進行摸底調查,建立檔案,摸清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類型系列,并制作完成相關統計表。
2017年10月-2018年2月,尋找特殊案例進行個案分析,分析歸納總結,并初步設計家校共育的可行性方案。開設情感教室,每班每周設置一節情感教育課程。
2018年11月——2019年5月,追蹤調查多個特殊案例的典型例子,并在具體的案例中,探索出一條適合家校共育的科學的新模式。
2019年6月——2020年3月,理論嘗試和實施階段,發現新模式中的問題,通過不斷調整方案,制定出一條科學的,適合家校共育的合理之路。
四、研究成果(階段成果,最終結果)
1.單親家庭與重組家庭的家校共育研究問題調查報告。
2.單親家庭與重組家庭的家校共育演技的調查報告、學習心得,與家長交流的談話記錄,檔案管理文集等。
3.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情感交流平臺和單親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家校共育研究平臺。
4.形成特殊家庭家校共育的實施方案。
5.形成家校共育的典型案例問題及策略。
6.形成相關的論文材料以及策略等。
五、研究體會
1.重視教育合力的作用
教育本身不是單打獨斗,需要與受教育者相關的各方面的支持者的協調和溝通合作,才能夠使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和實施。家庭、學校在學生問題方面如果能夠做到積極配合,及時發現問題,共同研究出針對孩子的心理問題等的有效的共育方案,對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展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重視現代化的交流平臺的作用
在現代化的教育實踐中,現代化的交流平臺的建立,有助于學校、家庭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工作的積極開展。家校能夠在現代化的教育平臺上,積極地分享和交流孩子們的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并通過相互間的經驗分享與討論,研究出適合孩子學習和發展的心理溝通策略,研究出適合家校溝通的新方案,對于家校合作的有效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重視學生的心理矯正問題
建立情感教室的目的就是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用情感教育引導學生去科學地認識父母、繼父母等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情感的引導,培養孩子們在不同環境中的抗挫能力、承受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等,讓學生在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矯正的過程中,實現積極健康的發展。這是家校共育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