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翔 李梓楠
摘?要:立足于當前我國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現實狀況角度,分析其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之上構建起全面科學化的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此來為我國企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議。本文主要結合了某大學圍繞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路徑以及相關措施,確定以“提升基礎、加強實踐、創新發展”為核心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此來對“三明治”培養機制加以深入實踐,構建“名師、團隊、系列課、基地”的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平臺。
關鍵詞: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模式創新;培養體系
一、 我國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市場競爭呈現出愈發激烈的態勢,企業的生存也更加艱難。在這種境況之下,科學有效的企業管理制度就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基于此,如何優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本文就立足于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制度的優化創新角度,將教學過程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而構建起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至2008年底我國注冊在案的建筑型企業共有6.3萬家,工作人員數量總和為3134萬人,而主營房地產業務的企業數量則達到6.5萬家,工作人員數量總和為179萬人。就當前我國建筑業、房地產業的實際發展狀況來看,主要存在高層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企業結構不科學、管理模式滯后等問題,上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建筑業、房地產業的良性發展進程。根據實地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我國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制度存在的顯著問題體現在結構不合理以及質量不過關兩大方面。
立足于我國政府部門與1998年正式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角度來看,最新版本科專業目錄將原有的管理科學、企業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等專業整合為全新的企業管理專業。企業管理專業呈現出綜合性、實踐性的特征,同時兼具管理學科以及工科的特質,在此基礎之上將工程技術與經濟管理進行融會貫通。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工程管理專業在我國286所高校的課程設置中出現,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或企業管理專業在323所高校課程設置中出現,上述相關專業的實際在校人數高達7.53萬,由此可以看出每年涌入企業管理就業市場的畢業生數量規模較為龐大。
本文對近三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跟蹤走訪,并與知名的房地產、建筑業龍頭企業的管理者進行了深入交流,在此基礎之上將招聘企業對于畢業生的評價信息加以整理和歸納。通過實地調研以及數據整理之后發現,具備一定管理實踐經驗且綜合素質較為良好的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用人單位會更加青睞這類招聘者。由此可以看出,在對企業管理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培訓與強化。
二、 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立足工程是人才培養的實踐基礎
結合建筑與房地產行業對管理人才的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之上將“三個融為一體”的教育宗旨加以貫徹,從而構建起完善全面的管理人才培養機制,立足于管理學、經濟學以及工程技術等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知識儲備能力,在具備全面的管理知識基礎之上培訓其實踐能力以及突發問題處理能力,以此來迎合管理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增加畢業生的競爭優勢。
(二)面向實踐是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
立足于高校健康良好的發展角度,加強教學實踐從而提升人才培養的效率以及質量是高校發展的核心動力。通過對人才市場深入全面的調研以及了解后,對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及時進行掌握,堅持在實踐的基礎之上具有針對性加強相關方面的人才培養力度,從而培養出市場所需求的企業管理人才。除此之外,還需要樹立高等教育的科學發展觀,力求高等教育質量、規模、結構、效益的協調發展。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是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
企業管理專業職業教育方法要強調工作過程。面向工作過程的教育模式,不是以傳授學科知識為目的,而是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以職業能力為側重點,培養的是具有高度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的職業管理人才。
三、 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專業教材落后,缺乏適合的案例素材
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專業教材歷經十多年未有大的調整,大部分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案例停留在20世紀,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管理日進千里的變化需求,難以反映知識經濟時代下,網上商務、新媒體營銷以及知識創新的新元素。落后于時代的教材,培養出落后于時代需求的學生,致使企業管理類專業畢業的學生再就業和職業發展中缺少核心競爭力。對比國外的經典教材和一流的實習機會,中國本土化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仍然是任重道遠。
(二)以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缺乏互動交流
高校的教育應該是啟發式的,注重實踐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但是現在的高校課堂盛行的是填鴨式的PPT復讀機,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吸收,缺乏交流溝通,更難以談及啟發性和成長性。教學過程中的傳統而程序化生動的案例討論,變成了理論的某個例子,作用有限。機械化的、大規模培養模式致使學生喪失學習欲望,漸漸脫離社會需求。
四、 高校企業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策略
(一)對企業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課程進行調整
傳統高校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始終圍繞學生如何將課本中的知識熟記背誦,對于如何將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操作中的關注度遠遠達不到實際工作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提出一種新的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的重點內容簡單總結為“課本知識學習——案例教學分析與實驗——專業知識運用活動/競賽”。該模式的優點在于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興趣,同時為他們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使他們能夠在企業充分勝任相關的工作。
(二)開放式思維互動,重視學生對未來職業的發展規劃
學生對未來職業的發展規劃不僅能夠提升自我,更能夠為自身創造核心競爭力,學校必須給予必要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一,有效地結合目前管理職業生涯管理和自我職業生涯管理,利用組織的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發展技能,并有針對性地把課程思維的主體向學生實際需求傾斜;第二,多組織學生對未來職業的發展規劃相關的培訓,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優勢和劣勢,提高學生自我職業生涯管理的能力;第三,在學生的日常學習與實踐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各方面的發展,及時指導和反饋,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提高對未來職業的發展規劃能力。
(三)利用專業學科的比賽或者一些課外活動來促進學生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
以往傳統高校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過于單一,只是單純地進行課堂授課以及利用課后作業進行知識的鞏固,學生只掌握了一小部分理論知識,對于如何將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操作中還是有很大的困惑,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以及靈活運用課本知識的欲望,這對高校的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是十分不利的。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當不定期舉行專業知識的學習活動,比如知識競賽、知識問答等。高校也可與相關企業進行聯合培養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同企業一起舉行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活動,這樣既能夠充分鍛煉學生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也能夠為相關的企業培養儲備人才。
(四)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管理能力
傳統高校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缺乏對學生自身專業知識學習管理能力的培養。本文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主要以湖北、河南、廣東、上海等地的多個行業企業員工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之前已被多次采用、并被證明具有較高信度效度的問卷進行數據的收集。其中,民營企業共計111人,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共計93人,外資企業27人,其他性質單位34人。本調查主要采用網絡進行數據收集,通過在問卷星編寫問卷并經由郵件、QQ空間、微信、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發放。經過大量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管理有利于學生在未來達成職業生涯的成功。隨著知識經濟和無邊界職業生涯的發展,專業知識學習管理的主體慢慢從學校轉向個人。學生的自我專業知識學習管理行為,比如對理想職業的探索、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實施策略、保持時刻學習的狀態等等,能夠有效地激發內在動力,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發展通道,做出更好的成績,使學生獲得成功和成就感,實現自己的夢想。
參考文獻:
[1]黃濤,馬世華.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江西財經大學為例[J].環球市場,2015(3):31-34.
[2]孫海濤,邵信儒,姜瑞平.實踐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食品企業管理創新研究[N].企業導報,2013(22):70-71.
[3]陳虹.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實踐教學的視角[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35):110-111.
[4]虎香玲,高莉.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經貿實踐,2017(3).
[5]張潞.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9-21.
作者簡介:薛翔,濱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山東濱州;李梓楠,濱州市黃河河務局,山東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