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處在一個文明的社會,在與他人的交往接觸中,良好行為習慣便是一種最佳的交際方法。要贏得別人的好感,得到別人的幫助,那自然而然的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不可能與生俱來的,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從日常生活點滴中積累。而禮貌,便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先機、起點,是在文明社會應體現出來的文明行為,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對每一個公民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的新生一代進行禮貌教育,是影響當前的社會風尚,也是決定今后的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關系到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現在的學生是21世紀的建設者,他們將要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除了要有高度發展的智慧、創新精神和開創能力,但更需要的是良好的社會關系和高尚的品德,才能在新時代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行下去。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的教育。因此,在學生的教育中,我們開展了“以禮貌為契機,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系列活動。
一、教師與父母的言行舉止應當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
孩子的模仿性強,好奇心旺盛,因此,孩子生活環境中的成年人都應具有自覺的文明禮貌的行為,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點滴的生活小事上,都應該為孩子做出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那么,父母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言行舉止彬彬有禮、態度謙遜、禮貌周到等,就能為孩子樹立示范作用,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父母千萬不要在他人面前就表現出文明有禮,回到家中就滿口粗言,這就反使孩子無所適從。而教師既是孩子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孩子良好行為養成的引導者。教師的言行一致,會在孩子心中享有威信,取得孩子的信賴,孩子會聽從管理并會積極響應每一項要求,努力爭取得到父母和老師的夸獎。
二、運用文藝作品中的范例來教育學生
將有關禮貌或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寓于詩歌、歌曲、故事、口語交際中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教師應善于選取既有教育性,又有藝術性的優秀文藝作品來傳授給學生,利用其中的范例來影響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如,通過講“鴨子和白兔請客”“小羊過橋”“小烏鴉反哺”等童話故事,使學生具體理解了對待朋友要熱情大方、互相幫助、互相禮讓的道理及要懂得孝順父母;通過課文“輕輕地”“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培養學生說話輕,動作輕,為他人著想的良好行為習慣及做人要誠實的品德;通過口語交際“接待客人”“買文具”“道歉”使學生學會并正確使用禮貌用語:“請”“您早”“您好”“謝謝您”“對不起”“沒關系”“不客氣”等。這樣,學生就會在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進行練習
孩子掌握每一條新行為規則,都需要一定時間,要經過專門組織的活動,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練習,同時需要教師在執行中不斷對學生進行提醒和指導。
1.在各種游戲活動中進行練習。游戲,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玩的活動,他們會全心全意投入到游戲之中,并且會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如,選擇那些講禮貌方面的游戲,通過角色表演,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
2.在與同伴、成年人交往的自然環境中進行練習。每天學生來到學校,老師要主動跟學生打招呼,并引導學生說“老師早!”“再見”等;向同學借東西時,老師就要教導學生說“請你借………好嗎?”用完后還要說“謝謝你!”“不用謝!”等;當不小心對別人做錯了事情,老師就要引導學生要勇敢地向別人承認錯誤,說聲“對不起”,并真誠地向他人道歉,取得別人的諒解。而對方也要大方點,一聲“沒關系”原諒別人的錯誤,最后握手言和。
3.特意創設情景進行練習。如,教師邀請別班的小朋友來班里做客,讓本班學生練習怎樣當好一個主人去接待客人。在類似的場合中,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有禮貌地接待客人,關懷客人;或者帶孩子到別班做客,引導孩子怎樣當好一位客人。這樣,別人才會歡迎你去做客。
4.每月開展一次主題班會,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存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現象進行開展。如,在家不聽家長的話、任性,不尊重家長;與同伴交往中發生矛盾;隨便給別人起綽號等??梢詣撛O條件,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并提出解決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明辨是非黑白。
5.進行自查自糾的檢討會。如,讓孩子找一找自己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并針對這些不良行為提出改正的方法。而老師則要對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進行跟進、了解,并及時給予幫助,讓孩子逐漸把這些不良行為改正過來。
四、對學生的行為要獎教結合
表揚和獎勵是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肯定。通過表揚、獎勵,能使孩子明白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使優點和長處得到鞏固和發揚。對學生的良好行為,老師要用和藹親切的目光,對學生發出微笑,輕輕地撫摸,點頭示意,也可以在學生面前對其進行表揚、獎勵,使其知道:“我這樣做是對的,我以后還會這樣做?!睂W生的任性或不禮貌行為,應當進行耐心、親切地教導,而不應當過分指責他們,刺激他們的叛逆心理;或對學生破壞紀律、不禮貌的行為表現出不在乎的態度,甚至偏袒這種行為,那么學生就會認為他們的這種行為沒有什么不對,日積月累就形成惡習。
五、教師要為學生安排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并嚴格執行生活常規
在學生的教育中,教師要為學生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專心一意地從事活動,保持愉快情緒,并與他人友好相處,禮貌相待。當學生習慣了各項生活常規后,教師就能順利地引導學生從一種活動轉入另一種活動,合理地執行生活常規,還能防止學生行為中出現不良現象。
六、家校配合,共同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孩子的健康成長,單靠學校、老師的努力,是無法做好的,家校合作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動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后的行為。所以,家長首先要提高自身修養,積極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同時,因為這一代的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由于老一輩的過分溺愛,而造成孩子“以我為大”的思想 。作為父母就應該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思想及行為,并進行教育,而不是任其繼續錯下去,否則,當行為成為習慣后,想改都改不了。
通過采用以上所述幾點對孩子進行教育,學生在“以禮貌為契機,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活動中,取得顯著成效。