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本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讀者受眾的文學表現形式,利用繪本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對低齡段兒童的學科教學已經成為了當下的教育趨勢。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對兒童的歷史啟蒙教育更是有其必要。利用繪本的地方歷史啟蒙教學符合兒童群體的認知能力發展水平,不失為歷史教育的一種拓展方向。
關鍵詞:歷史教育;繪本;地方歷史;鄉土教育
繪本又被稱作“圖畫書”(picturebooks),是一種以幼兒為主要接受對象的文藝讀物,具有較高的文學性與趣味性。因其形式精美、畫面形象直觀、故事生動有趣等特點,自19世紀誕生以來深受世界兒童的喜愛。當代,數字創作和印刷業的技術發展、信息傳播的便利都使得繪本的創作和發行成本更低,形式上也更加創新,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繪本的創作和閱讀熱潮,繪本日益成為低齡兒童重要的閱讀材料之一。
一、繪本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
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利用易于被接受的繪本形式對兒童進行教育的方式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繪本的創作者們積極創作具有知識性或道德教育作用的兒童繪本,同時,各地的幼兒園及小學低段都開始普遍開設繪本課程,或將繪本引入課堂作為傳統課程的輔助工具。
一方面,兒童繪本是幼兒讀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品德塑造和藝術素養的培育有著重要作用。任曉彩的《兒童繪本在幼兒啟蒙教育中的應用研究》1、嚴戈的《兒童繪本閱讀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2等文章都對兒童繪本在這一方面的教育應用進行了分析。在家庭教育中,繪本也成為親子閱讀的重要材料。同時筆者通過對上海市各區縣3-13歲兒童家長有關兒童閱讀繪本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93.55%的兒童平時會閱讀繪本,并有大約75%的兒童表示喜歡閱讀繪本。可見,當下在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的家庭教育中,繪本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兒童繪本對于豐富小學課程資源有著極大的意義。姚穎在《小學繪本課程教學的回顧與展望》3中提到,繪本教學目前正成為我國小學教育教學新的生長點,從閱讀繪本、研究繪本到教學繪本、創作繪本,我國大陸地區繪本教學經歷了繪本閱讀推廣、繪本學術研究、繪本教學運用和繪本原創出版等幾個重要階段。此外,還有諸多研究關注兒童繪本在語文、英語、藝術等具體小學課程中的應用,如戴美娜的《基于繪本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外閱讀指導》4、王陽的《小學低段應用繪本資源促進語文教學的研究》5、王佳娣的《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6、黃逸君的《兒童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7等。
通過上述梳理不難發現,繪本在兒童教育中已經有著相當廣泛且有意義的應用。將繪本與不同學科相結合的實際應用已經成為面向低齡段兒童的學科教學的一種趨勢。
二、兒童歷史啟蒙教育的現狀
對小學及更低年齡段兒童的歷史教學具有啟蒙的重要作用。讓兒童從小開始了解世界在各個發展階段的歷史情況,能夠更有效地為兒童認知人類社會、快速適應全球化、多元化的未來世界大環境打下基礎。
我國在1986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之后,頒布了1988年教學大綱。在這份大綱中,過去的小學歷史科與小學社會科合并為“小學社會”,小學從此不再單獨開設歷史課程,這是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而作出的調整。此后,我國歷史學科教學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發生了轉變,對低齡段兒童的歷史教育也由學校為主導轉向家庭為主導。
家庭教育中對兒童的歷史啟蒙教育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包括但不限于由家長為兒童講述歷史故事、陪讀歷史類書籍、或是通過帶領兒童到歷史古跡游玩的方式,讓兒童能夠從多方面對某一時代的歷史有相對立體的認知。但受到家長的知識水平、家庭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以家庭為主導的歷史啟蒙教育往往容易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
除此之外,由于二者的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教學內容相互包含,在國學經典的啟蒙教育中滲透歷史知識的做法也十分常見。
但由于兒童群體受到其年齡特點的限制,對一味敘述知識的歷史教材或專著書籍很難產生學習興趣,8因此在對低齡兒童進行歷史啟蒙教學時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及智力發育情況,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促進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繪本與地方歷史啟蒙教育
作為兒童喜聞樂見的藝術載體,繪本能夠成為歷史教學的有力輔助工具,在對兒童的歷史啟蒙教育中起到作用。
但年齡較低的兒童對世界的認識并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成長過程中的認識能力發育階段所決定的。筆者通過在上海市某街道主辦的周末課堂及暑期愛心學校擔任教學志愿者的經歷發現,低齡段的兒童僅能夠對自己慣常生活的一定區域(如以本市為最大范圍)有所認知,而對從未去過的地方概念模糊。在教學中如果頻繁提及這些“未知”概念,容易使兒童產生記憶混亂,最終的教學成效不佳。
為使對于兒童的歷史啟蒙教育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應盡量從身邊事入手,本土的地方歷史資源由此成為了理想的選題。由此,產生了在面向兒童的地方歷史啟蒙教育中應用繪本作為教材的研究。
四、在兒童地方歷史啟蒙教學中應用繪本的策略
(一)繪本的選擇
1.符合兒童的理解能力
作為啟蒙教育的教學首先應該考慮選擇符合兒童理解能力的繪本作為課程的閱讀材料。首先應注重故事的本土性,選擇以本地具有特色的標志性建筑物或典型人物等為題材的兒童繪本;并應避免過多的干擾因素,盡量選擇以單一的目標主題作為故事主體的繪本。例如“故事中國”圖畫書系列中的《敦煌莫高窟》、《兵馬俑》、《少林寺》等幾本,每本繪本都僅圍繞標題中出現的地方特色景點,以展示景點風貌的圖畫和簡單的故事情節相結合作為主要內容,適合作為地方歷史啟蒙教育的基礎閱讀材料,由教師在繪本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歷史知識的拓展講解。
其次應注意兒童的年齡與認知能力的發展階段,避免在繪本中出現過多的陌生概念,造成兒童的閱讀困難;但同樣也應該重視繪本的知識性,讓兒童能夠在閱讀中進行有效學習。例如,同樣是對故宮的歷史進行介紹的兩本繪本,《帶你看故宮》以一對父女的視角展示了一條游覽故宮的路線,對故宮的一些主要宮殿的基本功能進行了介紹,語言生動有趣、較為淺顯,適合作為年齡較小的兒童的閱讀材料;而《呀!故宮》則更注重細節,對故宮的大小建筑及裝飾的功能和由來進行了百科式的講解,并詳細介紹了故宮中的各類人物,知識點更豐富、成段的解說文字也更多,更適合具有一定閱讀能力和中國古代史知識基礎的兒童進行自主閱讀,并輔以教師的引導和知識拓展。
2.積極正面的價值導向
相較于其它類型的傳統文化故事,歷史故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其中包含的知識應該是力求真實的。具有一定虛構想象成分或是再創作元素的繪本同樣可以作為對兒童進行歷史啟蒙的閱讀材料,但教師在講解知識點、進行“教育”時應該傳授的是正確、專業的真實歷史。戰爭、政權更替等情節是歷史故事中無法避免的主題,也有許多面向兒童的文藝作品選擇了這些題材,并為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而對其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
因此在選擇作為地方歷史啟蒙教育材料的繪本時更應格外注意繪本對于歷史的呈現方式。為了更全面地建構兒童對于世界的正確認知,不能一味地規避相關的題材,但同時也應避免對暴力場面或其它過于“成人化”場景的直接描繪。在閱讀和教學中都應該注意對兒童積極正確的價值引導,如對于戰爭史的內容,不應該單純地藝術化、理想化戰爭對于戰勝國的作用或是夸張英雄主義,而應該讓受教育的兒童充分了解戰爭的殘酷,以認識和平的價值,但更要從中尋找人道主義的閃光點,啟蒙兒童從多方面、多角度認知事物的能力。如連環畫繪本《南京1937》用傳統木刻版畫為表現形式,從一位南京大屠殺親歷者的視角記錄了這場真實的悲劇,但其主旨在于“我們不是反日,是反戰”“從一個人證的角度,記錄這段歷史,并讓世界引以為戒”。
3.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
由于兒童的認知能力、注意力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對理論性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強,因此歷史啟蒙教學中的教學目的應適當降低標準,并不強制要求學生掌握歷史概念,而僅對基本史實有所了解和記憶即可。啟蒙階段歷史教育的目標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和家國情懷,并且在此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產生興趣,從而為中學階段及之后的歷史和其他人文學科的打下基礎。因此,故事性和趣味性也應納入作為教材的繪本的選擇考量。在不偏離基本史實的前提下,可以允許繪本的故事情節對歷史事件存在一定的文學性、藝術性加工。如以出典史籍的成語故事為題材的繪本,可以看作是傳統語文課文篇目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應用于歷史啟蒙教學中。
(二)教學的多元化設計
1.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效,在應用兒童繪本進行教學時教師不應拘泥于單一的教學方式,而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利用兒童繪本《青龍鎮》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利用講授法和問答法結合的方式啟發學生,進行引入:“故事的主人公小男孩藍洵住在青龍鎮,這里是一個靠海的港口城市。青龍鎮的人怎樣與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他們有哪些交通工具?青龍鎮的街道和生活是什么樣的?與我們現在的是不是有一些不同之處?”并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以講讀法向學生呈現一些補充的閱讀材料,比如《夢梁錄》中對市井生活的描寫;或利用多媒體教具進行演示法教學,展示如《清明上河圖》的局部圖片、一些文物實物的照片,或是相關題材的動畫短片等。
2.教學成果的多元呈現
對低齡段兒童的地方歷史啟蒙教育基本屬于學校內外的課外拓展或素質教育內容,不受到各類考核要求的限制,因此其教學成效也可以有多元化的呈現形式。如將兒童繪本的主要故事情節改編成為短劇形式,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歷史課堂劇”,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史實梗概的記憶,又能夠讓學生在扮演中體會不同人物的立場和情感,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滿足了學生的興趣要求。也可以對兒童繪本中的部分情節(如主體故事的前情或后續)進行擴充,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讓學生利用拓展資料,發揮想象進行擴寫或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從多個方面、全局視角看待事件的能力,最后輔以對真實史實的客觀講述,對學生的創作進行適當點評。
五、結語
在對鄉土意識、家國情懷等價值認同的越發重視,與低齡段兒童普遍缺少系統正式的歷史啟蒙教育的當下,找到真正適合兒童的學習材料和學習形式,增進兒童對地方歷史的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圖文并茂、表現生動的繪本符合了兒童的學習心理,選取合適的繪本應用于地方歷史啟蒙教育,在提高兒童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的同時引導培養他們的鄉土認同和文化素養,不失為歷史教育的一種拓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戴美娜:《基于繪本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外閱讀指導》,《基礎教育論壇》,2019年14期,第18-20頁。
[2]黃逸君:《兒童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讀與寫》,2019年第7期,第215頁。
[3]馬燕:《提高小學歷史教學質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第68-69頁。
[4]任曉彩,龔鑫:《兒童繪本在幼兒啟蒙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藝術科技》,2019年02期,第278頁。
[5]王佳娣:《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第7-9頁。
[6]王陽:《小學低段應用繪本資源促進語文教學的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7]嚴戈:《兒童繪本閱讀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美與時代》,2017年12期,第124-125頁。
[8]姚穎:《小學繪本課程教學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05期,第69-73頁。
作者簡介:
馬雨佳(1999.06—),女,漢族,,甘肅省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