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是在國際競爭上還是在國內發展上,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我國進入新時代,更是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容豐富,是意識形態發展的風向標也是各民族團結統一的重要紐帶,在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必要且重要的。
【關鍵詞】:新時代 特色社會主義 文化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文化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關鍵性與重要性自不待言,故而探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十分有必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來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也就是說,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要由優秀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大主要內容構成。
(一)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到了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轉型和發展的必要性。我國有五千余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濃厚文化。自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建設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工作。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可以為國家的治理提供思想指導,而且可以為相關政策的實施提供理論支撐,并不斷豐富我國道德建設的內涵。
“和而不同”、“與鄰為善”等思想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復禮為仁”的仁德,“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等等精神都是我國思想道德建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扎根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內心,習近平總書記積極汲取傳統文化之精華,匯聚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如遵循了民為邦本、尚和、講誠信、重法度等。
(二)革命文化
五四運動以后,在共產黨的領導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發奮圖強、救亡圖存、民族振興的革命文化逐步形成。從五四運動到土地改革再到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我國的革命文化內涵逐步被豐富,是對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的書寫。我國革命精神不能被丟棄,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寫照,社會主義的發展仍舊需要這些革命精神來支持,推進革命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才能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匯聚新鮮血液,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文化永葆青春與活力。
(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自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豐富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導下,我國生產力水平和廣大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先進文化的代表與精髓,有相關學者指出:“我國先進文化建設的根本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涵蓋的先進理念,正在被先進文化建設在以各種方式踐行著。”【2】這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屬性之一,也是其建設之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念的創新,是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主導地位的根本途徑。”【3】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引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勢必要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
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意義
(一)意識形態發展的風向標
從國際上來看當今世界各種文化間的沖突與競爭本質是意識形態的競爭,在國內也有小部分群體被灌輸了種族主義、分裂主義等不良意識形態,這些不良意識形態亟需接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來打擊和消滅,才能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和進一步發展。
意識形態是將一個民族聯系起來的紐帶,是國家與民族的魂魄和歸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意識形態發展的風向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和倡導什么勢必會反映在意識形態領域之中。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我國在黨的領導下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二)各族人民團結統一的粘合劑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事關國家的統一穩定與發展,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我國民族眾多,各族人民只有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團結起來,才能夠成就偉大事業,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與意識形態之魂魄,全社會思想的高度團結統一,才能夠成就大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將各民族團結起來的橫向紐帶,是將各民族聯結在一起的強力粘合劑,能在最深層次上推動各民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一句口號,只有將每個民族,每個群眾團結起來,筑牢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才真正談得上是中國夢。
(三)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地預見了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一直是我國制定與實施各項政策的重要依據,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依據。我國的發展自始至終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支撐,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重要指導方針,不僅是因為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更是與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科學性與先進性不可分離,能與時俱進是其保持活力的源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兩者相得益彰,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也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7 .
【2】鄭海祥.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先進文化建設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11,(23).
【3】王永貴.意識形態領域新變化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劉春穎(1993-),女,滿族,河北省承德市人,獲黑龍江大學法學學位,2017級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