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玲
一、案例簡介
本案例是相同學生對象,在上次C和D之間發生的事情之后又發生的事件。C和D上次的宿舍問題順利解決好后,結果沒想到的是,C和D之間發生了更嚴重的事件。起因是C在寢室拍了她的照片(從浴室出來裹著浴巾),還讓別的女生看,這直接導致C情緒大爆發。首先我迅速把寢室的人召集起來詢問原因。詢問后了解到D是感覺生活習慣不一樣,她很好奇,這明顯是D的問題。甚至如果事態嚴重的話還涉及到犯法。我把這個事情的嚴重性跟D講清楚,確實是她的問題,應該向C道歉。但道歉是一方面的問題,因為C認為她的照片被人已經看了,非常沒有安全感,而且語氣非常堅定,她不能跟D住在一個寢室。在這種情況下,我站在學生C的角度多考慮了一下,以打消她擔憂的心情。所以當著兩人的面,我詢問并檢查了D的手機,看照片是否全部刪除,接著詢問還有沒有別人看到。最后讓D當著C的面保證沒有發其他的群,只有一個女生看到,其他若發現有,D愿意接受學校各種處分。
期間D還是挺配和的。我跟輔導員那邊進行了聯系,他臨時有事,我電話反映了具體情況后,提前把兩個女生分開并調寢。另外在這之前讓D向C道歉,但C的情緒一直不穩定,認為她的態度不真誠。此時我認為她的心理需要調節,打算下午輔導員回來后讓其幫忙疏通。中午大概我在他們宿舍處理溝通了一個半小時,臨走前我特意問C這樣的處理結果她接受嗎?她說接受,隨后我就下午讓D從醫院回來(睡眠問題,我陪她抽血檢查)直接搬宿舍。在這之前,我前去跟別的寢室溝通好。考慮到D的情況和雙方的名聲,我給相關的寢室理由是D因為生活作息不太一樣,暫時性過度一個月,下個學期他們就會重新搬寢室。但在事情一件件順利解決好后,下午輔導員還沒有進行心理輔導,C直接在我們班級群里直接@D,直接問她是不是沒有道歉的誠意?我第一時間看到后,覺得事情不妙。先讓班助去公寓找兩人,然后我迅速聯系輔導員對兩人在進行心理溝通。并制止C和D在群里互動。心理調節疏通期間,C情緒更激動了,D在不停的說道歉,C給出的理由就是說她不真誠,D的情緒也波動很大。她認為無論自己怎么道歉,C都是不會接受的。輔導員單獨把他倆分開進行一一談話,而后兩人情緒慢慢穩定。最后D當著我跟輔導員的面向C道歉,我們是見證人,但是告訴她們道歉也要有個度,最終C接受D的道歉。隨后,兩人都去上課了。
晚自習時,我在辦公室,C突然給我發了截圖,是D跟我們班幾個女生在朋友圈里的言論。我當時問她是不是也發了相關的言論,此時我已經在聯系D了。還沒等我問清楚,C就把我微信拉黑了。等我趕到的時候,班委把她們倆已經分開,C在外面哭,D跟相關同學在另外一間教室。這個時候,我按耐住自己的情緒,問具體原因,了解到C同學談話回來之后,連發幾條朋友圈,其中言論中一直強調“沒媽的孩子”等字眼。還說D其他朋友去宿舍幫她搬寢室時給她臉色看。D是父母離異,跟D之前一個學校的同學有幾個是單親,覺得忍受不了,接著就發生后續的事。
此時,我認為事情超出我的可控范圍。我和班委把場面控制后,我立即跟學院書記和學工辦老師聯系,讓其介入處理。可能我扮演的角色,雙方都想在我這里占“上風”,找存在感。自己就算保持中立場,一方也有可能認為我偏袒另一方。他們到現場后,處理起來就比較有效率。首先雙方各自談話溝通,期間兩人都在傾訴發泄,但都還是聽的進去的。再者,當書記和相關老師都到后,學生還是認為比較官方的。經過兩個小時左右的處理,雙方都認識到錯誤。而且學工辦老師強調,相關學生后續不允許再發相關的攻擊性的言論,一經發現,嚴肅處理。除了對C和D進行教育外,對相關參與言論攻擊的學生也進行了教育。同時對C的室友強調,這件事情要保持中立,不能跟風。
事情到這里總算得到解決,一切恢復平靜。C和D主動找我道歉。事后,我又安排班委和班助隨時留意她們倆人的動態,有情況立即匯報。
二、案例分析
1.不愿意敞開心扉,嫉妒心越來越強。學生D喜歡把事情積壓在心里,不愿意傾訴,對于別人不會贊揚,嫉妒心有點強烈。
2.做事情不考慮后果,以情緒為主導。學生C和學生D做事情都考慮后果,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往往事情覺得不可控了,學生C和D都是以哭來解決。
3.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都很小,缺乏包容的心態,不會反省自身的問題。兩個人的矛盾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問題,但大多數情況下,學生C會抓住一件事情不放,一定要把事情鬧大。
三、處理過程
1.在場面不可控時,借助書記和學工辦的力量,讓其官方出面解決。讓學生覺得備受重視,同時也不會讓雙方覺得我偏袒對方。
2.繼續讓輔導員為兩人進行心理溝通,調整情緒,同時給兩人調宿舍。
3.D身體弱,所以對D給予更多的溫暖,親自去醫院問醫生她的情況。并告訴她誰都會犯錯,重要的是我們要成長。對C同學,我也接受了她的道歉,并告知事情已經翻篇。
4.告知寢室內及相關的人,讓其保持中立態度,不要跟風。寢室長隨時反饋情況。
四、工作效果
通過書記和老師和輔導員的協助以及跟學生溝通,最終事情得到完美解決。兩人都認識到各自的錯誤,并開始學著控制情緒,學著包容他人。兩人事后也向我道歉,我作為班主任選擇無限的包容和理解。
五、工作反思
1.待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可以任性,可以有情緒,但作為老師要做好控場。C和D接連發生的幾件事情,過程雖然波折,但我始終耐心傾聽并分析各自的問題。
2.當事情超出班主任可控范圍內,要善于找相關負責老師協助。這種情況下可以避免自己班學生認為我偏袒對方,而且兩方更能認識到自己錯誤所在。
3.學生處于花兒一樣的年齡,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溫暖和包容。這次也不例外,學生C跟我道歉的時候,我其實早就原諒了她,因為我知道自己是一名老師,更是她們的班主任。
4.處理班級學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穩定自己的情緒。這點自己還不能完全做到。心情不能很快調節好。會反復去想學生灑在我身上的情緒,后續我會向其他班主任請教,積累更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