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遹孝
摘 要: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本文從地理課中圍繞“問題”的角度來探討如何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強課堂的有效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者。
關鍵詞:新課程;問題教學法;自主探究
自從實施新課程以來,我校一直在探尋一種合適的教學模式,以改變目前大部分教師課堂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抬起頭來,并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那么我們的地理課堂中,應該如何來應用“問題教學法”呢?下面我主要以《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節內容為例,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一些粗略的做法和策略:
問題教學法一般分為三部分:
一、“生成”問題。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不同類型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不同類型的思維,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首先、從興趣入手,可利用有趣的故事、新聞、詩詞等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導入“魯爾區的繁榮”這一內容時,我首先推薦了一個旅游景點——福建廈門的世界炮王“胡里山大炮”,接著引入克虜伯兵工廠,以克虜伯兵工廠的興衰為背景材料,然后拋出相關的問題。學生一下就來了興趣,學生平時可能對學歷史不太感興趣,但對歷史故事也許會感興趣的。
其次、可以根據學生知識水平與知識學習的實際需要創設問題情境,并且要與學生的現有的知識水平來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學習“魯爾區的繁榮”時,可以這樣設問:請用區位分析的方法評價魯爾區發展的條件。而關于區位因素的分析,在必修二的課程里已經學到過。這樣做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還可以鍛煉學生學知識、用知識的能力。
2、所設的問題之間要存在內在邏輯聯系。即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基礎,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化。例如:在學習《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節內容之后,對于“我們該如何借鑒魯爾區的成功經驗才能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問題可能學生還是很模糊,況且這一問題有點大,很多學生不知道從哪里去思考,大部分學生以為照搬照抄魯爾區的措施就可以,其實不能,傳統工業區的發展固然有其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區域差異。我的做法是插入教材上的一個思考題,先以問題的形式梳理相關知識點,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然后再以問題的形式討論其規律。
1)魯爾區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2)根據這些問題,它是如何調整的?
3)我國的遼中南工業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
4)為實現遼中南工業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該采取哪些措施?
這樣,設問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可以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思維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的有效性。
3、設問要突出知識的主干性。
問題的設計要瞄準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緊扣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盡量少設計哪些“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努力克服課堂教學中的亂問、濫問,以達到教學語言精簡,教學課堂高效的目的。如在教學《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三個主問題:
1)魯爾區成為一代梟雄的區位評價;
2)中道沒落的原因分析;
3)優雅轉身的整治措施。
這三個問題是本節內容的主線,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二、“探究”問題。
“探究”問題就是對生成的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
解決問題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學生獨立完成;二是學生合作完成;三是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此時,教師的重點應放在學生的困惑上,對學生解決不了的重點問題還是需要老師的詳細講解。
首先,對于學生正確的回答,教師應加以肯定,提高學生的信心。
其次,當學生回答不夠完整和深刻時,教師可以采用追問的方法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對于正確的回答,教師還可以通過轉換角度,變換條件等方法,引出新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以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寬度,完善知識結構。如在分析“魯爾區的衰落”時,我們都會提到“單一的重型工業結構”,學生也能輕而易舉的得出。但問題只理解到這里的話,就有點片面了。其實,“單一的重型工業結構”也有其積極的一面。此時,我轉換角度,“魯爾區的繁榮整整持續了一個世紀,中國的東北老工業區為新中國的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們的工業結構大體上都以重型工業為主。這又是為什么呢?”學生馬上就發現了問題的所在。這樣一來,我們的知識結構就更完善了。
三、“發展”問題
對探索的問題及時反饋,在教學中得以解決,并進一步拓展新的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順藤摸瓜,及時總結,整理出思路和學習的方法,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必修三的第二章《區域可持續發展》,這一章用的都是案例教學的模式,所以我在處理這一章內容時,都會提出一個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去探討,引出新課。如在學到《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這一節時,我會拋出南方的“紅漠化”現象讓學生去分析;在講到《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這一節時,我會提出黃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問題讓學生來探討;等等。在初步解決已有問題的基礎上引發新問題,從而把學生引上創造之路,進而成為創造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問題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問題由淺入深,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活躍思維,具有很大的作用。它活躍了我們的課堂,提高了學習效率,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一種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