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琴
摘 要:由于家長的不合理觀念導致積攢了大量的負性情緒,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學習和生活。我通過傾聽、理解、接納和支持,矯正了家長都不合理觀念,疏導其情緒,最終讓其一家過上平靜、幸福的日子。
關鍵詞:不合理觀念;情緒管理;傾聽;理解;接納;支持
輔導緣起:
剛剛接手這三(2)班一個星期,我發現元同學一天到晚總是皺著眉、沉著臉,一副煩躁易激惹的狀態,遂決定和他的家長好好聊聊。
電話打過去,是元同學媽媽接的,剛剛反映了孩子的情況,那頭的媽媽就哭起來了,對我表示十分的感謝,并約定兩天后的下午在心語小屋見。
兩天后的下午,元媽媽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把自己的閨蜜帶來一起參加此次約談,理由是有個人好壯膽,不至于太緊張,同時這個閨蜜也可以證實自己所言絕非杜撰。
自述基本情況:
以下是元媽媽透露的其個人信息:
一、元媽媽視自己童年、青少年為不堪回首的傷害。
因為兄弟姐妹眾多,有一個感覺被家庭嚴重忽視的充滿缺憾的童年:因家境貧寒,上完初中就不得不結束優秀的學業,因為沒有文憑,吃了許許多多無法想象的苦,有許多刻骨傷害……
這個飽經風霜、敏感脆弱卻又自強自立的小個子女人,在敘述的過程中幾度情緒激動至哽咽難言,淚流不斷,聲音一直很輕,語速適中,但表述不夠清晰,略欠條理。這時就由旁邊的閨蜜代為陳述。
二、為兒子的學習、生活焦慮,為其余家長的不作為而憤怒。
現在常常極端擔心兒子像自己一樣得不到好教育、被欺負。
在過去的一年的時間里,認為兒子發生過幾次嚴重的被欺凌現象,可當時的班主任老師卻總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間接地包庇晟同學,使之更加肆無忌憚!讓兒子陷入了被欺凌的悲慘境地。
三、兒子不懂事、不爭氣,丈夫不能夠在身邊支持自己。
另一方面,元媽媽又常常覺得兒子不夠懂事,很多事情都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導致自己的情緒很不穩定,因而總是挑剔兒子,對其厲聲呵斥,幾乎沒有正面評價和鼓勵。
愛人因為工作崗位變動,已經有一年多不在身邊,孩子總是沒有安定感,見到別的同學、朋友有爸爸非常羨慕,也曾經流露出強烈的不安全感,在家里也總是坐不住。
分析與診斷:
這個母親內向不懂表達,由于早年的經歷,對于周圍人和事特別敏感,和初識的人就能掏心掏肺,因孩子之間發生的小事,雙方沒有達到一致,和朋友間發生沖突,就此對朋友嚴重失望,甚至怨恨,覺得自己被辜負、被背叛,陷入失衡的受害者心態。之后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印證自己看錯人、錯交友的不合理觀念,因此很難站在對方的角度客觀看待問題。
因為有很嚴重的投射,一方面為兒子的“不公”處境非常擔憂,感同身受、痛苦萬分,一方面又常常對兒子又諸多不滿,因此對待兒子的態度很粗暴,之后又感悔恨。如此日復一日,沒個盡頭,內心充滿矛盾與沖突,陷入不良循環,家庭氛圍很差,最終導致兒子的情緒也出了問題。
輔導建議:
一、看清自己的不合理觀念。(與不合理觀念對質)
元媽媽非常渴望好友能按照自己的觀念來管教孩子,可現實與理想總是差之甚遠,于是產生了許多負性情緒,危及自家孩子。
當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周圍環境的時候,就設法讓自己去適應,免得對自己造成傷害:別人要怎么教小孩,我們管不著,說實話如果對方兒子晟同學這種攻擊現象屬實,而其母親置之不理,最終受害最深的絕對不會是元同學,而是晟同學他自己。所以,自己如果沒有辦法讓對方好好教育孩子,就別讓別人的事情影響自己。別人家的孩子學不好,于己何干?我只要想辦法教好自己的孩子即可,不操那沒用的心。
二、相信孩子,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不過度投射)
別總把孩子當成是自己,孩子要比自己想象的堅強。不至于因為和同學鬧矛盾起沖突而受到心理傷害。事實多次證明,孩子和晟同學鬧過矛盾后,一轉身就忘了,又和晟同學說說笑笑打打鬧鬧的了。
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感。(給孩子足夠的支持)
創設他最需要的安定環境,克服兩地分居,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有來自父親的力量。
四、盡量讓自己的情緒處于平穩狀態,媽媽情緒狀態平和,才能給孩子帶來愛和幸福。(先管理自己,再管理孩子)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言行思,學會保護自己,別拿別人的言行懲罰自己,讓自己痛苦。否則,孩子會因為母親的不安,而焦躁不安沒有安全感,更談不上快樂了。
五、家庭和孩子出一些小危機是很正常的,允許自己和孩子出一些狀況。(放棄絕對化思維)
抓住這些小危機,學著去解決,小危機就會變成自己和孩子成長的小契機。
六、有需要的時候,隨時跟我聯系。(提供支持)
好學的元媽媽悟性極高,負性情緒當場就緩解不少,把這些建議一一記錄下來后,滿心歡喜地懷揣著希望跟我告別。
定期輔導跟進:
一、母子的狀況時有反復,輔導員給予傾聽、接納、理解和支持。
二、不怕萬難,解決實際問題。
1、進一步了解情況,教育孩子,疏導孩子的情緒。
因為元同學容易和周圍同學起沖突鬧矛盾,每了解到情況,都一一和老師們配合一起解決,并定期把元同學領到沙盤室做沙盤,以緩解情緒。
2、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事情捅到了德育處。
當我解決了好幾次元同學和同學的沖突之后,我以為事情該結束了,元同學的情緒也漸趨穩定,上課也逐漸有了輕松的面容。可不成想,離最后一次處理元同學的背帶被晟同學扯斷的沖突事情完了的第八天,我就見到了元媽媽當天凌晨零點的留言:
元媽媽:老師,您一定睡了吧!可我此刻卻淚流滿面!您還能抽出時間嗎?我多么想和您說說,得到疏導……
我覺得您能懂我的內心……
德育處主任找我們……
談話過程中才明白是因為我誤把圖片貼到班級群里,班主任認為我是泄憤……
……
元媽媽:謝謝麗琴老師!不用解釋了,很多事情越解釋越弄不清楚!算了!
經歷過這些事情,我心里也在成長!
我:相信你能行!加油!
當然,第二天我又去找了班主任老師和德育處主任,游說她們要相信元媽媽。只能相信,要不事情就沒個了了,并且對他們雙方對我們老師、孩子都沒有任何的好處。
讓信任重新連接彼此之間的美好,而不要輕易互相猜疑。
輔導總結:
元媽媽因為自身安全感的欠缺、自卑,童年經歷帶來的傷害投射在兒子身上,對周圍人事極度敏感,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關愛,當滿足了她的這些內心深處她自己并不自知的這些情結之后,她的狀況就好轉了,因此帶動了她兒子的狀態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