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以人為本理念已經滲透到我國的教育教學中去。以人為本,充分肯定了人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國高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中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以人為本理念也日漸突出。因此,基于以人為本視野下的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當前的重要改革課題。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教育改革
引言:伴隨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一體化趨勢也逐漸深化,世界所有國家之間的競爭外表是國家國力的競爭,而實際是國家人才的競爭。伴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步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提出并開展了學生素質教育。在多年的實踐過程里,發現重視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國教育部門基于傳統教育模式下進行反思和探索,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引入了以人為本理念,希望能夠對國家教育的未來走向產生積極作用。
一、我國高中歷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忽略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教育理念從古延傳至今,并對后來的教學工作產生了十分重要影響。在傳統教學工作中,一直比較推崇教師在學生以及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要絕對服從老師的安排。不僅如此,在傳統教育實施中,老師一直都是教學課堂的主導者,并知識的創造者以及知識的傳輸者,學生是需要處在一種被動地位來接受知識。學生只是知識的傳輸“載體”。相對于枯燥乏味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來說,一些高中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就像是在聽教師說“天書”。基于這種教學模式下,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以及創造力的培養與提升。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發展,已經逐漸發現了忽略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二)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
曾有一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亦如此。世界上的每個個體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與特征,正是所有人所具備的不同特征才組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然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注重學生的個體性特征。在備課的時候,總是一味地根據自己的標準來制定課堂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忽略了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化特征,此舉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不利地影響。
(三)忽略學生個體的情商培養
基于人類學視角來說,人類情感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感染力,在一些特殊環境下,人類情感可以轉化成人類的動力源泉。因此,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并不能一味地重視知識的傳輸,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個體的情商培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注重學生個體的情商培養。動力源自于興趣,假如一些歷史教師依然采取一種枯燥乏味地教學模式,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長期以往,學生甚至會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主導者。因此,教學改革首先要基于教育理念改革出發。在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中,學校以及教師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工作要圍繞學生為中心開展,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幫助學生培養并且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良性循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對師生角色重新進行定位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與學生是兩個最基本的中心元素。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教學工作的好壞,對學生自信心和培養也有著十分不好的影響?!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痹趥鹘y教學模式下,表現了舉足輕重的主導地位。然而伴隨著新時期教育環境的改變,這些教育思想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的教學環境,不利于新時期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基于以人為本視野下,一定要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將教書育人的目標應用到當前教學工作中來。
(三)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一直采用傳統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我國教育質量的提升有過很大的影響。然而伴隨著我國教育環境的不斷改變,傳統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教學環境,不能滿足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為了有效加快教育改革,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所有教育工作者應當根據當前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以及教學目標采取一些針對性教學策略,并要積極反思和探索,總結出一套符合當前教學環境的教學模式。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許多各種新式教學法也出現在日常教學課堂上,例如說情景教學、合作教學、分組學習等,極大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學法都能夠實行“拿來主義”,我們需要依據自身的教學環境以及學生的性格特征,總結出適合當前教學環境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快速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總結
“以人為本”,主要就是提倡在日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學習,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工作者要基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探索、反思、總結出一條符合自身教學環境的教學方法,促進我國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亮.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119+132.
[2]吳明華.以人為本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改革探研[J].成才之路,2017(33):25.
[3]趙艷麗.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15):62-63.
[4]南友鋒.新課改視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179-180.
作者簡介:占文倩,女(1988年—),江西鷹潭人,江西師范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專門史?,F任教于江西省鷹潭市鷹潭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