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個階段教學都重視綜合培養學生,促使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中在小學低年級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并全方面分析學生的愛好與興趣,合理地將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融入閱讀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的方法,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詞語積累;閱讀教學;方法
引言:
詞語積累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學生只有積累一定數量的詞語,才能夠加深對文章了的理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與此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難以集中注意力聽講。因此,教師還應該全方面分析學生的特點,進而能夠開展針對性教學,靈活運用多樣化教學模式,促使詞語積累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詞語積累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小學學生的年紀較小,掌握詞語的數量相對較小,無法高效學習語文知識。因此,為了加深學生與語文知識的理解,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并合理的應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確保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積累詞匯,并理解相關詞匯意思與使用方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閱讀的教學,同時能夠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提供幫助。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需要重視課內閱讀教學,還需要合理地將課外知識融入實際教學當中,全方面提高學生詞語積累的效率。除此之外,還需要教會學生靈活的使用詞語,避免詞語收集過多而影響學生的使用。
二、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詞語積累的主要方法
(一)熟讀識記,豐富利用閱讀文章
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當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詞語積累,同時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合理地運用詞語,避免消極的積累詞語影響語文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熟練地閱讀文章。積累詞語需要讓學生運用詞語進行造句,進而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此同時,在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將積累的技巧與方式教學,提高詞語積累的效率。例如在實際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文章時,教師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春風拂面”后,需要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經驗進行造句,確保學生能夠明確詞語的意思,進而能夠應用到日后的語文寫作與學習當中。與此同時,還需要將本節課的生詞以及學過的詞匯整理,并為學生預留理解與背誦的作業,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
(二)課堂拓展與延伸,豐富詞語的積累
在小學低年級實際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的詞語積累受限,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拓展教學,促使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詞語,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拓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而能夠將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融入拓展閱讀當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能夠提高學生記憶的效率,發揮拓展閱讀的作用與優勢。例如在學習完《曹沖稱象》這篇文章時,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積累一定詞匯量的文章。隨后教師還可以將《三國志》相關的文章展現,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閱讀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實際開展拓展閱讀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詞匯的收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養成自主積累詞語的好習慣。
(三)重視語言的轉化與內化
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還應該分析課文當中的句子,適當的開展模仿寫作的方式,進而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例如在每次文章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并為學生展示文章中優美的語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能力進行模仿。這樣不僅能夠分析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能夠深入了解學生詞匯的掌握效果。針對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現象,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策略,確保學生在積累詞語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其使用方法與意思。
(四)走進生活積累詞語
眾所周知,語文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雖然小學生生活體驗不充足,但是他們的生活也會有明顯的區別,同時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教師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當中,為了提高學生詞語積累的效率,則需要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掌握學生的基本狀況。同時需要與家長取得聯系,能夠將多樣化的生活體驗融入詞語積累當中,引導并指導學生積累。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相關詞語意思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并積累相應的詞語。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年級實際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能夠積累大量的詞匯,并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教師應該全方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并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將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融入閱讀教學當中。激發學生的興趣,確保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講,并且能夠主動思考,高效了解閱讀內容。同時能夠收集一定數量的詞語,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與優勢,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梁基英,韋樹陽. 試探小學低年級閱讀策略[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88.
[2]吳聰娣. 小學低年級學生詞語積累的優化策略[J].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8(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