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行業人才一直是當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在如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下,會計行業人才的需求在社會上變得越來越嚴苛。如何培養合乎社會需求的會計行業人才,成為高校現在面臨的問題。但高校中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不清、教師隊伍不專業、教材陳舊等等問題都導致高校在培養會計人才的問題上面臨重重阻礙。于是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創新對策,致力于提高高校會計人才的質量。
關鍵詞:會計行業;信息化;高校;大數據;培養
當今社會是大數據時代下的社會,信息更新換代的速度在持續加快,對各個行業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對會計行業來說,業務量和工作內容也隨之提升。會計行業人員在企業中的要求也在不斷升高,除了基本的會計行業與計算機技能,利用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來判斷企業所面臨或潛在風險及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的能力也不可或缺。所以,高校要如何培養出符合的會計行業人才,是本文接下來即將探討的問題。
一、 新時代下的新要求
信息的更新速度在現如今的時代下與日俱增。時代在更新,對于各行各業的要求也會隨之更新。對于會計行業來說,在大數據時代的大量數據下,會計行業人員的處理內容也隨之增多,要求變得更為嚴苛?;镜臅嬓袠I技能是會計行業人員要掌握的,但是也還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計算機技能,對計算機技能不熟練,將無法勝任財務軟件等一系列需要通過計算機進行的工作。而且,決策者需要從會計行業人員給出的數據做出決定,所以會計行業人員也需要擁有數據挖掘以及分析能力,對相關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從而讓決策者得到準確直觀的資料與數據,節省決策者的時間。并且管理學上的知識儲備在大數據時代下也是會計行業人員所需要的,會計行業人員需要通過大數據,對企業進行分析評估、分析利弊風險,從而給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有效的意見與建議,幫助決策者做出正確選擇。
二、 高校中現存的對于會計培養的問題
如今,高校對于會計行業信息化方向人才的重視的確在不斷提升,但卻遲遲得不到發展,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上還是存在很多缺陷。諸如教學方向的定位不明確,高校中的課程教學方向多是由教師來確定的,但教師往往對社會上每個行業的進程并不是非常了解或是所了解的信息已經過時,所以所制定的課程并沒有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而且高校間的課程差異也較大,有些高校注重實踐操作而有些高校卻注重信息設計。但很多高校卻沒有跟上教材的更新速度,這就導致了教學內容與實際情況相背離的現狀。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較為單一,多是對照課本照本宣科,這樣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
高校還缺乏專業的高素質教師團隊。教師作為高校教學的主要力量,是培養出專業會計行業人才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但很多高校都沒有配備專業的綜合型教師團隊,很多教師都不能在掌握課本內專業知識的同時擁有所需要的專業技能,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影響。
學校和企業間的聯系也十分欠缺,企業是人才投入的地方,學校培養出的人才應該是企業所需要的。但學校與企業聯系的欠缺導致人才的培養并不是實際所需要的類型。
三、 ?對于會計行業人才培訓提出的創新方法
對于現存會計行業信息化培養上所存在的問題,高校需要及時做出調整,提出改進措施,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才可以培養出適合如今大數據時代社會下所需要的會計行業人才。以下便是本文針對上述問題所提出的新方法。
(一)編配符合如今需求的教學目標
社會上的有用人才都是從高校走出的,并且在會計行業信息化專業上,很大一部分高校中所沿用的教學模式等卻很難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上所需求的創新性和綜合型的人才。所以,高校需要重新制定出一個完善、有效的對于人才的培養計劃,在讓學生擁有基礎會計行業知識的同時,專業知識技能和溝通創新能力等方面都要顧及,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匹配當代大數據時代下的綜合型會計行業人才。
(二)在校內開設相關實驗課程
身為一名會計行業人員,對企業來說,僅僅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不夠,優秀的實踐能力也是會計行業人員必須擁有的,只有擁有實踐能力,才能更好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所以,高校在設置會計行業信息化理論課程的同時也需要開設相對應的實驗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懂得應用知識。并且,實驗課程的內容需要不僅局限于會計行業信息化技能的學習,還要囊括不同學科、不同專業間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實驗課程中,學生可以很快地對會計行業人員的現實工作進行了解,掌握技能、熟練對于各種相關軟件的操作,并且鍛煉了學生的各項能力,活躍他們的思維,在實踐中,也可以更快地發現自身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
(三)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改革
為了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加專注,高校在對會計專業的教學課程中會給學生提供會計軟件實驗室,在實驗室中會設有大量的會計軟件程序提供給學生使用,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加強自身能力。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應該對教學的方式進行不間斷的創新,利用網絡技術便是很好的方法之一,在教學中引用現在的網絡科技,給師生提供溝通平臺,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互動加強交流,學生與教師間也增加了溝通渠道,方便了問題的解決,教師也可以因此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成果,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再對課程進行調整。這樣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高效的提升教學質量。
(四)成立高質量的綜合型教師團隊
教師是高校中的高素質群體,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會影響到校園內人才的培養,不專業的教師會影響教學質量,導致學生在學校內并不能真正地學到有用的知識,這就導致了培養會計行業人才的難度又一次加大。所以高校要組織高素質的專業綜合教師團隊,教師需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技能。不僅是對現有教師的重新培訓,對于未來教師的引進也要做出計劃,所以,在校園的人才引進中,高校也應該注意引進高水平的綜合型教師,這樣還能帶動現有教師的教學素質。對教師的培訓同樣也要加強,鼓勵教師學習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和專業技術素養,也同時需要重視他們對于所任職專業基礎知識的牢固,當然,在教師道德水平上的培訓同時也不能落下。綜合下來,才能使高校的教學團隊力量變得更加優秀。
(五)學校和企業加強聯系,對教材進行更新
高校只有和企業合作,才能使得高校了解最前沿的會計行業需求,了解社會對會計行業人才的要求。接下來對教材進行改革更新,包括教學內容與理念的更新換代。學校也只有通過企業才能真正地了解到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從而根據現在社會中的實際要求來制定相對應的教材內容計劃。大數據時代下會計行業的業務內容和數量都在發生改變,高校也只有通過校園與企業的強強合作才能了解現存的教材中有哪些問題需要做出相應的修改。在教材進行更新編制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引入積極且有意義的大型社會綜合實踐,把課本文字知識和現實中的案例有機結合,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專業的知識技能,在這樣校企合作的同時,學校與企業的聯系也變得更加緊密,從而學生便可以得到更多進入企業的實習機會,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有機轉化為實踐經驗,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升能力,了解自己的不足。
四、 總結
在如今大數據發展下的社會,為了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來提高高校中會計行業信息化專業方向的人才質量,高校需要根據社會上不斷更新的需求來制定相符合的教學目標,改變教學的方向。高素質的綜合型教師團隊也不可或缺,好的老師,可以給學生帶來好的課堂,提供好的教學資源。并且,校企合作的進程也要積極推動,根據企業需求的更新,同時更新教材內容,改變教學方向,使教學與實際情況更加貼合。高校應該推出相對應的實踐課程,給學生提供實踐動手的機會,從實踐中發現問題、熟悉學科。接下來高校還應該繼續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給社會培養出真正優秀實用的會計行業信息化人才。
參考文獻:
[1]盧燕.以案例教學創新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1):83-86.
[2]王慶春,黃培.高等職業教育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改革思路[J].經濟師,2008(1):171-172.
[3]汪元華.本科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財會通訊,2010(34):50-51.
[4]丁淑芹.高等院校綜合型會計行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研究[J].會計行業之友,2010(5):114-115.
[5]魏玲.會計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實訓體系的研究[J].會計行業之友,2009(32):46-47.
[6]周蓉蓉.會計信息化與會計人才培養[J].會計行業之友,2005(11a):89.
[7]牛麗云.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探討[J].商業會計行業,2014(21):122-123.
[8]劉海燕.創新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13(16):111-112.
作者簡介:岑香軍,青島工學院,山東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