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促使了高職高專院校生源的多元化與速增化。學校的教學目標與目的等都會由于生源的差異性與人數的波動性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而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的基本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的技能人才。這樣的教學目標與傳統的高等普通院校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高職高專院校中的語文課程本身又是一種理論性極強的基礎學科,與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目標可謂是背道而行。文章通過對高職高專院校語文課程的現狀、改革建議進行闡述與研究,以期為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語文課程融合現代社會的需求,結合現有教育體系的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 語文課程 改革
1.前言
高職高專院校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社會實踐,及應用型人才。正因如此,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語文教學也迫切的需要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傳統的大學語文教學幾乎全部趨于理論化,如何解決“將全部趨于理論化轉變為理論化與實踐化相結合”這一問題值得思考。
2.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現狀
語文早已是我國的基礎教學重點學科,由于自身發展的單一性原因和不能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其已經逐漸被邊緣化,在大學的非專業學科中甚至出現了被拋棄的窘境。因此,語文課與專業聯系甚微,與培養目標聯系不夠緊密等問題導致了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進入了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加之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人員結構組成逐漸復雜化使得增加語文課學生參與興趣的難度也在逐年提升,這也進一步導致了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沒落。因此,需要客觀的分析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現狀并且在現狀中發現引起現有問題的原因。
2.1忽視學科價值,忽略人文素養
忽視語文的學科價值,直接導致了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進行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只是單純的教授學生基本知識。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使得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語文教學受重視程度越來越差,甚至遭到了諸多學校的拋棄。而且在學生的培養中往往更多的是強調功利性,強調實用性,進一步導致了語文課程教學變得更加尷尬。
2.2定位模糊,教學單一
我國語文教學在目標的定位上具有模糊性,素質培養、文化傳授、內含傳承等區分不夠明顯,加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從而導致了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教學與時代的進步、現代教育的要求脫軌。從大學語文的教材來看,沒有較好的與現實相互結合,沒有與社會文化知識緊密聯系,反而更多的強調應試性,這樣進一步阻礙了我國高職高專語文教學的發展。
3.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改革建議
3.1定位新穎,本質回歸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進校前已經接受了語文的基礎教育,及應試教育。此等情形下,傳統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已經讓學生較為反感。如果大一新生懷著一顆好奇心來到大學語文課堂,卻發現大學語文教師仍沿用中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上課流程仍是“作者介紹-背景介紹-內容分析-技巧分析”這一套死板做法,還有何興趣可言?
究其原因,就是高職高專院校語文教師對語文課的定位認識不夠充分,沒有將中小學語文課與高職高專院校語文課正確區分。語文課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功能,中小學教育階段側重工具性,進入高職高專教育階段則應回歸人文功能、社會本質與實踐應用。因此高職高專教育階段的語文課堂就沒必要再去對文本進行瑣碎的講解,尤其是古文作品,更不可再讓學生逐詞逐句去翻譯,否則學生很快就會失去對大學語文課的興趣。對待文本,要讓學生做到不求甚解,弄懂大意就好。課堂中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讓學生去欣賞作品、結合社會現狀思考問題、結合所學專業進行延伸上,同時增強心智、鍛煉思維能力、提高自我修養。在當前社會普遍輕視語文的形勢下,每個高職高專院校語文教師更應堅定信心,多想辦法讓大學語文課堂生動有趣起來。
3.2有的放矢,相信學生
只要教師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社會發展需求、學生個性差異加以合理引導就能較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各種新想法、新點子,課堂上也能夠迸發出驚喜之語,雖然時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但能夠很好的改變課堂上“臺上一人累,臺下百人睡”的尷尬窘境。促進課堂氣氛的活躍、師生配合的默契,減少困倦之感,促進身心愉悅。
在教學的過程中,給與學生一定自由的同時,不但要管,還要管好學生。高職高專院校語文課程的改革中,既要“放手學生”,比如把教師講解的篇目交給學生去完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備課,制作PPT,整個課堂由學生來組織,教師只需做到課前指導、課堂組織協調、回答疑難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很高,上課模式一下子從原來的教師為主變成學生為主,提升課堂良好氛圍。又要管理好學生,比如重要的內容還是要由教師進行重點講解,同時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安排課中活動、課余實訓了。做到有放有收,張弛有度,既保證學生能夠掌握相關教學內容,又讓學習的參與熱情得到提升。完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4.結語
本文通過對高職高專院校語文課程的現狀、改革建議進行闡述與研究,以期為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語文課程融合現代社會的需求,結合現有教育體系的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胡泊.反思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J]. 中國集體經濟 ,2009(15):188-189.
【2】歐陽欽,曾文軍,吳琳.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語文課程改革[J].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6(2):81-85.
【3】李佳欣.關于網絡時代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國市場,2015(20):206-207.
【4】盧卓群,普麗華.中文學科論文寫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陳玥君(1989—),女,漢,四川綿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公共事務及漢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