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有教學時間短,內容少,方便交流學習,可重復循環使用,制作簡單等特點,而信息技術課堂又有現成的電腦,所以深受信息技術老師的喜愛。作為新課改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本文中,筆者爭對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微課課堂教學效率做了一些研究。
【關鍵字】:微課 小學信息技術 合作學習
學生使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時所呈現的結果往往與預期反差很大。為什么只要按照視頻一步一步操作就能完成的任務到學生那里會這么難呢?通過反思摸索,總結下來有幾點原因:1.學生缺乏微課學習技巧;2.學習缺乏主動性,不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不知道如何打開視頻就只會左顧右盼,胡亂點擊,部分學生已經依賴于原先教師講或者同學講的學習方式,缺少了主動探索新知的積極性;3.教師的巡視和指導有一定的滯后性和不全面性,無法為所有學生解決所有問題。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筆者嘗試了小組合作,并在后續的課堂中逐漸完善合作的方式方法。
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科學合理分組
“老師,每次都是他們小組第一,這不公平,他們小組太強了……”,“老師,我們組的程曦什么都不做,還老是搗亂。”班里分組后的第二堂課后,有學生和筆者告狀了,看來按照原先位置的分組不太合適。參考了部分文獻后,筆者針對學校機房現狀,將學生重新分成四人小組,并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操作水平合理搭配。為了加強學生對小組的歸屬感,每個小組都設計了自己的隊名,口號。并根據職能由小組推薦小組長、發言人、技術操作員、資料保管員各一名,使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自己明確的任務分工。小組長是小組中最重要的角色,需要負責組內協調、疏導工作,要與組員建立融洽的關系;技術操作員需要熟練的把小組內合作的內容通過技術層面展示出來;發言人要把操作員的操作步驟或者小組里的意見用語言的方式描述出來,要求聲音響亮清晰;資料管理員負責檢查小組成員完成的作品是否保存在指定的盤符目錄下,同時負責下課后將小組的評價結果公示在榮譽墻上。四人既要各司其職,又要通力合作。通過合理的分組和分工,一些課堂學習中的小問題可以在小組成員的互助下快速的解決。
二、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制定小組評價機制
小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自控能力較差,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在電腦面前,有部分學生總是不由自主的打開網頁網游戲,甚至有的學生寧可發呆、刷新桌面也不愿意用心去完成任務。于是筆者試行了小組積分制,對課堂表現較好或者作業較好的小組每次加1分,積滿20分可以免去該組一次作業,其他小組做作業,他們小組可以自由安。起初課堂效果和任務完成度明顯起到了質的飛躍。
在試行小組積分制后,學生的上課舉手比以前積極了,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也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從中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1.有的“電腦高手”為了得分就包攬了整個小組所有的操作任務;2.個別小組間為了爭分無謂耽誤學習時間,影響課堂秩序;3.有的同學為了補充后的得分,故意挑“毛病”,可謂是雞蛋里挑骨頭,也因此打亂整個教學計劃,甚至有的課堂會因此而失控……看來簡單評價機制并不能很好的起到作用。于是筆者又在小組整體評價的基礎上加入了小組內部評分和自評分,如小組內評分:能獨立自學完成課堂任務計一分;能幫助小組成員完成任務計一分;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完成任務扣一分;這樣的評分方式既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能積極的幫助組內成員,又提升了小組內成員自身的積極性,讓其盡量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務;自評分:這節課你努力了嗎?本節課你發言了嗎?你有沒有談論與學習無關的內容?你有幾次幫助過其他人?你是小組的主力軍嗎?自評分從“攻心”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自由、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督促學生進步。
三、磨刀不誤砍柴工——指導學生合作策略
在小組合作的實踐中,筆者發現,多數學生不是不想合作學習,而是不知道具體該如何做。所以,要取得良好的合作學習效果應教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策略。如小組內討論交流時,有部分學生往往只會隨聲附和,缺乏自主的思考,思維比較活躍的同學會馬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操作強加給其他同學,導致那些思考的慢的同學只有恍然大悟的份。所以課堂上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任何人不能交頭接耳,并且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做一個簡單記錄,然后給再進行組內交流。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又在此基礎上聽取了同學的想法,互為補充。得到的啟發是:很多時候,不能直接進入合作學習,而要先進行獨立思考,可以先讓同學將自己的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進入合作學習階段。
在小組討論發言時,部分學生在和自己意見不同時會具有攻擊性,強力的反對那些意見,大有得理不饒人的意思。所以筆者鼓勵學生在組內積極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不同“政見”者先別急著否定,討論時,肯定會有不同見解,不要輕易否定的看法,要把不同意見組織起來,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內解決不了再進入更大范圍的討論,這樣會營造一種探究學習的濃厚氛圍,也能鼓勵小組內的成員勇敢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筆者欣喜地發現,微課與合作巧妙的結合提高了信息技術的課堂效率,學生在發言、獨立思考、反思、相互幫助、評價等技能的提高更為明顯。但筆者認為,小組合作的策略探尋并未完結,但是,小組合作對于信息技術課堂的影響必定是深遠的,必將繼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使學生的合作不僅僅只是一種學習方式,而是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1】 朱建鑫. 基于“微課”視域下的小學信息技術課[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11):55-56.
【2】 陸海芹. 高效合作,互助共贏——小議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7(17):35-38.
【3】 朱珍珍. 論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踐[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9):249-249.
作者簡介:羅小康 ?1972年5月 ?男 ?漢族 ?四川省廣元市 ?本科 ?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