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育時代藝術院系《藝術概論》教學實踐探究

2019-09-10 07:22:44袁源李虹玉
教育文化論壇 2019年5期
關鍵詞:教學探究

袁源 李虹玉

摘 要:《藝術概論》是高等學校藝術院系學生基礎必修課程,也是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課程,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該課程的教學狀況普遍不太理想。為此,本文在探究《藝術概論》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美育時代如何高效建設該課程提出了積極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美育時代;《藝術概論》;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19)05-0105-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5.018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troduction to Art for Arts Colleges in the Era of Aesthetic Education

YUAN Yuan,LI Hongyu

(College of Music,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Introduction to Art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arts colleges and the important cours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However, for many influential factors 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this course is generally not ideal. Therefor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puts forward some initiativ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w to efficiently construct this course in the era of aesthetic education.

Key words:the era of aesthetic education;Introduction to Art; teaching exploration

《藝術概論》不僅是高等學校藝術院系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課程。近年來,國家對學校美育與藝術教育工作日益重視。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的要求。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為貫徹落實國辦美育文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部與31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促進學校美育工作開展的備忘錄,并專門制定下發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該規程指出:“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加強藝術類課程教學,按照國家的規定和要求開齊開足藝術課程。”[1]時隔5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再次強調做好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熱愛中華經典、增強文化自信提出明確要求:普通高校要強化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教育,并從完善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普及藝術教育機制。因此,在大力提倡美育與藝術教育,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新時代,美育實施者自身的美學素質直接關系到美育工作的成敗,大學培養的人才將走向社會的各種藝術機構、科研院校。因此,學校教育直接影響了社會教育,學校美育也直接影響了社會美育。藝術院校的專業基礎課《藝術概論》作為高校實施美育的重要課程和重要途徑,積極探求與創新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對提升藝術生和大學生的藝術素養與藝術鑒賞力,增強人文素質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藝術概論》的課程性質

《藝術概論》圍繞著藝術學的基本問題展開,旨在幫助學生科學認識藝術的本質、特征和功能,準確理解和把握各主要藝術門類的共性及差異。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培養藝術批評能力,使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原理去認識、分析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并指導藝術實踐創作。

藝術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古老”是指藝術活動、藝術現象自古以來就有了。原始人用來裝飾身體的貝殼、石珠,史前陶器上的線紋、圖形,巖畫、洞穴壁畫等都是藝術的展現。可以說,人類藝術史同人類文化史一樣歷史悠久。“年輕”則是指藝術學較之文學理論生成較晚。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藝術理論實際上是文學理論的借語,是文學的藝術概論和文學的藝術學,藝術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系統理論表述。直到19世紀,藝術學才作為一門正式學科逐漸形成。“十九世紀末葉德國的康拉德·費德勒極力主張將美學與藝術學區分開來,認為它們應當是兩門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獨立的學科,這標志著藝術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正式形成。”[2]

《藝術概論》課程內容豐富,涵蓋了藝術學基本理論,通常分為三部分結構:第一部分主要介紹藝術的基本概念,通過歷史上幾種影響較大的觀點,分析導出藝術本質和藝術起源問題,并對藝術的主要特征、社會功能等進行把握;第二部分主要介紹藝術種類,將藝術按美學原則分為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情藝術、綜合藝術、語言藝術五大類,共16門具體藝術門類,囊括了各藝術門類的發展流變、藝術特征及藝術賞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紹藝術系統,將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分析藝術創作的全過程,探討作品的層次和開展藝術批評活動三者相互的聯系和發展。

二、《藝術概論》的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定位與現狀

在大多數藝術院系,基于就業等功利目標的壓力,將藝術教育等同于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長期以來或多或少存在輕理論、重實踐的現象,對《藝術概論》作為藝術教育基石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課程的定位僅限于公共基礎課。因而,在教學學時、教學規模、師資力量安排等方面均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具體來說,在教學學時上,該課程教學學時僅為32學時,教學者難以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材所編寫的所有內容。在教學規模上,通常以一個系科所有專業集中大班教學為主,維持課堂紀律難度較大,師生之間不易互動,教學質量不高。在師資力量上,藝術院系理論課教師相對缺編,有限的師資需要承擔全院乃至全校的藝術公共課,教學任務繁重;科研的壓力,致使教師均以傳統理論授課方式為主,難有精力進行教學創新,從而導致學生對該課程評價一般,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強。歸根結底,在于對《藝術概論》課程的定位不清,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

2.教學環境與現狀

藝術院系的教學環境較之其他學院有其特殊性:其一,藝術生文化基礎薄弱。藝術生高考文化成績普遍低于其他專業本科生,文化知識積淀不夠,學習理解能力較弱,導致進入大學后面對諸多的文化課程難以適應。比如《藝術概論》教程前半部分關于藝術本質、起源、功能的闡述,理論論述強、概念抽象晦澀,需要學生對西方美學史和藝術文化史有一定了解,才能理解柏拉圖、黑格爾等思想家關于藝術本質的探討。鑒于藝術專業學生普遍較弱的文化積淀,往往開學第一堂課就出現學生聽不懂、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的局面,畏難情緒蔓延,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其二,藝術生廣泛存在重藝輕文思想。藝術生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重實踐輕理論觀念,誤導他們忽視對文化理論的學習,甚至出現文化課無用的錯誤認知,進而也難以體會到文化修養對促進藝術創作的重要作用。對文化學習不重視、不感興趣、敷衍了事,使得課堂教學中不時出現聊天、玩手機、講話、睡覺等不良現象。授課老師不得不抽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維持教學秩序,調整課程教學。

3.教學模式與現狀

《藝術概論》的課堂教學模式相對傳統、教學手段簡單。目前,教學主要是以理論授課為主,理論課教師理論視野比較開闊,擅長將知識的邏輯性、層次性、全面性作寬泛鋪陳式的講述,使得各種觀點表述過多而形象化的描述過少,因而很難將抽象的藝術理論和感性的藝術實踐相結合,難以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同時,藝術生創作思維活躍,以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為主的滿堂灌式的教學,越來越不受學生歡迎。兼及授課對象往往分屬于造型和表演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師自身又受限于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有的放矢[3]。綜上,由于藝術學科兼具理論與創作的特殊性,教師采用理論教學的傳統說教式方式,既不能觸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也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加深學生對藝術學科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實際上,《藝術概論》是一門非常考驗教師教學能力的課程,授課老師必須同時具備理論和創作的雙重素養,否則只能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

三、《藝術概論》的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1.強化《藝術概論》的課程定位

強化課程定位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明確的課程定位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對實現課程目標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方面,教學機構應充分認識《藝術概論》課程之于藝術教育重要意義,明確其作為藝術專業學生進入藝術世界的入門課、以及向非藝術專業學生普及藝術教育的導論課的重要地位。隨著藝術教育的備受重視,藝術學科在當下社會語境中“最為明顯的變化是綜合文化進入學科教育視野、技巧之外的文化素養的迫切性要求加強,認可培養藝術家需要綜合功底的認識等,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以藝術專才為唯一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4]。事實上,藝術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化向來密不可分。古往今來在藝術創作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藝術家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古代所提倡的“六藝”以及比比皆是的詩書畫三絕的才子就不說了,國外的比如大畫家達芬奇,不僅精通繪畫的技能和技巧,而且在數學、生物、醫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而這些知識的積淀,特別是其對光學、透視學、人體解剖學等的研究,對他在藝術創作上的成功產生深遠的影響。又如美國著名民謠音樂家鮑勃·迪倫之所以在音樂、文學藝術領域都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優越的藝術天賦、自學多種器樂外,還同他熱愛閱讀、思考有很大關系。所以,在以藝術文化創作為畢生事業的藝術生的培養上,文化修養同藝術才能同樣重要。這就要求藝術生不僅需要熟悉并掌握某一具體藝術種類的藝術語言和專業技巧,還需要有較為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相當程度的文化積淀。由此,《藝術概論》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就顯而易見了。

另一方面,根據課程定位在教學安排上給予足夠的支持。教師在教學初期,也應該開宗明義地向學生闡明開設該課程的目的,理清學生學習的基本思路。引導藝術專業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藝術領域基礎性和概論性的知識,如藝術的起源及藝術學科的建立、發展、演化過程,了解藝術的未來與發展,為今后藝術創作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從而實現課程目標。在教學進展過程中,一是教師嘗試將美育教育有效融入課程教學環節,深入挖掘理論教學中蘊含的藝術理念,推動教學的可持續開展。注重課程的育人功能,堅持價值引領,提高認識,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積累文化知識。大量事實證明,漠視藝術理論素養的培養必然影響到藝術理論學科的發展和學生創作實踐能力的提高。二是優化《藝術概論》課程的環境,改變“重技輕文”觀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學院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學風建設活動,通過嚴格查課、抽查考勤、規范課堂行為等形式促進學生嚴守課堂紀律,形成良好學風,認真對待文化理論課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遵守規矩,應采取更嚴格的學風建設制度,對曠課、課堂睡覺、玩手機等不良行為進行處罰,培育和引導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學院還可以開展有意義的讀書活動,選取與《藝術概論》課程有關的代表性書籍,如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黑格爾《美學》、科林伍德《藝術原理》、宗白華《美學散步》等,督促并安排學生課后有效閱讀,寫下讀書心得,然后由教師組織學生定期交流分享,以期達到互學、積累、提高理論素養和創作素養的目的。

2.夯實《藝術概論》的課程內容

夯實教學內容是提高藝術生文化修養,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一是拓展重要理論點的教學外延。《藝術概論》教師自身應該具有淵博的知識與扎實的理論素養。對于藝術概論中重要的理論概念要聯系藝術史進行延伸教學。例如,第一章關于藝術本體論的探討(簡單地說就是藝術是什么),這是探討藝術理論的一個最關鍵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才可能去探討藝術的其他問題。如果我們根據教材照本宣科直接列舉歷史上幾種影響較大的藝術本質觀點,如柏拉圖的客觀精神說、康德的主觀精神說,會給學生造成知識突兀的感覺。由此,課程的延伸導入非常重要。比如首先可以抽取部分學生給藝術下定義。讓學生們從一件自以為很簡單,但是結果卻是五花八門的定義藝術的過程中了解給藝術下定義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后啟發學生思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以及區分什么是藝術與什么是非藝術?接著講解藝術早期概念的多樣化,進而再來看今天關于藝術的諸多定義,并選取影響較大、代表性較強的界定切入教材內容。這樣遞進式地講授藝術本質概念就不會顯得空空而談。二是豐富重要理論點的教學內容。宗白華先生講過,不通一技莫談藝。教師自己沒有豐富的藝術實踐就談不出真理,因而教師也要多嘗試藝術實踐,通過典型案例等教學素材的合理運用充實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使學生始終保持聽課的熱情與欲望。例如,我們在闡述彭吉象編著的《藝術概論》中的藝術起源于巫術說時,教師首先描述原始部落的藝術,我國現存江蘇省連云港市郊錦屏山的將軍崖巖畫。這處巖畫屬于新石器時期,距今有三四千年歷史,主要內容為人面、獸面、農作物以及各種符號;然后適時引導:是什么原因讓原始人有如此動人和豐富的創作?通過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思考,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歷史背景下,獲得對巫術說的理解。又如講解藝術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系”,不僅可以列舉19世紀的俄國,還可以列舉我國漢末、魏晉南北朝這一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然而卻在文學藝術領域空前繁榮的時代。這一時期,在書法方面涌現出王羲之父子的字,在繪畫方面涌現出顧愷之和陸探微的畫,在雕塑方面涌現出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及云崗、龍門壯偉的造像,在音樂方面涌現出嵇康的廣陵散(琴曲),在詩詞方面涌現出曹植、阮籍、陶潛、謝靈運、鮑照、謝朓的詩及酈道元、楊炫之的寫景文,在建筑方面涌現出洛陽和南朝宏麗的寺院,進而讓學生體會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在社會發展的某些階段上,與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呈現出的某種不平衡現象。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講過:以往的文藝理論課大多存在觀點多、材料少,即結論多、介紹少的現象,借用一下經濟學家們用過的一個比喻:骨多肉少,比例失調。在講解理論時,旁征博引,融會貫通。這樣做,不僅符合理論探討的方法原則,也是課堂教學的規律使然。你認為重要的、非讓學生接受不可的命題,你就要用足夠的藝術實例從各個側面來證明它。舉例舉得越恰當、越典型、越透徹,教學效果也就越好[5]。因此,只有理論講授與創作結合才能相得益彰。

此外,新的藝術門類、藝術流派不斷涌現,呈現出多元化的、復雜的共生局面,也對《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要求。20世紀以來,藝術新門類的一個特點是否定藝術技巧,例如波普藝術,藝術家們不再是沿襲傳統藝術中用色彩、線條在畫布上精心繪制,而是通過廣告、畫冊、報紙等實物拼接、剪貼構成新的藝術作品,這就使繪畫與雕塑的界限模糊不清。有的作品既是繪畫,又是雕塑,成為一種新的綜合藝術,如勞申伯的《組字畫》就是如此。“藝術題材與藝術媒體的混合交錯,帶來了藝術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情況。還有如現成品藝術、觀念藝術,它們試圖消除藝術形象和虛幻性,從而消除藝術作品與一般人工制品的差異,以此來填平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鴻溝,這些對藝術理論亦提出了新的挑戰,藝術理論家們必須對這些現象做出新的解釋。”[6]因此,《藝術概論》教學應始終保持對藝術前沿動態的密切關注,取精用弘,不斷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增加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民族藝術的美育教學,從燦爛的民族、民間文化中汲取素材,將純藝術理論延展到廣泛的生活領域。如貴州本土藝術苗族蠟染、苗族刺繡、貴州儺藝術、臉譜雕刻,或現代原始部落的手工制品等,均是通俗藝術的集中體現,從而使《藝術概論》教學內容更加具有時代性、鮮活性,以適應新時代的美育教學要求。

3.創新《藝術概論》的課程方法

創新課程方法是全面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創新課程:

一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開展課程教學。藝術是鮮活的審美表達,教師可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如音頻、視頻、圖片、影視等作品,直接刺激學生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為藝術概論課程教學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例如,在理論教學中,如對藝術的本質、藝術的起源進行探討時,不只是照本宣科列舉歷史上影響較大的幾種觀點,而是聯系各種觀點產生的生活環境和歷史背景對理論進行講解,啟發學生思考每一種觀點產生的原因,以及各自的合理之處和不合理之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引導學生自發地思考,才可以把故紙堆中的精華化為己有,成功內化。在藝術種類教學時,也可以通過播放視頻、音頻等教學素材介紹該門類的基本特征和歷史流變。例如,可以通過播放典型建筑北京故宮視頻介紹建筑藝術特點,將審美理念、文化內涵、時代特征、工匠精神等相關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各環節。在講解藝術與科學時,可引用現代家具、服裝、建筑等的設計風格在科學技術影響下的演變過程,以及以汽車、計算機、手機為典型代表的現代科技產品中所融入的藝術元素,甚至是其商業廣告中所展現的藝術創作。比如,華為P30新手機廣告,在這支堪稱電影級別的廣告片中借鑒了《古墓麗影》《死亡游戲》《臥虎藏龍》三部經典電影,通過高度還原影片人物與場景,恰入其分地將產品賣點與劇情巧妙結合,充分體現了科技與藝術的完美融合。如此,才能有效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現代藝術與技術、美學與科學越來越密切的關系,思考未來藝術發展的方面,激發其創作靈感。這樣就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枯燥與呆板,啟發學生主動積極思考。綜上,針對藝術專業學生文化基礎較薄弱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我們在講授藝術理論時,要善于引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個案來支持理論,力求形象生動,深入淺出。

二是增強教學互動環節。在教師授課的主導前提下,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認知性,以學生為本,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主動迎合新生代學生對話語權的追求。例如,講解電影藝術,電影是當下最大眾化、最普及性的第七藝術。可以讓學生自行列舉喜歡的不同風格流派的電影作品,分析電影藝術的蒙太奇及創作敘事手法,然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增強教學互動,使得教學與課堂互動相得益彰。又如講到什么是“藝術流派”的時候,僅僅依書本內容膚淺地講解這部分內容顯然不能吸引學生,更不用說讓他們深刻理會了。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展示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如象征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荒誕派等作品對知識進行梳理,比如還可以請戲劇專業的學生上臺表演一段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再請美術專業的學生賞析達利油畫《記憶的永恒》,又請音樂專業學生唱一段勛伯格的表現主義歌劇,使學生感受不同藝術流派的風格。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的慵懶狀態;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不同藝術門類集中式的專題研討,可以對每一個藝術門類都有深刻的認識。這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可以豐富單一的傳統教學,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開展第二課堂。根據教學內容開展與《藝術概論》課堂教學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例如,舉辦富有特色的藝術專題講座,組織走進美術館、博物館、觀看音樂會、看戲劇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活動。《藝術概論》的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在給學生介紹最基本藝術原理的同時,讓學生直接走進藝術,加強實物感觸與體會,加深學生對不同藝術專業方向與門類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把課堂教學和當代審美教育更好地有機結合起來。

四、結語

如今,藝術學學科正處于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藝術理論的教學改革在恪守因材施教這一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主動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探索,創新求變,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3號,2015.

[2]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2.

[3] 吳衍發.財經高校藝術理論課程教學現狀的思考——以《藝術概論》為例[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6(9):46.

[4] 吳衍發.試論當下社會語境中藝術學理論的學科功用[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2(5):68.

[5] 余秋雨.藝術概論課教學一得[J].文藝理論研究,1981(3):139.

[6] 陳池瑜.現代藝術學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2.

(責任編輯:趙廣示)

猜你喜歡
教學探究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青年時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7:52:24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探究
考試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32:43
技師學院《家用電冰箱、空調原理與維修》課程教學初探
初中英語教育靈活性教學探究
東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7:31:15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
小學生快樂作文教學探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拓展教材內容,展“線”趣味創意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
中職英語口語互動教學探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亚洲综合在线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欧美区国产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啊嗯不日本网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亚洲香蕉久久| 久草美女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91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毛片|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91九色最新地址| 亚洲二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区在线播放| 精品欧美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国产微拍精品| 无码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www亚洲天堂|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国产丝袜啪啪|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www精品久久| 亚洲免费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网|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伊人色在线视频| 精品视频福利| 欧美一级夜夜爽|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久一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理论|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一级片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