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2016年8月,我成為了一名幼兒教師。雖然我所學的專業有點偏差,但是萬變不離其中,教育者始終在教育的起跑線里領略。我曾經讀過一本《走在教育的路上》的書籍,這本書是作者表達教育思想的一種方式,以及關于整個教育的心路歷程。
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不成其教育。初為幼師,我知道孩子的引導由我指導,我要將他們引導一個正確的方向。
人的一生中能遇到導師是莫大的幸福。教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一個微笑,讓我與我的學生有了第一次的認識。面對微笑的適應感,讓孩子體會了親切,學會面帶微笑學會接納學會包容。當我面對新入園的幼兒的哭鬧也曾困惑過,孩子們無意識的行為也讓我手足無措,面對調皮搗蛋屢教不改的孩子也曾無奈過。然而,我學會了微笑,微笑地告訴我的學生應該如何處理他們遇到的困難,微笑著傾聽孩子懵懵懂懂的言語,微笑著面對孩子嘰嘰喳喳的歡樂,無不快樂。
同時,微笑著并不是總能解決問題,班里有位小朋友常常見到老師微笑就搗亂,嚴肅就乖,典型的看臉色形式。與家長溝通后,得知父母工作比較忙,委托機構來接孩子,并隨孩子喜歡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導致孩子不順意就大哭大鬧,講道理就不予置之。對于他的習慣又如何讓他聽之改之呢,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試著跟他玩耍,我想知道他的內心想法,我把自己“縮小”一位孩童,讓他放開心無結締地與我交流。微笑中他總能放聲大笑,看到其他小朋友沒有注意到他的聲音時候,又突然大聲說話,讓大家的目光面向他,他覺得很開心,漸漸地,我發現他急于表現自己的行為是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注,得到別人的認可,于是,我和他的家長進行溝通,并在他錯誤的行為上進行獎罰機制,于是孩子知道哭鬧的沒用,但偶爾會說:“老師,我忍不住要哭?!蔽抑浪呀浽谂Ω恼@個壞習慣了,只是長久以來一直放之任之,讓他成為一種習慣。當然,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并不是微笑能代表所有,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真正的體會是非觀念。
孩子的教育是教師們的希望,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成長,成為人才。就如管理者中的獎罰機制,獎勵作為一種可以滿足幼兒社會心理需要的外部誘因,影響著幼兒態度的形成,是促進幼兒道德品質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手段。教育理念決定了獎勵的性質,承載了“正確”教育理念的獎勵有利于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微笑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態度,不是僅僅微笑能帶來知識,也不是嚴厲能帶來規矩,只是一種習慣的養成不僅是微笑也是嚴厲。
幼兒思想品德教育是向幼兒進行禮貌待人,尊敬師長,誠實,遵守紀律,熱愛勞動,愛國思想感情和習慣等教育,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幼兒園德育中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獎勵策略。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當表揚的語言成為一種口頭禪,當獎勵的手段成為教育活動的慣例,當孩子接受獎勵如同品嘗家常便飯的時候,獎勵策略究竟會對孩子造成有效的推動力呢?
獎勵(reward)指對個人或集體正確、良好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或表揚。但它也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控制方法,它利用人性中需要肯定、喜愛贊美的一面,以獎勵為刺激,來引起或者改變人們的行為。當今以孩子為中心,賞識孩子的撫養觀念很有市場,成人傾向給予幼兒更多的肯定與獎勵,但在慣習的支配下,出現了許多獎勵運用的誤區,可能會給幼兒的正常成長帶來某種消極影響。
的確,幼兒進行表揚獎勵,就是對幼兒所表現出來的符合教育者所預期的認識或行為進行肯定性評價的過程。表揚獎勵作為一種積極強化的教育方法,正如微笑這個態度的促進,在教育活動中被教師廣泛地接受和采用。但是教育者應該明白,表揚獎勵與微笑嚴厲都是把雙刃劍,適當的微笑可使幼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過多的態度則會促使幼兒對教師的無所謂感,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孩子自我滿足欲望過多,不滿足便會以各種孩子認為的行為手段進行反駁,形成一些不可控的局面。所以,教師在對幼兒教育時請先明白這把雙刃劍的意義,才能更好有效地實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