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飛
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規定任務,不關注學生情感的變化、能力的發展,導致了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十分有限。不和諧的師生關系,也讓課堂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更別提初中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了。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改善弊端現狀呢?數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觀念,應在學生們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上下足功夫。關于初中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有效提升方法的總結,本文特意具體介紹。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邏輯思維;提升方法;研究
引言:
初中數學教師不妨通過有效情境的創設,提問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的選擇等,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教師必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綜合實踐中積累豐富經驗,努力奮斗,成為不可多得的棟梁之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更利于初中生自信挑戰未知領域。他們突破自我后,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不過是個時間問題。對此,筆者就闡述了幾點不同看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學生主動參與
初中數學教師不妨創設有趣的、生動的問題情境,來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特定情境中積極思考數學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遠比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好得多,還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問題情境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空間大,等到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有機會突破自我、挑戰自我,順勢走向更大的成功。如教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這樣做。首先,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認識三角形、圖形的全等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下面,老師為你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教師向學生出示這個問題:有一天,亮亮同學去踢球,不小心把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這塊完整的玻璃分成了兩塊,亮亮是否可以帶其中的一塊碎片去商店,就能配出一塊與原來一模一樣的玻璃呢?假如可以,那么亮亮應當帶哪一塊呢?于是,有的學生說:“亮亮應當帶第一塊碎玻璃,因為這一塊也是三角形的。”還有的學生說:“亮亮應當帶第二塊玻璃,這塊玻璃比較小,所以帶著方便。”大家各抒己見,眾說紛紜,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此時,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剛才的爭論很激烈。究竟亮亮應該帶哪一塊玻璃呢?等你們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們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了。”其次,引導學生進行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讓他們對角邊角、角角邊等知識點進行探析,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分類、轉化的數學思想。最后,讓學生進行回頭看,對亮亮同學應當帶哪一塊玻璃去商店的問題進行再次的思考。由于學習了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學生們很快利用“兩角與它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定理得出了正確答案。總之,教師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學中,通過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更促進了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鼓勵學生思考,自主探究問題
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具有自主學習意識的特點,對問題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對此,應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平臺,讓學生有機會主動思考。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梳理相關概念且學生有了初步掌握之后,教師可將課堂剩余的時間放在提升學生自主分析上,先提出實際生活中的相關現象由此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聯想,將課堂上的主動權交還給同學,可相互交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補充問題。這樣的話,可以讓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結合實際,不再感到枯燥,達到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生活化的學習,降低教學難度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通過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進行有效結合,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熟知的事物聯系在一起,降低邏輯思維培養的難度。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相關內容的教學當中,“雞兔同籠”是一個典型的教學案例,當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問題解答后,可以再利用生活化內容對其進行鞏固。可以選用《孫子算經》中的“蕩杯問題”作為教學素材,讓學生從“雞兔同籠”問題情境中轉移出來,在新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這種增添故事背景的方式,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其在熟悉的環境中掌握解題的技巧,同時強化其邏輯思維能力,滿足其成長需求。
四、改變固定思維,促進學生發展
對初中生來說,學習數學知識不像語文學科或其他學科,數學的學習變得有些抽象,涉及的很多知識點不能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只能靠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行學習。因此,在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初中生要將原來的具體思維方式轉變為抽象的思維模式進行思考與學習,這需要長時間鍛煉與提升,慢慢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初中數學中,幾何問題與代數式的問題都是比較抽象、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具體的例子,這就需要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進行轉變,慢慢運用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數學學科和其他延伸學科的學習中。但是,學生用具體的思維模式去解答數學問題已經持續了將近六年的時間,很難一下全轉變過來。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訓練和強化學生用抽象思維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慢慢培養學生在看到此類型題目時直接用抽象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比如,在講解某一類型題目時,教師應用多種方法和技巧去解答,先講解一下例題,然后提出問題分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慢慢轉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才可以在訓練和練習的過程中慢慢增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結束語:
總之,數學學科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要加強指導,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的激發。如此才能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學生以后數學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衍生.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2)87-88.
[2]張鶴鳴.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J].文理導航,2017(19)22-23.
[3]楊文娟.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J].學周刊,2018(1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