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 ?要】目的:探討媽咪愛治療小兒腹瀉臨床護理效果探討。方法:選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腹瀉患兒80例,作為本研究對象,應用信封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均應用媽咪愛治療,對照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無護理,給予研究組用藥后護理。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兩組護理后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患兒止瀉、退熱、大便恢復正常、止吐、脫水糾正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經護理,研究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腹瀉患者媽咪愛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臨床護理,可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中,促進臨床癥狀改善,應用效果理想,可考慮普及。
【關鍵詞】媽咪愛;小兒腹瀉;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197-02
小兒腹瀉為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消化道綜合癥,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排稀便、排便次數增多等,引起腸道菌群失衡,還會引發水電解質紊亂、阻礙營養吸收,使患兒出現營養不良,嚴重率還會危及患兒生命安全[1]。當前醫療階段,臨床多以抗生素進行治療時,但極易產生耐藥性,影響預后。媽咪愛為小兒腹瀉的常規治療藥物,可為患兒腸道益生菌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2]。此外,良好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治療結果。本研究對小兒腹瀉患者在進行媽咪愛治療對同時結合了臨床護理干預,并對治療效果產的影響進行了探究,相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腹瀉患兒80例,作為本研究對象,應用信封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有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7個月-20個月,平均(13.2±1.3)個月,病程1-4d,平均病程(3.1±0.7)d,平均體溫(38.6±1.3)℃。研究組有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8個月-20個月,平均(13.5±1.4)個月,病程1-5d,平均病程(3.4±0.6)d,平均體溫(38.4±1.5)℃。兩組患兒基礎資料無可比性差異(P>0.05),本研究內容患兒家屬均悉知,表示自愿同意參與,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本次研究。所有患兒完善相關檢測,結合臨床癥狀確診為小兒腹瀉。本研究對本研究所涉治療藥物存在禁忌者、嚴重脫水、重度營養不良、酸堿平衡嚴重紊亂及合并細菌感染對患兒進行排除。
1.2方法
兩患兒入院后均常規處理,包括病毒抵抗抗、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維持、脫水糾正等。兩組患者均應用媽咪愛(廠家: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通用名: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批號:S20020037,規格::1g/袋)進行治療,方法:將1袋媽咪愛溶于溫水或溫牛奶中,口服,1-2次/d。持續治療5d。
1.2.1對照組無特殊護理干預。
1.2.2給予研究組患兒臨床護理干預,①心理干預,腹瀉急性期患兒往往存在精神萎靡、躁動不安表現,對患兒家屬的情緒也會產生影響,所以,為患兒家屬提供心理護理及其必要。護理人員將腹瀉的原因、病情發展、治療方式及護理對意義目的詳細講解與患兒家屬,以獲得患兒家屬在治療中的配合度。②全名消毒,加強消毒措施,依據腸道感染病種對患兒進行分區隔離;工作人員護理前,要對雙手進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③飲食干預,母乳喂養的患兒可繼續母乳,其他輔食暫停;非母乳喂養的需進行飲食調整,避免腸胃負擔加重。可食用米湯、牛奶,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來飲食。重癥嘔吐患兒需進行靜脈營養,病情好轉后恢復飲食。④病情觀察,護理時細記錄患兒大便次數、性狀等,注意患兒對脫水、體溫狀況,并給予相應處理。⑤臀部護理,勤換床單,確保床單整潔、干凈、,勤換尿布,便后可清洗患兒臀部,確保臀部干燥,避免臀部紅腫、潰爛等。為防止壓瘡,慢性腹瀉患兒需定時翻身。⑥家屬健康教育,將小兒腹瀉知識、護理要點向家屬宣教,培養患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患兒餐具需及時消毒,避免腸道感染,,避免濫用抗生素,防止腸道正常菌群受影響[3]。
1.3觀察指標
1.3.1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記錄、統計兩組患者兒止瀉、退熱、大便恢復正常、止吐、脫水糾正所需時間,并予以對比。
1.3.2對比兩組護理后臨床療效,顯效:大便次數恢復至正常或每日不超過3次,脫水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效:每日次數5~10次,大便性狀為稀水樣或蛋花樣,惡心、嘔吐明顯改善;無效:大便次數及大便性狀無變化,惡心、嘔吐等全身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對本研究所涉數據進行分析,計數用X2(%)進行檢驗,計量用t檢測(x±s)進行檢驗,顯著差異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兒止瀉、退熱、大便恢復正常、止吐、脫水糾正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后臨床療效對比
經護理,研究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媽咪愛為小兒腹瀉的臨床常用治療藥物,該藥屬于種微生態活菌制劑,成分主要為枯草桿菌、腸球菌兩種活菌,濃度較高。腸球菌能夠營造厭氧環境,促進雙球桿菌等厭氧菌生長,其還能對致病菌、腸源性毒素產生抑制致作用。調節腸道菌群失調狀況,對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增殖起到促進作用,達到止瀉效果[4]。
良好的護理干預能夠提升藥物治療效果,臨床護理干預可過各類科學手段來減輕患兒受到的不良刺激,為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預,可使患兒家屬的心理狀態得到穩定,利于提升患兒家屬在患兒治療中的護理配合[5]。營造溫馨舒適的醫療環境,可提升患兒及家屬的身心舒適度。本研究中,研究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止瀉、退熱、大便恢復正常、止吐、脫水糾正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表明護理干預可確保藥物治療效果,還能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促進臨床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心理護理,可消除患兒家屬內心對顧慮與緊張,利于治愈自信心的建立,從而提升患兒治療的配合度及依從性。通過護理能夠從根源上避免消化不良或腹脹[6]。環境干預利于患兒生理舒適護舒適度對提升,避免因環境因素影響到臨床治護。皮膚護理可確保患兒局部皮膚干燥衛生,防止尿布皮炎、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患兒舒適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腹瀉患者媽咪愛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臨床護理,可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中,促進臨床癥狀改善,應用效果理想,可考慮普及。
參考文獻
[1]馮卓,袁建勝.媽咪愛、山莨菪堿、思密達聯合用藥對新生兒感染性腹瀉療效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02):64-66.
[2]劉智程,姬晉芳,劉燕.中藥敷貼結合媽咪愛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18(4):75-77.
[3]趙燕,任尉華.精細化護理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4):246-246.
[4]汪錦芳.小兒腹瀉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及體會[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556-557.
[5]牟取日.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15(1):127-129.
[6]蔣林,鄒賢鳳.循證護理應用于嬰幼兒秋季腹瀉的護理效果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7.,24(12):2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