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筆者通過分析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弊病,進而提出在高中有效實施探究性閱讀的教學策略,促進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順利推行,最終為高中語文教學服務。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探究性閱讀 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觀念上,教師普遍接受了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在課堂實踐上、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實施也成為熱點,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它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探究流于形式。
在教學中,教師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學生的個體化的認知過程,不少教師只是把探究性閱讀當作一種課堂時尚去演繹,教學中只追求形式上的探究,而沒有扎實的探究過程,更沒有有價值的探究結果。
第二,探究過于盲目
新課程提倡探究性閱讀教學,但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都要安排探究性閱讀活動,有些教師過分追求探究性教學延伸價值的實現,而異化了探究性教學的原本目標。因為教學內容的移位,使得“概括觀點”、“篩選信息”、“理解難句”、“體會作者精神”等語文教學目標旁落了,致使語文課程“不像語文”了。
第三,探究方法單一
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文或教輔資料,沒有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到課外去,也未能實現個性化解讀,探究過程往往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沒有重視學生的自我感悟,用諸如這樣單一的教學方法肯定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其閱讀能力。
因此,筆者對于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提出了相應的實施策略。
第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探究性閱讀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視教師的指導。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效發揮教師主導地位,適時參與引導歸納。
(1)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生引入探究
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感知文本、品味文本,進而探究并建構起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教師采用富有感染力與形象性的語言,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使學生從美的語言流動里真正感覺和知覺到語言和表達內容的和諧統一,產生心靈的震撼和共鳴,激發探究思維的生成。
(2)學生是主體,教師要適時參與引導
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特征就在于“教師的指導”。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根據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因勢利導,創造性地引導教學過程。
第二,把握特性,分階段閱讀
第一階段,適用于高一學年,主要強調閱讀的興趣。主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進行放開,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閱讀對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則是課堂閱讀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應很好地發揮教材的優勢,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到課外,從課內閱讀來帶動課外閱讀。例如學習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可以再介紹他其他的悲劇或喜劇,甚至還可以介紹外國其他著名劇作家的作品。
第二階段,教師要借助第一學年個性化閱讀已經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成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引導到老師指示的范圍上,并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驗自覺地加以運用;并且要培養學生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方法,盡量使學生閱讀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向教學的要求,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
第三階段,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并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于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后兩學年也并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第三,以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梢酝ㄟ^每天語文課的5分鐘的口語訓練,內容是個人的閱讀心得,并且寫成讀書筆記;利用各種節日、班會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讀書報告會等讀書交流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營造輕松愉悅的氣氛,解放學生的童真個性,張揚學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知識的主動建構,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探究性閱讀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我表現,這樣也就更努力地去探究問題,以使自己的表現更佳;而其他那些基礎較差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在課堂上則不會只是在看別人的“表演”,自己則聽之任之。
清代的袁牧說過,“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在探究性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端正我們的觀念,走出誤區,以學生為主體,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找到更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給學生更多的指導,解答他們的困惑,適應新的教學評價,讓孩子們把閱讀當成一種享受。
作者簡介:康丹(1983—),女,漢族,甘肅省隴西縣人,西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現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