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嬌娟
摘 要:新式教育對于高中物理的課程標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往傳統環境下的應試教育對于現代化的競技比賽并不能有很好的應變能力,所以新式教育要求教師應該積極的變通教育風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且能夠進一步提升物理科學素養。根據作者的經驗來看,小組合作學習就非常符合新式教育的課程標準,當然大部分的學校也在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不過,傳統教育對于廣大師生的影響力并不是一兩日就可以改變的,所以新式教育風格推行起來并不容易,作者打算結合現實狀況進一步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對于高中物理科學素養地提高作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科學素養,小組學習,表現方面,改善策略
引言:近些年隨著新式教育的推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逐漸在高中物理的課堂上使用起來,不過,結合現實狀況來看,有不少學生和教師并不理解或接受這種教育模式,一方面教師認為不好維持課堂紀律,另一方面學生認為小組組員之間的關系不好處理。結合兩方面的問題來看,作者認為教師和學生對于新式教育模式產生了偏見性,一項教育措施的施行必然是利大于弊的,教師和學生應該積極去發現合作學習的好處并進一步的改善該模式。
一、提升素養的表現方面
(一)學生之間的交流性增加
小組合作模式打破了以往教育環境下對于學生的禁錮,學生之間的物理距離縮短,思想交流更加便捷,進一步促進課堂的活躍性。舉例來說,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有一節是《時間和位移》,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往往會在課堂上進行實例講解,但問題在于學生究竟有沒有弄清楚,弄清楚了幾部分,教師其實并不能保證,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下,學生之間可以交流,就能促使明白的學生去給不明白的學生講解,短短幾分鐘,教學質量就可以有一定的提高。【1】總得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教育模式對于學生之間的交流性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并且進一步的提高了教學質量,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
(二)學生的創造性增加
小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創造性。作者認為創造性來自于兩方面:一是自身的想象力;二是團體之間的思想碰撞。根據高中教學的環境來看,自身的想象力其實在高壓的環境之下并不展現出來,所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適當的輕松的氛圍的同時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舉例來說,在《摩擦力》這節課中,教師在提及動摩擦力的時候學生往往會迅速的明白如何去應用和推進,但是一旦話題轉移到靜摩擦力的時候學生就會犯糊涂,這個時候就需要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討論,在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中產生創造性的理解方式,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的了解《摩擦力》這節所開展的知識。
(三)教師的管理度減低
以往的課堂紀律往往是為了迎合應試教育所制定出來的,但應試教育已經漸漸退出教育的舞臺,新式教育的理念更加看中學生的應用能力。所以在這個基礎之上,教師應該積極的結合新式教育的理念,改變課堂紀律的彈性,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一旦學生在小組學習模式之下有了自我約束力,教師就可以在寬松的氛圍之下講解知識,并且可以減輕自我的管理負擔。
二、改善方法
(一)合理安排人員配置
對于學生來說,每個人的興趣所在都不同,所以就會在物理學科上面產生優差之分。結合現實狀況來看,教師應該重視這種學科問題,在小組人員配置上應該盡量的保證平衡性,既要有偏重物理學科的同學,又要有不偏重物理學科的同學,并且在人數上要安排得當,保證學生之間的交流不會產生疲憊感。一般意義上,小組人數應該在5-6人為最好,【2】并且要保證有一名成績較好的同學在小組團隊中,要把小組選舉權交給學生自己,降低學生之間的矛盾。
(二)長時間的小組人員置換
教師在安排小組時應該要想到,小組之間的長期合作雖然能過保證小組人員之間的交流性,但長期來看,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提升班級的整體的學習氛圍,促進班級整體的和諧性和競爭性,這個時候為了保證班級學員整體之間能夠互相了解,教師應該在一定較長的時間里進行人員置換,保證學生之間的和諧性。這種置換應該謹慎安排,教師應該提前了解班級人員關系狀況,并及時的召開半會,講解清楚置換的規則,保證民主性。總體來說,教師應該積極的去調節學生的情緒,并進一步促使班級團結,提高物理學習的科學素養,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教師要有參與感
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生之間的交流性,,不過教師的參與也很重要。只有教師參與到其中,才能從根本上促使學生放松緊張感,增加創造性。舉例來說,在《時間與位移》這節課程中,學生有時需要詢問老師問題,但是教師如果僅僅坐在講臺上,不參與到交流之中,學生其實并不會把問題傳遞給教師,這對于教師了解教學狀況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總體上來說,教師應該積極的參與到小組交流中,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三、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非常符合高中物理的新式課程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一步提升高中物理科學素養。教師應該積極結合現狀,改變自我思想,大力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幫助學生提高物理素養。
參考文獻
[1]章曉峰.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教苑薈萃.2010(4).
[2]李紅.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中學教學參考》.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