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昆
【摘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只有統一目標,協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本文圍繞信息時代下小學家校合作和互補教育的議題進行了探討,對信息時代下的小學家校合作和互補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議和策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信息時代 家校合作
1.引言
教育是終身的活動,積極構建良好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切實貫徹新教育改革目標的重要工作內容。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對于學生的教育在大方向上是可以實現統一的,因而家校共育理念符合多方需求。學生們在入學后,除了進行系統化的校內學習之外,還需要家長做好家庭方面的教育輔導,以貫徹家校共育的理念,共同實現學生們更多元場景的學習教育目標。
2.信息時代下小學的家校合作的發展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從孩子出生,最初近距離接觸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和長輩,因而孩子接觸這個世界是從與父母長輩接觸開始的。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對于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習慣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一個家庭的氛圍是否融洽和睦對于孩子的情感是否健康也息息相關。好的家教環境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的情志和素質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具有好的品行或素質。這就是言傳身教以及家庭環境的作用和力量。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并積極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在統一戰線的基礎上發揮學校和家庭各自的作用和力量,協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隨著時代的變遷,信息化技術和設備也給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各種家校共育的新模式、新手段不斷涌現出來,使學校和家庭的連接更加緊密,信息傳輸更加暢通迅速,不僅學校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校外信息,而且家長也能夠對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有更多的了解,繼而能夠實現雙方的深度理解和持續支持。總的來說,信息時代內,各種新技術促使學校和家庭形成了更加平等、友善、互助、共贏的合作共同體,也更好地實現了較高的教育目標。
3.信息時代下小學家校合作與互補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得到普及應用,家校共育工作借助這一時代技術使教師和家長的合作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改觀,但是在家校合作和互補教育工作中目仍然還有不足之處,需要學校和家長們正視。
一方面,信息技術可以使信息的傳輸效率得到提升,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溝通質量的提升。目前,在小學家校合作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仍然存在不充分,溝通表面化的問題。雖然教師和家長有一定頻率的信息聯系,但是這種聯系大多是一些關于學生資訊的傳遞,在對學生問題的分析這類深層次的溝通方面還做得不到位。還有的家長僅僅關注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忽視了家庭方面的表現,沒有較好地做到將學生在家里的信息反饋給教師。這些都是學校和家庭溝通不到位的體現,所謂的溝通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沒有深入到本質。
另一方面,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技巧存在欠缺。家校合作和互補教育的前提是溝通,而溝通的手段和方式是否恰當,溝通的細節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到溝通的質量和合作的效果。雖然有了信息化設備,但是因為學校教師或家長自身溝通技巧欠缺,導致雙方的溝通僅停留在表面互動上沒有在心理上建立合作的意識,制約了雙方之間互動,這樣就會造成信息的盲點,導致信息解讀的失誤,嚴重時還會影響到雙方之間的信任,給家校合作和互補教育工作的開展造成了隔閡和阻力。
4.信息時代開展家校合作互補教育的方法
方法一:構建和完善家校互動信息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更迭,家校共育也可以積極利用其這些新技術新設備在教育工作中發揮出更多的作用。將信息的呈現方式從傳統的實體化呈現轉變為信息化呈現,同時設置成多個版塊,如學校教務版塊、各學科教學計劃和進度、班級版塊、興趣小組版塊、評價體系版塊、互幫互助版塊、資源共享版塊、師生互動版塊、教師和家長互動版塊等,拉近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家校和做和互補教育目標的實現。
方法二:雙方要秉持坦誠相待的基本態度。建立家校合作之前,教師和家長必須是平等坦誠的,這樣才能實現良好的溝通,繼而為雙方合作構建基礎前提。身為教師,要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家長,不應帶有偏見或歧視,讓家長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師的一片責任心和一片熱心。在每一次與家長聯系溝通的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不要因為學生一些行為表現而出現相互指責的情況,要始終把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最終的合作目的和目標,這樣才能讓學生家長更坦誠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同時贏得家長的尊重和信任,雙方共同探討如何更好的教育好孩子,而不是相互埋怨,相互推卸責任。
5.利用互聯網構建家校互動平臺應避免的誤區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和互補教育中,教師往往會不自覺的進入一個誤區,即學生在校表現一旦出現問題就跟家長通報,其實應該有的放矢地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和家校互動平臺,而不是將其看做是一個向家長告狀的信息途徑。教師不僅要注意到學生的缺點,更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這些是不能忽視的地方。學校教師要十分客觀和全面地來看待每一位學生,既了解他們的不足,又知曉他們的優勢,方方面面都要與家長進行溝通,而不能只說不足,忽視長處。這無論對于家長來說,還是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不合適的。教師在與家長合作的過程中,要針對孩子的不足找出最佳的改進辦法,同時也要大方得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這樣才能給家長更加全面的信息,更利于雙方的合作。
6.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落實,家校合作和互補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并發揮出越來越不容忽視的作用。作為學校教師必須積極學習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家長做好充分的溝通,使雙方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發揮出家校共育這一教育模式的更多效能。
【參考文獻】:
【1】信息化時代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探究,余欣欣,楊靜,張月,《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
【2】立德樹人視域下中小學家校合作模式的構建,劉宇佳,《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