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紅
摘 要:語文作為我國教育教學中的基礎學科,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而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可以讓小學語文教學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且還能夠讓小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下,不斷培養自己科學合理的價值觀。進而形成對傳統文化的追求以及樹立愛國主義情懷。此次通過對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與我國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應解決對策。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分析;研究
前言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文化傳統,而這些傳統文化也是我國偉大先民在實際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更是民族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將傳統文化真正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增加小學語文教學自身的趣味性。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安國主義核心素養的目的。
1.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意義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由于小學生自身處于一個身體和心理都沒有發育成熟的階段,這一階段受到的教育會影響到小學生的后續發展,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事物的能力非常強,因此在這一階段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讓小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自身的魅力,可以幫助小學生正確的樹立和傳播傳統文化意識,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滲透傳統文化,也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2.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現狀分析
2.1小學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從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來看,還有一部分小學教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都不全面,而且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講解也沒有達到滲透標準。再加上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等因素影響,使得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始終達不到要求,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傳播。
2.2教學方式達不到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觀念在每個教師的心中都非常深,因此即便我國在一直推進素質教育改革,但是直到現在,仍舊有一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達不到預訂要求,而在講到與傳統文化相關內容時,教師依舊會按照教材的內容來進行講解,對傳統文化知識也很難做到拓展,最終的結果就是,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淺薄,很難提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3.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對策
3.1深度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知識
隨著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性的提高,人們也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小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上,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占比也在逐年增加。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的內容一般都具有比較明顯的民族特色,這也符合小學生這一年齡段認知的規律,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能夠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一定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多了解課文中傳統文化的背景以及相關的拓展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學中,將傳統文化的真正魅力展示出來,讓小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文學性、藝術性,從而更好的接受傳統文化。
3.2進一步拓展課外教學資源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有多種方式,并不是一直局限于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課外資源,將課堂進行延伸,從而取得多方位滲透的效果。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一些傳統文化知識方面的作業,然后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書籍,這樣學生也能夠主動的去了解傳統文化,在對傳統文化認知上也能夠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方向。除此之外,一些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在教師內部設置傳統文化讀書角。在讀書角上放置一些小學生閱讀能力范圍的傳統文化書籍,這樣也能夠讓小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久而久之,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也就更加的有興趣。最后不需要教師的引導,也會自覺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這對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水平來說意義重大。
3.3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
傳統文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說生活化教學也適用于傳統文化,而開展生活化教學,一般都是通過利用實際生活中發現的素材,將這些素材引入到教育教學中。并利用當前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來創設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背景,然后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再將學生引入到傳統文化氛圍中。最后將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進行對比,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與傳統文化距離的作用。
3.4基于寫作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布置寫作任務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融入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以“謙虛”“寬容”“感恩”“勤奮”“孝”“儉”“禮”等為主題讓學生進行寫作。以“孝”為例,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有關于孝道的故事,如“伯俞憐母”“臥冰求鯉”“孝子李忠”“單衣順母”等故事,帶領學生對這些故事進行分析,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讀后感。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能滲透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清明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讓學生將這次的實踐活動體驗寫成一篇作文。在春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賽龍舟、屈原詩詞朗誦、包粽子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結束后寫一篇文章。這樣既能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節日中的傳統文化,又能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寫作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大幅度提升。
4.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要求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先提升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積極宣傳傳統文化,并在熱愛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展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引導學生自覺愛上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陳雨歌.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教師,2019(01):59-60.
[2]高玲玲.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8(32):109.
[3]蔣改紅.淺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新通信,2018,20(04):206.
[4]張華.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7(1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