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麗芳
摘 要:節奏訓練在音樂教學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了,為了確保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教師應該注重節奏訓練的開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真正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確保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節奏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巧妙融入游戲活動,引入經典古詩詞,充分利用打擊樂器,或者結合生活現象和朗誦,這都有助于提高節奏訓練的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音樂;節奏訓練;重要性;方法
引言
音樂對社會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欣賞音樂是絕大多數人當前需要具備的技能,在海量信息背景下具備一定音樂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音樂素養呢?答案當然是教育。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一直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其中節奏對于音樂教育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學生樂感的培養,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采用科學合理的節奏訓練方法,幫助學生扎實的掌握音樂節奏,促進音樂審美水平的提高。
1 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節奏是音樂的框架,是音樂的脈搏和心跳,亦是音樂作品中無聲存在的必要有機組成。在音樂教育中,節奏學習是第一步。倘若學生沒有節奏感,那么他的音樂學習勢必困難重重,也難以具備一定樂感,音樂學習對他來說可能是“對牛彈琴”,音樂素質和音樂綜合能力也無從談起。小學生處于音樂學習關鍵階段,課堂上進行一定節奏訓練非常重要。首先,節奏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小學是音樂學習的關鍵基礎階段,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進行必要節奏訓練對學生奠定音樂學習基礎非常重要;其次,課堂節奏訓練能有效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音樂是一門具有旋律感的藝術,小學生在接觸音樂時能在短時間內隨著音樂的律動感動起來,并包含一定感情,這是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展現形式[1];最后,節奏能凈化學生焦躁的情緒。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便在家中給孩子玩平板、手機等,來到學校由于沒有電子產品玩而出現焦躁情緒。節奏能夠有效帶動孩子情緒,加上老師正確引導,可達到凈化孩子內心焦躁等不良情緒。
2 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的方法
2.1巧妙融入游戲活動
由于小學生的音樂基礎不扎實,所以在音樂課堂進行節奏訓練時,一定要由淺入深的進行訓練。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入手,明白在他們這個年齡段的需求以及能力,才可以把一些過于抽象化的知識傳遞給學生,便于他們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2]。小學生都具備愛玩的天性,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利用一些小游戲來加強音樂的節奏訓練,在節奏訓練中融入游戲元素,比如利用一些拍手或者跺腳這些小動作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律動。相信利用這種訓練方式,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投入。
2.2引入經典古詩詞
小學生對于節奏的掌握可能不清晰,可是教師可以想辦法利用一些古詩詞來幫助他們找尋節奏,現在許多古詩詞都被改編成歌曲來傳唱,教師也可以把一些相對押韻的古詩詞改成歌曲,然后教學生唱出來,也許這樣,他們會更容易把握其中的節奏感,小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感受到詩詞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還可以從中了解音調及音律等知識,對于音樂又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3]。其實在整個節奏訓練的過程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節奏的理解和把握進行節奏劃分,然后教師再把正確的節奏劃分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對此做一個比較,這樣一來,他們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也知道自身對音樂知識的了解有哪些不足之處。
2.3充分利用打擊樂器
小學音樂的課程里,有介紹一些相對簡單的樂器知識,樂器對于歌曲的傳唱有一定的助力作用,可以更加彰顯出其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所以教師在教授一些曲目時,可以適當的利用一些樂器,比如鋼琴或者古箏,讓學生可以根據歌詞情境來對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解讀,以培養他們獨立鑒賞的能力,借著教案再把創作背景進行一個詳細的講解,這樣才能把樂器的輔助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這對于節奏的訓練會更加有利。教師在演奏的過程里,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與學生產生共鳴,通過自己把一些節奏細化,進而給學生一些提示,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打拍子,以便培養自身的樂感。
2.4結合生活現象和朗誦
根據心理學研究顯示,學生參與家鄉教學活動主要受到認知和情感兩方面的心理因素,只有將這兩方面良好的結合,這樣的教學才能充滿著愉快和諧的氣氛,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小學音樂教師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知識和興趣,運用更為直觀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這樣更有助于引導學生掌握節奏。節奏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現象去誘導和啟發學生,化抽象為具體,這樣學生會更加積極的參與學習,在課堂上“動”起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符時值[4]。例如在《洗手絹》歌曲的教學中,洗手絹這樣的勞動行為就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也可以進行模仿,學生們可以說出洗手絹的動作,在音樂中找到節奏,這樣的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就會讓學生內心對節奏感有個更加深刻的體驗。另外,還可以通過兒歌朗誦掌握節奏,比如對于《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就可以讓學生們進行歌詞的朗誦,體會其中深厚的愛國情感,并且在反復朗誦的過程中有助于找到節奏感。
結語
音樂是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不同社會發展階段音樂大有不同,因此音樂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小學是音樂學習和音樂素養的關鍵階段,節奏是音樂的必要組成,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節奏訓練的開展,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提高音樂藝術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昭蓉.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126-127.
[2]厲瑩.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重要性及方法[J].黃河之聲,2018(16):89.
[3]林菲凡.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應用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253.
[4]劉莉.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探討[J].北方音樂,2018,38(1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